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是中国20世纪的伟人。他留下的宝贵遗产不断得到百年中国社会进程的证实。西部开发,是其治国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部开发相关连,一是西部开发的背景与理念,屯田与防御是政治军事目的,尤其是国家安全战略,直到近代。二是开发西北的重要思想和举措,表现在西北稳定,是开发的基础;西北建设,关键在交通,铁路建设至关重要,是强国之本,有利于西部资源开发和边境安全防御,包括民生与商贸皆在其中。三是对西北开发战略的百年影响,表现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新中国建立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屯戍,新世纪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孙中山绘就的西部开发"蓝图",在经历了数代人的奋斗后,开发大西北的百年梦正在变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从长时段历史和宏观层面来看存在相似性.聚焦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从两国多元文化政策的缘起、内容特征和实施成效来看,二者之间的相异性颇为显著.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始终围绕法裔少数民族分离主义的政治难题和国家统一维护;而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则更多关注非英语背景移民的社会文化权利诉求,以促进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近代化的视野下规划了开发西北的蓝图,这是近代以来国人对开发西北认识的一次质的跃升。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建设,深受孙中山开发西北思想的影响,是其思想由认识到实践层面的转移。共和国初期及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可以说是在继承孙中山等近代开发西北思想认识基础上的一次综合与全面推进,并明晰了西部地区的地理概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魁北克法裔族群认同的加强和分离主义政治运动的勃兴,促使加拿大联邦当局着力国家认同的构建。特鲁多政府的主要举措是推行官方双语下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和收回加拿大宪法。特鲁多基于"同一联邦主义"的政治信念,否认魁北克法裔族群历史传统和语言文化的特殊性,否决了其借以坚持的特殊权利和地位的诉求,故引发魁北克强烈的政治反弹,导致了魁北克滞留在1982年宪法之外的僵局。特鲁多政府失败的教训对国家认同构建具有普适性启示。  相似文献   

5.
进入 90年代以来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地区差距扩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西部发展问题 ,在进入 2 1世纪之初 ,我国政府调整了区域发展政策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并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 ,以加快西部发展的步伐。在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中 ,西部地区如何找准路子 ,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是政府和经济研究者关心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这一研究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 ,二是如何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下面我们从制度方面对西部地区发展问题作些探讨。一、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2 0世纪…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 20世纪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 从 20世纪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从现代化历程在西北演进的角度, 力图阐明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内核, 揭示前后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必然联系, 比较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异同, 从而得出三点结论: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的核心是推进西北地区的经济现代化; 从西北开发到西部大开发是 20世纪中国发展的必然;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 20世纪西北开发思想的总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 ,面向新世纪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 .开发观念更新问题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开发观 ,是西部大开发顺利启动和高效运行的首要环节。西部大开发需要总结历史经验 ,实现开发观念更新。传统的开发观认为 ,区域经济开发就是国家在开发地区投入资金上建设项目 ,地方的任务就是为这些项目的建设服务 ,有时还要为这些项目的建设“让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安排的重点建设 ,六七十年代国家在…  相似文献   

