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相对于渐进性技术创新而言的。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所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它虽在某个时点的创新成果并不明显,但具有巨大的累积性效果;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指导致产品性能主要指标发生巨大跃升,对市场规则、竞争态势、产业版图具有决定性影响,甚至导致产业重新“洗牌”的创新。美国的技术创新有78%是首创或技术突破型,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出技术间断或技术不连续变化加快、全球竞争、知识经济凸显等特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大量突破性(或破坏性、不连续性)技术的出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主要由突破性技术引起的快速变化的环境,突破性创新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理论与实践表明,突破性创新与隐性知识创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在研究创新导向和企业绩效间关系时结论出现了分歧,有学者认为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积极影响,有学者认为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突破性营销创新作为创新导向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将突破性营销创新划分为以技术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和突破性价值网创新,构建了创新导向-突破性营销创新-企业绩效的连锁关系模型,并以湖北省236家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导向对以技术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和突破性价值网创新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可以通过突破性营销创新间接对企业绩效施加正向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多主体参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为了明确各创新主体参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供应商和顾客参与的创新模式选择博弈模型。对模型分析发现,根据企业选择的创新模式不同,可以形成三种竞争市场,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对模型均衡结果求解,得到以下结论:供应商和顾客参与能增加企业选择突破性技术创新模式的比重,减少选择渐进性技术创新比重,且这种影响随着市场中选择突破性技术创新比例增加而增加;当创新产品为价格弹性需求时,顾客参与更能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当创新产品为价格非弹性需求时,供应商参与更能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这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结论截然相反。采用数值算例对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多主体参与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也对在多主体参与条件下,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这一创新的核心问题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考察关键资源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利用中国13个省165家在华跨国公司样本,识别出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两种关键驱动资源为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构建驱动资源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驱动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绩效,而过程创新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因此,要有效提高突破性创新绩效,在华跨国公司应将有限的要素优先投资于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构建上,注重顾客关系管理和竞争者研究,并在突破性创新实践中加强过程导向,重视信息系统和工艺流程,突出过程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组织学习和创新对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探索和利用是组织学习和创新领域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将探索式学习与探索式创新等同、将利用式学习与利用式创新等同,然而学习是过程,创新是结果,二者不可等同。从组织学习与创新之间的过程-结果关系出发,引入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组织学习、动态能力、双元创新的理论模型,收集来自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电信与通讯、新能源等高科技行业企业的218份有效问卷进行模型验证,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对双元创新均有正向影响,但不同的组织学习方式对不同类型创新的正向影响程度不同,利用式学习主要促进渐进性创新,探索式学习主要促进突破性创新。动态能力在组织学习与双元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协调整合能力是利用式学习促进渐进性创新的中介变量,重组转型能力是探索式学习促进突破性创新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能力、创新类型与融资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而企业创业能力和资本来源是实现创新的保障。本文利用我国164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检验创业能力、创新类型和融资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机会能力与突破性创新、风险资本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而运作能力与渐进性创新、债务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突破性创新方式与风险资本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与债务融资程度呈负向关系,而渐进性创新与债务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与风险资本融资呈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开放式创新下的突破性创新?如何提升开放式创新下的突破性创新能力?"当下,突破性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建立并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如何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是企业界与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人力资本与知识流动性的增强,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已经不能满足突破性创新的需要,因此,研究在开放的创新模式下企业如何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秦剑 《管理学报》2011,(11):1655-1662
考察了组织学习和技术合作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驱动机制,基于165家在华跨国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同时促进了跨国公司在华的突破性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技术合作则对创新绩效产生了负向影响;过程创新对产品创新具有正向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企业选择渐进性技术创新会对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因此,技术创新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基于大量已有文献,在理论上分析了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对团队知识冲突、组织学习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团队知识冲突对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挖掘性学习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绩效,探索性学习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绩效;团队知识冲突并不直接影响突破性创新绩效,而是以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为完全中介变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莹  张剑  张大龙 《管理评论》2020,(1):166-175
基于目标内容理论的观点,探讨了企业员工的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追求对突破性创造力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并检验了代际差异对上述路径的调节效应。基于不同企业的247对上下级匹配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目标促进员工的渐进性创造力,内部目标促进员工的突破性创造力;员工的目标内容对突破性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新生代员工,外部目标对老一代员工的渐进性创造力产生更显著的影响,相比新生代员工,内部目标对老一代员工的突破性创造力产生更显著的影响。针对上述结论,进一步讨论了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现企业自主创新是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与能力,履行国家使命,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一环。双元创新理论提出了一些双元创新的实现方式,但对于特殊情境下的实现路径问题未能做出完备的理论解释。基于两家军民融合企业的案例发现,提出军民融合企业双元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民口企业参军可以分为“受命参军”和“自荐参军”两大类型;“受命参军型”企业以军工意识形态为主导、灵活性辅助,主要通过内在变革驱动路径来实现技术优化升级;“自荐参军型”企业以民营企业灵活性为主导、兼具纪律性,主要通过战略联盟联动路径优化技术合作共演。无论哪种参军类型,双元创新均随着融合阶段的发展,实现由突破性创新萌芽-渐进性创新主导→突破性创新向渐进性创新溢出→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协同的动态演进。  相似文献   

14.
