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立法程序的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是一个有价值导向的运作过程 ,而不是与价值无涉的机械的时间流程。立法程序是一定价值形态的外化物 ,正义、效率和秩序是评价和建构现代立法程序制度的三大价值标准。其中 ,正义奠定了立法程序的道德基石 ,效率赋予了立法程序经济性的内涵 ,秩序则给立法程序注入了制度化的理念。或者说 ,正义凸显了立法程序的道德性 ,效率强调了立法程序的经济性 ,秩序则呈现了立法程序的制度性。现代立法程序的建构和运作应遵循“正义优先 ,兼顾效率和秩序”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现代立法程序的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法是一个有价值导向的运作过程 ,而不是与价值无涉的机械的时间流程。立法程序是一定价值形态的外化物 ,正义、效率和秩序是评价和建构现代立法程序制度的三大价值标准。其中 ,正义奠定了立法程序的道德基石 ,效率赋予了立法程序经济性的内涵 ,秩序则给立法程序注入了制度化的理念。或者说 ,正义凸显了立法程序的道德性 ,效率强调了立法程序的经济性 ,秩序则呈现了立法程序的制度性。现代立法程序的建构和运作应遵循“正义优先 ,兼顾效率和秩序”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程序价值是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探讨的问题之一。程序的意义体现在:程序的健全,程序的合理化、正当化是法治的基本要求。程序的正当与合理为理性选择提供了一种保证。程序实际上提供了某种认识模式.程序的合理化和正当化实际上是认识的方式和模式不断变革的过程。要想构建适合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程序价值。要想在中国不断的使程序这种社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和正当,就必须坚持总结世界文明史上有关程序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以之指导中国的程序实践。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运行程序的目的在于实现自身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对于诉讼程序结果的期望值以及对诉讼程序品性的判断,直接决定了他所采取的诉讼行为方式,而诉讼行为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基础之上。当事人对于诉讼程序的正当期望以及当事人据此所作出的程序选择行为,共同构成了当事人运行程序的的两个基础性要素。  相似文献   

5.
论美国宪政下的正当法律程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宪政的重要基础 ,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不仅丰富了正当法律程序本身的理论 ,而且促进了宪法、宪政的发展。正当法律程序内含的程序本位、对权力的程序制约等观念 ,对我国宪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但为了纠正审判错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公正,又规定了再审程序。现行民事再审程序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职权主义色彩浓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再审程序功能的实现。本文在对现行民事再审程序的弊端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民事再审程序要以"依法纠错"作为指导思想、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以诉讼权利为本位;并且从主体、时限、事由三个方面对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建立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评述了当前几种关于建立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的主流观点之后,对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的建立作了新的探索,主张我国应建立一套审理“经济法案件”的经济法诉讼程序,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程序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确立公正的程序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实现程序公正的前提。本文在评介刑事程序公正几种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评价刑事程序公正的主体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和科学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程序价值理念的彰显——从程序视角看立法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法法的颁布施行 ,不仅对提高立法质量、维护法制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是我国加强程序立法的体现。整部立法法彰现了公正、民主、效率的程序价值理念 ,是我国程序法制建设中又一部里程碑式的法案。本文在中国程序化法制阶段的背景下 ,采取程序的视角 ,从立法法总则中的“法定程序”原则 ,分则中的立法权限划分、立法程序、立法解释及法律监督程序设计入手 ,分析了蕴涵其中的程序价值理念 ,指出了立法法中程序制度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程序价值是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探讨的问题之一.程序的意义体现在:程序的健全,程序的合理化、正当化是法治的基本要求.程序的正当与合理为理性选择提供了一种保证.程序实际上提供了某种认识模式,程序的合理化和正当化实际上是认识的方式和模式不断变革的过程.要想构建适合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程序价值,要想在中国不断的使程序这种社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和正当,就必须坚持总结世界文明史上有关程序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以之指导中国的程序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从表现形态上来看,行政程序惯例体现在行政内部程序惯例和行政权外部运作的"潜规则".从社会功能上来看,行政程序惯例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行政程序正式制度与民众心理之间的距离,保证了行政程序制度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2.
