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斋公和乐斋公南安康店乡郑成功坟墓的墓碑上刻有:"乐斋公暨妣郭氏"、"五世祖、六世祖、七世祖"等字.乐斋公究系何人?据郑经所撰《橄榄山墓志》云:"乐斋公,经七世祖也".据最近新发现的《郑氏家谱》载:"确斋公,讳棓,字用棓.井居公长子.避倭难走杨子山下被害.妣许氏,葬娘子宫下.子六:辉(殇)、盟、耀(出家)、魁、?(出家)、浩(殇)"."乐斋公,确斋公次子.讳盟,字日盟.妣郭氏,合葬康店山大墓.子五:贡、谦、省、荣、志."如果我们把郑经《橄榄山墓志》等的有关记载和《郑氏家谱》的上述记载加以对照研  相似文献   

2.
君讳炳南。字鉴亭。泰和千秋乡人也。本禾溪萧氏。宋绍兴初迁于东头。明初徙上田村。绵历千祀。枝条云蔓。父讳美璧。有二子。君其次也。生而母尤。岐嶷自成。年十二以贫学贾。随乡人入蜀。俄闻父丧。远不能奔。哀迫孤穷。勤力悴心。克修其业。忠信笃敬。孚于商旅。浸明浸昌。遂为巨翁。子孙文儒。乡举连科。豋三品階者六七人。出资助义。济公私求给■。前后捐金巨万计。海内名门。请为昏姻。声气所通。金钱流衍。京师扬梁。江湘■肆。田邸租税。所在腴殖。中遇兵寇。■货益恢。然谨身节用。不忘前戹。布衣徒步。老期无改。尤重儒术。敬事士夫。蕲州黄鹤云。前在兵部。文行有誉。遣子师之。云  相似文献   

3.
清前四川提学使湘潭赵公卒。长沙陈继训曰。光绪甲辰。礼部试借汴闱。是科乡先生任鉴衡者三人。总裁张文达。同考官则萧编修荣爵、暨公也。湘士获贡举十二人。继训与焉卅余年。间文达先薨编修与公。复相继捐馆舍。而十二人中。亦惟余及张吏部称达厪存。然且发纤纤白矣。回忆追随诸君子。访古梁园。走马燕市。俊游邈不可再。而世乱如此。耆旧长德。率顦顇屈怫老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鸣虖。可胜慨耶。公讳启霖字芷荪。晚号瀞园。曾祖咸甯。妣氏左氏陈。祖照德。妣氏朱。考长春。妣氏蔡。  相似文献   

4.
君程氏讳书祥。字岏樵。其先休甯人也。有云麾将军薨于重安。圣清之初。或(?)于衡瓜瓞绵绵。百年而大。父讳学伊。字春甫。以布衣主湘军。南道转饷。省志有传。君其中子也。议叙府通判加四品衔。年未弱冠。参司筹算。四府支应。综核有章。父嘉其能。遂总家政。啬于自养。丰于用财。府城公私之政。久在程氏。日对百客。斗通四驿。献酬群  相似文献   

5.
君讳祖荫。字定臣。益阳胡氏。诞之前夕。大母陶太夫人。梦文忠公手婴儿蔇。授之曰。此大器。善视之。故又号曰贶孙。晚颜其斋曰精勤。因以自号。明厥志也。高祖讳显韶、邑庠生。曾祖讳达源。以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仕至詹事府少詹事。祖即文忠。讳林翼、翰林院编修。终湖北巡抚。父讳之镛。以从子文忠。赐举人。袭封如例。有子二人。君其长也。咸同之际。湘军戡定洪杨回捻。勋业甲天下。曾左胡彭。其尤著者。  相似文献   

6.
李学铭 《学术研究》2001,(8):98-100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五"数朝同讳例"中的"宋至道三年避真宗讳改"一语,颇引起读者的疑惑,似是父避子讳.实际上,这是新君未改元时在旧君年号中避新君讳,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种现象不但多出现于北宋时代,在其他朝代中也应该是常见的,在避讳学上值得特别注意,读史时也不可忽略.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治史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君讳凤岐字方舟自号蠡良子晚号芳久姓黄氏世为安化巨族神立棻父正煦皆有学行君四岁受书稍长兼好武从壮士某习拳技弱冠后读书岳麓浮沈诸生间光绪戊子乡举甲午成进士用内阁中书君既兼资文武诸公贵人争礼罗为塾师湘乡曾嗣侯广銮浏阳谭壮飞皆其弟子也壮飞当以稚川龙川儗君其心折如此会甘肃回乱秦抚魏光焘驰剿奏调君赴西宁办埋营务至则回已就抚君率队詗察边砦往返三千馀里叙劳以同知补用发河南已而大臣疏荐人才代进练兵条议两宫召见嘉许命隶虎神营委练快队兼带枪队保知府拳匪之乱君先以省母  相似文献   