谭可欣  郭东强 《管理评论》2007,19(12):49-54
本文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隐性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指出隐性知识是企业创新的源头。隐性知识管理决定了企业的创新商,并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合作创新。而隐性知识管理只有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才能在企业创新中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欣  郑国坚  张腾涛 《管理科学》2019,22(11):33-53+81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研发联盟日趋增多.以研发联盟和创新活动都活跃的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发联盟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运用"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企业实施研发联盟对于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反映创新能力的多项指标方面,缔结研发联盟的企业都强于未缔结研发联盟的企业;无论是使用新增专利数量、新增发明专利数量、技术多元化还是创新突破性指标,都稳健地验证了研发联盟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并且,研发联盟促进企业创新存在先递增后递减的滞后效应.进一步发现,研发联盟的治理结构对于企业创新具有调节效应.相对于股权式研发联盟,以契约形式缔结的研发联盟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深入认识中国企业缔结研发联盟的协同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并为政府和企业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亮  张淑敏  仲伟俊 《管理学报》2022,19(2):225-234
鉴于代际知识桥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作用可能不同,以65家汽车行业整车在位企业为样本,对其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负二项回归分析后发现:协作研发能够直接提升在位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且显性代际知识桥与隐性代际知识桥在其间均可发挥积极中介作用;旧技术创新绩效对协作研发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会产生积极作用,对显性代际知识桥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会产生消极作用,但均不显著;旧技术创新绩效对隐性代际知识桥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会产生显著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而企业持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了核心技术等知识的积累,也包含了企业创新,特别是管理创新的成果。事实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正是企业持续创新的过程。本文从企业持续创新人手,重点分析了企业持续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组织间学习过程的演化情境,从吸收能力和网络惯例在组织间的形成过程视角,研究吸收能力、网络惯例与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关系.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的1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吸收能力和网络惯例对突破性产品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网络关系稳定度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关系.此外,网络惯例的两个子维度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即行业默契对突破性产品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规范接受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居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相比美国等创新大国还有很大差距,要想赶超位于竞争前列的国家,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提高突破性创新能力,从渐进中求突破。关于突破性创新能力O’Connor认为突破性创新能力至少包含三种能力:即发现能力、孵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ayannis在十多年前提出了技术超学习的概念,认为技术学习是一个涉及多个层次的过程,包括操作层、战术层和战略层,各个层次侧重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传播、升值的方式。技术超学习从纵向上对企业的技术学习进行了解构,有少数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而Chesbrough之后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无疑为技术超学习研究打开了一扇门。开放式创新意味着企业的创意与知识源不仅来自组织内部,还来自外部的用户、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产学研连接等主体,这种模式从横向上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有许多学者从创新源、知识流动方向、机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本文则创新性地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考察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即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进行基于三个层次的技术学习如何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本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综述、实证分析以及结果讨论与研究展望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