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坚持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作为重点难点工作来抓,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加强孕期管理服务为主线,以打击"两非"为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整治"两非"、统计监测"五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强化领导为前提,以"一票否决"责任制为保障,以专业机构队伍为支撑,以健全法规政策为基础,以全程管理服务为核心,以重点管理为抓手,以整治"两非"为突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经过"十一五"的艰苦努力,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的势头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长达20多年。"六普"显示,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显著高于正常值上限107。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普遍、显著偏高,已成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浙江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先于全国,在1990年"四普"时就高达118.09,为当时全国之最。后经全省上下积极努力,至2000年"五普"降至113.86。此后,全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徘徊在113左右。然而,近几年又出现了升高趋势,"六普"统计,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8,相当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面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采取综合治理、宣传倡导、专项整治、利益导向"四项"有力措施,进一步抓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和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营造了关爱女孩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领导,综合治理。制定下发《绥芬河市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纳入计生年度目标考核责任状。2011年,将药监局、妇联纳入责任状管理。推行实名登记制,镇村两级PIS系  相似文献   

5.
阳江市曾是广东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较为严重的地级市之一,通过深入调研,结果表明导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个别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孕妇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两非”行为是最直接的原因。为此,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调整部署,突出重点,惩防并举,将打击“两非”作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稳步下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坚持党委政府主导,纪检监察牵头,职责部门联动,专业队伍执法,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列入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一把手"工程,做到亲自抓、负总责。一是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党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定期研究、统一部署、督促检查、加强指导。二是设立打击"两非"办公室,抽调人口计生、卫生、药监、公安、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办公、联合办案。三是组建宜春市计划生育执法监察支队,配备8名行政编制。县市区组建副科级执法监察大队,具体负责各地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的督促、指导、查处、协调工作。市县两级执法队伍办案经费列  相似文献   

7.
陈德祥 《西北人口》2007,28(5):93-96
本文以"四普"、"五普"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湘西州出生人口性别比调查数据,对湘西州少数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民族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对策,为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4年前,本刊曾就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工作,采访过当时的安徽省人口计生委主任。那时,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时隔4年,本刊记者再次来到安徽省会合肥,了解到在这4年中,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坚持宣传教育、利益引导、源头防范、严惩"两非"四措并举,有效遏止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势头,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认真落实二胎全程优质服务,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全面开展集中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专项行动,全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奉化市人口计生局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综合人口出生性别比110.71,同比下降5.64。重基础,健全工作保障。组织有保障,以"两办"名义出台文件,召开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和打击"两非"专项整治会议;制度有保障,引入责任考核机制,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成果纳入到目标管理考核,逐级落实;经费有保障,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浠水县通过"六个强化"工作举措,在全县开展违法生育查处宣传月和"两非"行为集中打击月活动,坚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和党员干部违法生育行为严重的势头,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努力为构建和谐浠水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观察数据基础上,描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现象,并对其内在机理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波动周期与生育间隔相关。正常情况下,周期成分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影响较小并且稳定。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成分明显大于其他国家,这与中国强烈的性别偏好有关。周期成分不是影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因素,性别选择行为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尊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的客观规律,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中长期变化趋势。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拐点"已经出现,在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条件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入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新洲区、蔡甸区、江夏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这4个区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5%,若按正常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推算,其对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贡献率达57%,使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7.4。因此,这4个远城区可谓是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区域。在这4个远城区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引导群众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不仅可以遏制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而且可以对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综合治理提供典型示范经验。2009年,武汉市人口计生委制定"‘武汉市  相似文献   

14.
岀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我国人口安全的重大隐患。本文试图通过对福建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解析,为找到符合本地区情况的、有效的解决方法提供依据。福建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征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五普"以前,福建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全国出  相似文献   

15.
周江涛  董芳 《西北人口》2008,29(6):21-23,28
人口性别比协调是一重要的社会"稳定器"和"平衡未",而出生性别比是人口性别比的先导.广东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不和谐人口要素之一便是出生性别比偏高.通过从孩次、城乡、区域以及人口流迁等方面进行剖析,广东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在上述几个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衡.通过"利离"发现,广东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总体偏高主要还是由于粤北和粤西等不发达地区农村户籍育龄妇女的超高出生性别比拉动所致,主要应从现念、领导、管理和法制等面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任务。2000~2010年间,在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湖北省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比"五普"下降了4.01个单位值,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本期开始,我们聚焦湖北省生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邀请湖北省人口计生委主任杨云彦介绍湖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及思路,并分期刊登部分地市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清水河县在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中,出台了五项措施严厉打击"两非",使该县人口性别比连续多年保持正常值。一是推行部门综合考核模式。成立打击"两非"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强化各部门的责任评估和实绩考核。二是严格控制B超使用范围。对全县B超采取统一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以城镇区域人口为重点,定量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城镇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以及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子女性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未流动人口、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和城镇非农村流入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均偏离了出生性别比的正常水平,农村人口流动影响了城镇地区生育性别,农村流入城镇人口相对较强的男孩偏好观念加剧了城镇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马-冯-陈模型为定性基础,认为一定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生育水平的影响。当无性别偏好时,生育水平主要通过改变不同孩次占出生人口比例的方式影响出生性别比;当有性别偏好时,生育水平既影响不同孩次占总出生人口的比例,又影响不同孩次的出生性别比,从而对总出生性别比产生影响。对于没有性别偏好和性别选择行为的人口,生育水平变化是引起出生性别比波动的主要原因。有性别选择行为时,生育水平变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较小,性别选择行为是出生性别比异常的主要原因。监测以"曾生子女孩次和性别次序"为条件划分的人群,可以有效而便捷地判断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重拳打击“两非”行为,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