8.
<正> 本期刊载的六幅照片,除王夫之画象外,均为首次发表。封二②是王夫之1652年(壬辰)为其父母武夷公、谭孺人合墓立的碑。碑文为:“永历六年岁次壬辰孟冬月吉旦。明显考徵君武夷王公、显妣王母谭氏孺人合墓。不孝男介之、夫之,孙攽、敞、敔,曾孙生祁泣血立。”其中“永历”纪年与“明”显考、显妣等用语,是先生矢志忠于明王朝的又一历史见证。此碑是衡山县马迹公社社员1973年修水利时发现,现存  相似文献   

9.
《船山学刊》1991,(1):13-14
孝亮唐翁适配苏太君,以清秋之告,卜葬于永福乡之淑冲塘,首壬(址内) [趾丙],懿范允孚。志令仪而铭之,用旌厥德,传于奕业,无有后艰,夫亦行古之道[也]。苏氏世为衡阳望族,[苏]林公文华,妣夏氏,[明万]历庚戌七月三日,生[太君]  相似文献   

10.
陶氏妇、名湘莼。湖南安化人。按察使衔四川补用道讳桄之曾孙。举人内阁中书讳观仪之孙。附贡生法部主事企曾之子。实太保两江总督谥文毅讳澍之玄孙也。光宣之际。予与法部君同官京朝。辛未后、复偕隐省门。过从瘉密。知妇婉静敬眘。识书史。与予三子缃齐年。遂委禽焉。年十七来归。内外宗尽驩。阅六年。得瘵疾而圽。妇不逮事其姑。属纩时。諵諵语少姑。用不克终养君舅为憾。距生于壬子十二月二十六日。春秋二十  相似文献   

11.
士生衰晚不毁方以为通。誙誙守其洁芳。龃龉拂乱。至有隐恸不忍言述之事迫而相逼其忧伤困挫方丛沓剥耗无已而一。一三狷介之士。独相从于荒寒寂寞中。话身世。吐肝膈。声气翕合。彼其心以为此数子者乃独翛然于埃(?)之外。宜乎神依志连至死犹拳也。君讳世琠。字仲林。晚号行我道人。长沙李氏。父讳紫林。世所称惜阴山人者也。善画。尝为长江图累幅轴。魄力雄肆。人争重之。君少读书不得志。亲承家法。亦为是图。起姑苏讫湘潭。(氵义)港邑聚。出没于云烟杳霭间。余题之。谓不著江上下  相似文献   

12.
君讳汝霖字皞臣长沙攸人也兰溪令瑶之曾孙泉州府判思见之孙并有学政着于县牒父讳友夔县学廪生高文隐名殁祀乡肾君少端谨居贫自厉举道光内午乡试公车七试徧友天下名士前后直言苏陈朱尹相与砥磨通博雅儒魏晋伊何冯莫孙赵并研今古故相肃顺请为子师以誊录叙知县指分山西尚书手书荐于巡抚称其能经天纬地到辕上谒巡抚置书坐右徧示僚属欲以侮之君徐步自如其容不改委佐谳局能名大彰曲沃剧县繁富多汗于贿檄往署事试观其志君脂膏不润听断如神视事一年吏民敬爱邮驲千里謌诵政声院司惊异将专奏补耻于推挽乃辞入京功令已仕者不得复试礼部重名不从常科得入春闱复从黜落于时大沽戒严肃公柄政见几而作仍还候补吏治方昏亦贪贤令历试未久奏补高平循声既流令如流水无情大畏幽枉悉申在任五年外艰归至今言晋贤吏以为称首巡抚张公举任史馆服除赴选闿运固谏以为盛名难居宜遂高隐君素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礼制,从多个角度对<礼记·曲礼下>"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中"君大夫"一词的释义进行了辨析,指出郑玄注释之失及后人沿袭郑注之误.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三王世家》:“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中华书局点校本将其点作:“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我认为此种点法可商,“行御史大夫事”应上属,理由如下。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当时张汤为御史大夫,故上引语中“行御史大夫事”似为虚职,以示尊宠。“太常臣充”,《索隐》认为指赵充。遍查《史》、《汉》,未见载其有关事迹。是知赵充仅任太常,且非宠臣,恐难“行御史大夫事”。“太仆臣贺”指公孙贺。《汉书·公孙贺  相似文献   

