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叙事性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文学样式,就要算寓言了。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登曾经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作身体与灵魂两部:所述说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如此说来,只有教训而没有故事,不能构成寓言,它只能  相似文献   

2.
提到柏拉图,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以及“真善美相统一的理式”。于是,很多人以此推断柏拉图所推崇和关注的只是人的灵魂层面,而贬低人的身体这一层面。仔细阅读文本不难发现,柏拉图虽然重视灵魂的修养和提升,但也没有忽略“灵肉一体”的人的现实,他笔下的身体有束缚灵魂的一面,也有促进灵魂提升的一面。在对话录中,柏拉图对身体的复杂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身体的重视,而且也打开了“人应该如何生活”的窗户,他的理想也许是灵魂和身体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寓言的寓意     
寓言,顾名思义:“寓者,寄也;言者,话也”。那么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这种隐含着寓意的虚构小故事,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寓言”。正如文章的立意是文章的主脑一样,寓言的寓意也是寓言的主脑和灵魂,衡量一篇寓言的好坏,关健就要看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否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4.
论先秦两汉的历史故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两汉时期一些典籍里保留了数量甚多的历史故事,它们或者“虽本史实,颇含异闻”,或者基本上就是依托历史人物附会历史事件。它们不同于史传,也不能归属于寓言,也还称不上小说,它们是有自己特点的一种叙事文学的样式,有着自己独立的发展历程,而且对我国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从它的数量上,还是从它本身文学价值及对后世文学影响来看,它的地位都是不应低估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应该开拓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智性语言模式的寓言,其文本由寓本(寓意的启发点)、寓体(寓意借助语言形式)和二者之间的扭结点构成。寓体是一些或此或彼的物质,寓言者的精神内含自始至终被这些物质的皮肤所遮蔽。这一精神内含的存在,是以埋葬“自我”为前提的。它潜游在纷崩离析的物质世界的海洋,最终停泊于寓言受事者。而这一暗渡陈沧的过程一旦结束,寓本和它的受事者之间的连姻也宣告完成。寓意的终极点是我们大众的思维机制。大众充当了寓言者精神的掘墓人。至此,寓言的空间结构已然构成。  相似文献   

6.
纪永贵 《南都学坛》1999,19(2):40-46
蚕女故事作为一则寓言体民间传说,是一篇根据经验联想和视觉联想而虚构的文学文本,它包含着故事创作时代的文化因子。从生活层面、文学层面和道德层面看,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文学母题:即对征夫和思妇感情世界进行探索的动机。这实际上是一个中国式“原罪”的原型:蚕女因犯有居家不织、因情而动、背信弃义三大罪行,从而导致了“女化为蚕”、永远纺织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7.
狐狸和猴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是一种用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的文学作品。你们一定读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吧?还记得它讲了什么样的道理吗?小朋友们在读寓言的时候千万不要只被故事迷住了,忘了它要讲的道理啊?因为道理才是寓言最有价值的部分呢!——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8.
从修辞学的角度看,寓言乃是比喻,有其本体和喻体,《庄子》寓言自不能外。《庄子》寓言的本体就是他的人性之道、养生之道和治国之道;《庄子》寓言的喻体可分为神话题材、社会题材和自然界题材三类;其寓言的本、喻体之间的逻辑联系方式乃是“一本多寓式”,其优越性则在于寓言主旨可以得到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谢书民 《南都学坛》2002,22(2):74-77
庄子对现实语言是持批判态度的 ,他认为语言不仅遮蔽了世界本体 ,也难以完美展现人的心灵世界 ;对世界本体和内在生命体验的言说激情 ,使庄子选择了诗化的言说方式 ,即用寓言来隐喻、象征言说的内容 ;庄子语言诗化的途径主要在于虚构 ,就是在寓言的“无何有”之境中营造五彩斑斓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心即理”有两层含义:“心外无理”和“心之本体即理”,由此确立了人的本体地位,把物带入敞开状态。存在的澄明即心之本体的呈现,即“知行合一”。“心外无理”确定了“知行合一”的理论性质,把“知行合一”与常识所谓的知与行的一致区分开来;而“心之本体”的呈现也正是“知行本体”的呈现。阳明哲学在以“心外无理”为基础展开的本体追问中,“知行合一”是存在的澄明境地,知和行在本体上是一体的,但如何达到知行合一,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年轻型”老人,是一个闲不住的人。1993年底离休后,我的生活安排得仍然很有节奏,很有规律,既保证了身体健康,又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人们说我越活越年轻了。我的健康之道是“三字经”,即“唱、跳、写”,也就是体脑交替、体脑结合、体脑相济的健身方法。 唱。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喜欢听音乐和唱歌,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的“洞穴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洞穴喻”的哲学寓言。这是一个关于人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无知走向有知 ,从被遗弃状态走向被拯救状态的神话。它最形象地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理想 :“光源”是理念论的终极实在 ;“灵魂转向”是理念论的基本原理。柏拉图为西方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个“光源隐喻” ,它是对光明的一种理解 ,是理性自主独立的凯歌 ,其核心是对“永恒在者”的“光源化”。西方现代文明之“根”一直可以回溯到柏拉图的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寓言。  相似文献   