自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事诉讼的特点,当事人可以撤诉,也可以和解,能从根本上解决轻微刑事案件,进而实现和平、秩序的实体价值;自诉程序在程序的设计上以当事人自主选择为主,体现了自诉尊重当事人诉权的程序价值;自诉程序省去了司法机关的侦查阶段,从而节约了诉讼资源。当自诉的上述三个价值发生冲突时,应以实体正义为基础,兼顾程序正义和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家建构的制度保障:程序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人们难以恰如其份地找到实体正义所内涵的规律性,对于实体正义人们总有种说不尽、道不明的混沌感.但是正义概念正如人权概念一样,人们又可以从底线正义的共识中找到"重叠共识"的交点,程序正义代表了底线正义、弱者的逻辑,又因为程序作为一种"决定的决定".遵循程序的中立性规则使程序具有"作茧自缚"的功能,这保证了程序的自治,程序过程的开放性、交涉性、理性商谈性也保证了程序的正当性,程序的外在工具性价值是依托和遵循了程序的内在实体性价值的,二者相辅相成,这也是程序所具有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本质体现,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程序正义成为现代国家建设制度化保障的基础,实体正义也只有通过程序正义的过程运作才能保证结果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4.
刑事特别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杨瑞 《兰州学刊》2004,2(3):158-160
刑事特别程序是当今刑事诉讼制度建构中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对西方国家的刑事特别程序进行了介绍 ,并对在我国建立刑事特别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对优化行政程序提出了要求,但这种优化不能只着眼于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还必须有利于实现行政相对人的程序需求.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程序的一方重要参与主体,是程序成本的共同负担者,也是程序结果的最终承受人,现代行政程序的重要目的是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人格尊严和民主参与.因此,优化行政程序应当以此为基本导向,建构能充分发挥程序不同价值功能的机制,从程序环节、程序时效、程序成本、程序规范和工作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6.
再审程序作为一种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的救济程序 ,其对错误裁判的纠正是以破坏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为代价的 ,这就决定了对再审程序的启动必须规定严格的限制条件。我国再审程序存在制度性缺陷 ,应从宏观上完善我国的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复议听证程序的实践与制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福俊 《江淮论坛》2011,(2):95-102
行政复议是行政活动的一种。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的"以书面审查方式"为主的审理程序既缺乏程序正义,又影响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发挥和应有的公信力。各地各部门行政复议听证程序的实践与行政法学理论的探索推进了听证程序的确立。《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了一定范围与条件下的行政复议听证审理方式,虽有进步但仍具有局限性。必须在行政复议制度中建立以听证为主要审理形式的普通程序与不含听证形式的简易程序制度,并对听证的具体程序进行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8.
白彦 《社会科学家》2007,(3):97-101
刑事再审程序作为法律救济的特别程序,其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国家刑罚权实施的公正性以及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保护。然而,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实施效果却未尽如人意,究其理论根源还在于其诉讼价值理念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本文着重从理论上阐明了再审程序与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价值理念之不足,进而提出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兼顾公正与效率,在公正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诉讼效益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庭前程序与预审程序完全不同,它是指案件移送法院之后正式开庭审判之前,对移送材料的初步审查以及为保证庭审顺利进行和充分审理而特设的步骤、方法。对我国庭前程序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庭前程序的完善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潘云华 《北方论丛》2007,(6):145-148
与实体中心说所导致的程序工具价值论相反,程序中心说导致了实质正义被贬低的弊端。将公正的程序置于中心地位,只是为了平衡对实体权利的不适当的强调,而不是要放逐实体。程序必须回应实体、向社会开放评价的实体标准。因为实体为程序规定目标、并为程序构筑边界。诚然,程序实体化会带来规范内容的价值冲突和造成对程序的统一性、独立性和完整性冲击的风险。由于现代社会的制度正义取决于整个市民社会的个体觉悟和道德交往,因此,程序实体化所造成的风险的化解途径,在于通过公民教育与民主实践培养发达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