15.
商殷王室之婚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殷之王妣均以十干为名。十干分两系,系下有组(表一所示)。 王系之干为甲壬、乙丁两组;妣系之干为癸辛己丙庚戊,组别不明显,似为阴阳两组,即癸辛己一组,丙庚戊一组。 属于王系干名之王,其配必在妣系干中,如祖丁配癸、辛、己、庚、戊(?);属于妣系干名之王,其配必在王系干中,如示癸配甲,大庆配壬。 王系干之乙丁组,从来不作入祀之妣。故妣系干之王配,皆出王系之甲壬一组。虽然契辞有妣丁、母丁,分别见于四期及一  相似文献   

16.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吾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论语原文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燭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  相似文献   

17.
殷墟花东H3坑的561版(经过缀合出版时数)有字龟甲中,祖甲在37版、祖乙在63版、妣庚在119版中受祭,他们是H3卜辞主人"子"最敬重的三位先祖、妣,自H3卜辞发表以来,有关祖甲、祖乙、妣庚的身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祖甲、祖乙为羌甲、祖乙(中丁之子);二、祖甲、祖乙为武丁之父——阳甲、小乙。祖甲、祖乙和妣庚的身份的确定,对于探讨H3卜辞较确切的时代、H3卜辞主人"子"的身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彡祭对象、祭祀的顺祀与逆祀等方面的讨论,坐实了祖甲、祖乙、妣庚为武丁之父——阳甲、小乙和小乙配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书罗孺人事     
邑中有里媪羅孺人者。其夫远出。久无音问。抚子守志三十余年。已旌表节孝矣。忽一日其夫携一妇人远道而归。入门相见。悲喜交集。孺人爱其妇。礼遇有加。蓋外纳之妾也。于是里中亲友远近之人争来问视。皆啧啧驚羡。诧为异事。因遂播为嘉话云。孺人姓戴氏。幼失怙恃。年十二归羅德润。十六生子正锷。十九德润远游。正锷甫三岁耳。无何其翁世举访亲乔口。数月不反。其后四远寻觅。杳无蹝迹。孺人事继祖姑孝谨。抚正锷以教以养。以至于成立。蚤莫勤礼灶神。焚香筊卜。祝翁若夫得归。久  相似文献   

19.
李显忠是南宋早期抗金名将之一,他曾为保卫宋室偏安江左的半壁河山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但此人系出何族尚属悬案。兹不揣鄙陋,试作探索。《李太尉显忠行状》云:公讳显忠,守君锡,绥德青涧(今陕西延川县北清涧)人,先名世辅,太上皇帝改赐今名,宠嘉之。其先,唐诸公子也,世远,谱不存。  相似文献   

20.
顾涛 《文史哲》2022,(2):31-44+165-166
周代乡礼的礼义,经由分析《仪礼·乡饮酒礼》所载仪节设置,可抽绎为三个层面:宾主之间,礼让致敬;长幼之间,尊长身教;全乡官民,和乐凝聚。由乡长亲自主持的乡饮酒礼,是西周春秋以来乡治精神的高度凝结,是乡里官民会聚的公共空间。乡礼的礼义能否充分体现,取决于乡治的运作是否良善,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执牛耳人物,就是乡大夫和乡老。乡治,乃是相对于自上而下的天子、诸侯分封制的另外一条路径,是一种由下而上的社会自发组织模式。学界长期以来对此认识不清,段玉裁亦误释乡礼本义。西汉成帝以来逐渐重建乡饮酒礼,至《大唐开元礼》形成了新的体系,即分列为皇帝养老、刺史乡饮酒和县令正齿位三项仪式近似的礼典。这一历史演变,乃是秦汉以来地方社会组织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动的结果,而乡礼的礼义内核则在东汉至西晋渐为养老尚齿所寄居,至隋唐以后再一次被乡贡尊贤所占据。乡饮酒礼就像鹊巢之被鸠居,礼制史上的这一演变可称之为“礼仪的鸠占化”。明清以降,尊长、尚齿的礼义与中央集权进一步共振,乡礼再度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