8.
内容提要“人的自由”这一现代性概念具有“入的整体解放”与“个体自由”双重内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将个人自由与自主权利作为人实现现代转型的基础。20世纪上半叶大批作家多将“人”的觉醒和个人解放作为文学创作的自觉追求。20世纪30年代末,在初步获得个体自由后,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普遍流露出迷茫、孤独、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9.
开篇在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情况与文化适应研究作以简短介绍后,笔者对以下三个部分作了阐述.第一部分首先对以"系统方法"为基础的"文化适应"模式展开叙述.其次,对微观层面、宏观层面及中间层面地区、文化惯例、社会风俗和国家作以区分.第二部分介绍近年出现的作为移民活动理论框架的跨文化生活概念,并说明家庭经济的内部活动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过程与个人及家庭生活规划的实现.第三部分引用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种族主义政体下的亚裔移民的生活和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政策这两个案例阐述理论方法.此二案例研究着重说明理论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林伟星 《东岳论丛》2008,29(1):173-176
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的交替演进,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其绩效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的分野,国家干预主义开始形成。罗斯福新政是美国从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的历史起点;60-80年代,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此消彼长。面对经济滞胀二者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90年代以来,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融合不再限于表面,二者的融合正在深化。第三条道路是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总的说来,英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迄今为止依次经历了无责任时代、过错责任时代、严格责任时代以及当前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当然,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上述演变路径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筑起了"合同相对性"的堡垒,这意味着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选择了违约责任;20世纪初,随着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公平的重视,过错责任勃兴;20世纪60年代后,保护消费者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主导性国家政策,严格责任开始盛行;因为严格责任的单一性,不能适应产品缺陷的衡量标准,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逐渐过渡到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学界发生了关于垄断资本主义是否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的争论,争论双方主要从国有经济发展以及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干预两种表现形式来进行论证。从国有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但国有经济主要是发挥辅助和补充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私有化的浪潮,现在国有经济在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从政府政策干预的情况来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确实频繁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政策出现中性化趋向,政府更多地利用货币政策间接调节经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个发展过程,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论卢作孚“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 ,是民国时期中国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极少数获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交通建设为先行 ,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 ,以文化教育为重点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 ,使北碚能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 ,从一个穷僻山乡建设成为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缩影”的美丽城市。这种建设模式 ,正是他“国家现代化”、“乡村现代化”思想与实践的体现 ,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西部大开发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犯罪与美国社会发展如影随形,是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违法犯罪是美国立国以后警察机构建立的直接动因;西进运动过程中资本家违法占用农民土地、抢占印第安人家园,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尖锐,恐怖的私刑、西部警匪战均已司空见惯,这些现象成为美国司法机构面对的棘手问题和美国文学、电影流行体裁的主要内容。随着美国乡村社会向都市社会过渡,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迈进,“城市老板”、黑手党等有组织犯罪问题应运而生,从而推动“黑幕揭发运动”、进步主义运动的发生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犯罪活动猖獗,为此约翰逊政府“向贫穷和失业开战”以便消除犯罪的根源。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进入犯罪高发时期,随之而来的是90年代美国的警务战略改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美国从国际主义“回撤”,对欧洲政策“回归”孤立主义。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综合国力与当时世界力量的中心欧洲相比还不占据优势,致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意图。美国在与欧洲“脱钩”的同时,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但是,美国对欧洲经济的依赖性促使美国以非官方的、经济外交的方式介入与美国利益攸关的欧洲事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实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了国际经贸关系,也最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探讨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的孤立主义政策,对于理解二战后全面走向国际主义的美国其对外政策中屡屡出现的“回撤”现象,即出现孤立主义的变种,诸如单干主义、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战略收缩乃至当今的“退群”“脱钩”行为与论调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西方学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理论政策。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实施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最得力的国家,特别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克林顿政府时期所采用的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战略贸易理论政策在美国信息产业中的实际运作情况,说明产生了战略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因移民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开始推行“限制—融合”移民政策。这一政策由“移民限制”和“移民融合”两部分构成,二者相辅相成。进入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又相继出台了《1971年移民法》《1976年种族关系法》,分别对“移民限制”和“移民融合”两个部分进行适时修改与补充,进而巩固了“限制—融合”移民政策,社会效果明显。作为长期国策,其修正与充实是在“宏观既定、微观调整”的过程中进行的,并在这一时期形成并确定了完善方式与模式,运作至今。  相似文献   

18.
浅析美国西部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西部开发的历程及特点 美国西部开发,从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时间长达近200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775年独立战争结束到19世纪中期。这是一个以农业开发为主的时期。在长达近80年的时间中,美国利用来自东部和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2 0年代中后期 ,成都一地有两所“国立大学”围绕着“国立”名分的真伪和实利分配展开了竞争 ,既反映了其时国立大学在基层社会的形象 ,也对认知“国家”在“地方割据”状态下的多重意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韩云波 《江汉论坛》2002,20(10):82-86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20世纪初至20年代,以社会和道德改良为重要主题;20至30年代,以武侠和言情分别表现了彼岸和此岸世界的浪漫情怀;30至40年代,大后方通俗小说汇入抗战文学主流,沦陷区则以“逃往自由”的心灵隐痛表现了对社会人性的关切。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在与新文学的双向互动中,为“一个伟大写作传统”的出现作了充分铺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