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CIS形象识别系统的新视角重新界定了城市文化形象的内涵,提出了城市文化形象包括城市视觉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精神形象三个基本要素,分析了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应遵循的共性和个性、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等原则,指出了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从视觉形象塑造、行为形象塑造和精神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实施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个性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促进城市全方位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城市个性是城市形象中塑造城市品牌、揭示城市发展内涵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却普遍因过分追求统一、盲目改造和模仿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多元化,注重从城市的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等方面深刻发掘和塑造自己的独特魅力,使城市发展真正走向成熟和文明。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饱蘸爱与尊重的笔墨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活、性格丰满的红楼丫鬟,中国艺术画廊中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了拥有独立生命个体的下层女性形象。古代小说戏曲中上千年各具特色的丫鬟形象的积淀,明清时期尊重人权、解放个性的人文思潮的影响,加之曹雪芹本人以"实录其事"的手法为闺阁昭传的创作思想共同促成了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丫鬟群像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面对驱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和赢得国际社会理解与认同的要求,新中国提出了主动塑造外交新形象的思想,设计了新的外交形象的基本内涵,规定了塑造者的基本素质,确立了塑造的基本原则,对外交形象作了全新的塑造,使新中国获得了并不完全与国力相称的良好的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形象由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品牌、行为、标识等五大要素构成。精心提炼的高等学校形象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因而对社会公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塑造高等学校形象要遵循求同、求异、求实、求美的原则 ,应借助媒介、社交、服务、提高内在素质等方式来向外界传递个性明显的形象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徐霞客游记》形象塑造的独创性进行探讨。阐述了其主要表现为:集中塑造了中国古代非仕非隐而充满了科学探索精神和开拓人生新途的社会实践者形象,塑造了既逼真而又充满灵性的自然客体的奇特形象,在细节的逼真性和总体形象完整性的统一中,又塑造了科学价值与审美价值交融统一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和深化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人才上 ,而良好的个性塑造是实现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大学生个性塑造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提出了大学生个性塑造的目标、措施。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个性鲜明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8.
从多角度、多层次论述了图书馆形象的塑造.分别就什么是图书馆形象、图书馆形象的构成、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怎样塑造图书馆形象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并使图书馆形象的塑造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形象的塑造有许多内在运行的途径,比如通过正确的理论指导去塑造,通过准确的形象定位去塑造,通过高尚道德品行的充分展示去塑造,通过优良政绩的创造去塑造,通过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的紧密结合去塑造等。积极探讨和正确把握这些途径与规律,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树立良好的领导干部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晓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在商品化的大环境下他们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这些形象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时代某一群体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城市人的形象塑造置于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之下,与人的现代化进程联系起来,试图揭示城市人形象塑造的基本指向、途径和过程,以期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形象塑造工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政府形象因其具有的重要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的政府形象塑造理论研究尚不完善,无法对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政府形象塑造应建立在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与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形象塑造模型的理路,涵盖政府形象初始塑造和形象循环再造两大子系统,包含形象初始规划、形象传播、形象评估、形象舆情监测、形象重塑、形象再传播等内容。回应视角下政府形象塑造模型将有助于改善目前政府形象塑造实践中存在的回应不足、形塑片段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已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分析盐都区政府机关形象,认识塑造政府形象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塑造政府形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形象制胜"的时代特征,阐明了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大学生个人形象特征进行了定位分析,并对如何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让大学生重视个人形象,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长篇小说《楚武王》的创作主旨,据作者刘保昌自述,在于为"楚人和楚王‘正名"~①。作者以扎实的历史研究功底、严谨细致的考证和生动形象的文笔,展现了楚武王波折起伏的一生,再现了博大深远的楚国文化,并以此为切入点,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春秋战国时期的众生画卷。这幅画卷描绘了很多精彩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外型或老或少、或美或丑,立场或正或邪、或敌或友,个性或柔或烈、或贞或淫,属于她们每个人的故事或长或短、或详述或略写,但每个女性的个性都非常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共性或者特性之中,也可管窥作者对于女性的审美偏向和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潜意识写作动因。  相似文献   

16.
从《晋书》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部颇具文学色彩的作品。它语言朴实却笔法传神,看似普通而实则逼真,人物虽着墨不多却活灵活现;从作品中我们还能一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尚清谈,对人物进行品评,使我们可以了解到魏晋时期士大夫们所标举的风度与审美趣向;同时从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中,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物群像;从细节描写上又能体会出编撰者的良苦用心,看似信手拈来却恰到好处的反应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记载神怪轶事则为作品蒙上了一份神秘色彩从而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从诸多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塑造上,体现出《晋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晋书》中的女性形象,作为《晋书》众多人物形象中的一部分,它的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及整理。  相似文献   

17.
形象塑造是人类社会有意识的自觉实践行为,加强形象塑造是现代大学生存发展的需要,现代大学形象塑造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包装”,而是依托系列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载体和遵循特定规律与原则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国际传播确立了明确方向。揆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发展历程,宜将可敬中国形象理解为负责任大国形象。负责任具有多维内涵,与中国传统责任意识、马克思主义责任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紧密相连。塑造与传播负责任的可敬中国形象意义深远,是消融美西方社会各种意识形态敌意、化解中西方负责任逻辑龃龉、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塑造与传播可敬中国形象,需要有机结合自塑与他塑的方式、战略与策略的理念、行动与言说的渠道、理论与故事的内容、民族与世界的价值、技术与艺术的手段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塑造现代化港城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塑造北仑城区形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强调水体应成为北仑城区形象的亮点。为塑造滨海城区形象,我们应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其实是“自塑”与“他塑”相博弈的结果,取决于自塑力与他塑力各自作用的方向与力量的大小。在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中国力图“自塑”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反映中国文化传统特点的“和平发展、充满活力、勇于担当”的国家形象。然而,由于西方国家掌握着全球话语霸权与媒介权力,并对中国进行不断抹黑,中国被西方媒体、政客、学者不断 “他塑”成一个“威胁、崩溃、邪恶” 的刻板印象。抹黑中国极大地损害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使本真的中国遭遇遮蔽与扭曲,给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制造了重重阻力和障碍。要摆脱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就必须解构西方国家抹黑中国、“他塑”中国所形成的负面形象,积极、主动地构建抵御抹黑中国的“防火墙”,不断增强国家形象的“自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