13.
节奏是自然、 社会、 个人活动的规律。 抒情文体有韵律节奏, 叙事文体也有节奏。 叙事节奏就 是叙事中动作或情节布局的规律。 叙事的发生学, 是对人类动作的模仿。 在进行实践行动的身体的 “臣服和 静止” “解放和自由” “矛盾和冲突” 三种状态中, 矛盾冲突才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 细节、 情节和故事 在叙事中都属于动作范畴, 差别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 动作短到没有完整实践意义, 就是细节; 动作长到产 生完整意义系统, 就是故事; 情节则介于两者之间。 情节 “突转” 密度越大, 越趋向于一种新闻文体或通 俗类型文学, 其感官刺激强度也越大, 叙事速度也越快, 充满动感。 反之, 情节密度越小, 越趋向于诗歌或 抒情散文, 叙事耽搁和延宕在中途, 其叙事速度缓慢而沉稳, 优雅而散淡。  相似文献   

14.
寓言这一文学样式,是把发人深省的道理,运用比喻、夸张或象征等艺术手法,寄托在简短而又有趣的故事里,常常带有劝喻或讽刺的作用。因此,寓言主要为了表达寓意,故事仅仅是驱壳而已。如果寓言没有深刻的寓意,便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外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支称寓言为“穿着外套的真理”。这形象而确切的比喻,不仅反映了寓言的特点,而且启迪人们如何去掌握赏析寓言的锁钥。 凡是优秀的寓言,都具有丰富的想像,巧妙的构思,并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其鲜明的倾向性。它们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特别能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 概念在哲学史上以及在当代心灵哲学中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他的灵魂定义似乎包含着难以解决的问题。阿克里尔(J.Ackrill)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指出,他的灵魂定义包含着逻辑矛盾,并且与他的质料形式理论不一致。本文重新梳理了阿克里尔的论证,归纳和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学界对这个问题的两种主要解决方案,并提供了对灵魂定义问题的一个新解释。这个新解释表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定义没有逻辑矛盾;定义项中的“身体” 代表的是“第二潜在性”。“灵魂”概念是一个目的概念和原因概念,即灵魂是从质料之中发展出来的,它就是身体的目的和完善性,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本原。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心灵哲学跟一切与物理主义相兼容的当代心灵哲学理论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6.
《中庸》是先秦儒家经典中一部不可跨越的著作。“诚”是其核心范畴之一。就其形而上的本体层面,它是宇宙本体和价值本体(德行本体)的“二元一体”;就“诚”体内部运动张力而言,它是体、用统一;就形而下的实践层面,它内在聚合天、人二道的双向回归的理路。于此“诚”形成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大结构面,但以“诚”体本身为中心的视域,其构成了三大维度的立体框架。  相似文献   

17.
养生念好“一字经”,保你越活越年轻:心静好比一湖水,清风徐来波不兴,静观事物细变化,正确处理避误差;毅力好比一座山,咬牙挺胸度难关;心中长明一盏灯,万事等闲看分明;心里长存一杆秤,衡量自己轻和重,客观评估不务上,自知之明心平衡;人生犹如一支箭,不后悔来不嗟叹,满目青山松和柳,老当益壮天地宽。生活中时常充满着矛盾,老年人的心理世界也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所以,要想保持心境平衡,必须要有好的养生方法。那么,记住以上保持心态平衡的“养生一字经”就很有必要了。具体来说就是:心静好比“一湖水”。高峡出平湖,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相似文献   

18.
在美学史上,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提出过“美是生活”的著名命题,向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态度偏重于把它引向纯粹物质生活领域来理解。本文认为:“美是生活”中的“美”,应该指“美”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特殊属性,这个特殊属性是审美主体——人赋于的,但它的存在本身又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9.
论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文学性”与“陌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即“文学性”与“陌生化”,对陌生化原则在诗歌语言、叙事文体及文学史观诸方面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所提出的方法论和美学原则给后起的批评流派以深刻的启迪,但与其理论优势共生的缺陷也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志怪小说”中的“鬼”与“神”是人们给“灵魂”安排的两个归宿,这归宿正体现了人们对世间善恶美丑的划分。人们在安排“灵魂”归宿时必然要给以编排、给以附会、给以解说,从而形成故事和传说。鬼神故事在秦汉已大量产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人们朝不保夕;由于思想领域较少束缚,较多自由;由于佛道及神灭与神不灭之论争,使神仙鬼怪故事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作品上是:数量增岁,篇幅加长,内容丰富多彩。《神仙传》、《列异传》、《述异记》均为佳作,而干宝的《搜神记》堪称集大成者。这些作品虽属实录,但由于民间故事本身就有趣味性,加上记录者的加工润色,所以故事还较有文彩,读来耐人寻味。同时又能使人从故事表面体味到深层内涵,即现实生活的曲折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