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前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是多方面的,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中西部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在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则具有十分关键的“连锁效应”。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来说,加快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支撑中西部的大开发,具有基础性作用,二者在高起点上实现“捆绑式”的联动发展,对于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较之发达地区显得非常落后。本文通过对该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四川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以国家“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和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方案”为契机,着重解决好发展中的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结构等难点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用好用活上级赋给的政策;因地制宜地找准发展路子;在管理活动中实行目标责任制以为领导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2—2000年基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的城市化水平修正值,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域差异变动型式,指出,(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省际相对差距趋于缩小,速度趋缓;(2)三大地带内部的省际差距缩小,地带间的省际差距扩大;(3)在假定人均GDP、初始工业结构等制约条件后,城市化速度(1990—2000)与初始城市化水平(1990)为典型的条件趋同;(4)乡镇企业发展、外资利用是导致东、中西部之间具有不同城市化发展稳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部与中西部在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增长现实相佐,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西部的现实状况。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滞缓影响了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而制度因素是中西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约因素。中西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需要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从运费、劳动力、集聚三个因素选择工业区位,对认识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的乡镇企业从运费和劳动力因素看,分散为主具有合理性;从集聚因素看,由分散向集中过渡具有必然性。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还应以分散为主,东部则应以集中为主。乡镇企业由分散到集中,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但政府可囚势力导,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 田纪云同志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曾强调: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继续提高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东、中、西部地区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新局面”.我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正处于全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加速我省民族地区乡  相似文献   

7.
晋城市乡镇企业是全省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一颗新星,在中西部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因素、面临的挑战,并从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设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融资困难是严重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和健全乡镇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是解决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办法。本文阐明了乡镇企业信用担保的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经营管理、分配制度等制度安排,以及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组织构建、运行管理等基本思路,提出了健全乡镇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乡镇企业迅速增长的过程中,资金增长一直是重要的贡献因子,但是资金短缺也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其中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成为制约乡镇企业融资重要的原因。本文主要是立足于福建省乡镇企业融资担保的现状,分析当前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相关经验,提出适合福建省实情的有利于完善其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乡镇企业发展方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欠发达地区要实现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劳动力密集的河南省,大量输出劳动力可以迅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人们往往忽视从长远看过量输出导致的非均衡流动却可能束缚输出地经济的发展,笔者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为期13天的调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描述了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着重分析了当地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分析了非均衡流动给当地经济未来发展带来的三个问题。文章将在前半部分从劳动力流动的环境动力和劳动力流动去向的角度,结合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对谷围村劳动力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并用"吸出模型"解释劳动力非均衡流动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文章后半部分从劳动力大量输出对当地县域经济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在劳动力密集的固始县企业招工难且劳动力成本高于外地的奇怪现象。最后,文章对固始县为实现劳动力均衡流动而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劳动力过量输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固始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没有光驱的电脑来讲,一但系统瘫痪了,就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那么用一个小小的U盘重装系统,成了这部分电脑普遍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庆东 《南都学坛》2004,24(6):100-104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即乡村关系在原有深层体制矛盾的作用下其对抗性特征逐步显现,并通过乡村两个层面表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有规范化的制度供给短缺、乡村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扰、国家农村发展战略及其矛盾、乡镇功能的特殊性、村委会双重角色的失衡以及乡政村治拥有资源的不对称性等六个方面。在原因明晰的情况下,如何调适乡村关系并实现其良性互动是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草岔沟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现状,从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两个角度深入分析弱经济基础是如何支撑村民自治上层建筑的,弱集体经济对村民自治的支撑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弱集体经济导致村民自治物质基础薄弱;弱集体经济弱化村民政治参与;弱集体经济影响乡村关系,扭曲村级自治主体价值。村民低收入对村民自治的支撑分析也包括三个方面:村民低收入削弱政治参与动机;村民低收入制约村级社会层次分化,村民民主政治诉求淡化;村民低收入影响教育投资,构成村民自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障碍。因此说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贫困制约村民自治制度正常运行,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缺乏经济动力和支撑,在加强村级民主建设过程中,需要夯实民主的经济土壤。  相似文献   

15.
公选村支书从局部试点并在全国推广,标志着公选村支书已经从个别地方的实践成为选拔村支书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从发生机制上来看,公选村支书主要由地方主动创新,并由地方党政领导精心设计、直接组织的。公选村支书创新了村干部的选任方式;提高了村干部队伍素质;扩大了党内民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了基层民主的发展;深化了乡镇机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外学者基于地区间的资金配置差异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村级财力不均等现状及影响等问题,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2007)行政村调查数据,采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考察和研究各种因素对中国农村村级资金配置差异的影响及其贡献率。研究表明:中国农村村级财力不均等情况比较严重;人均收入水平、村庄治理差异、地区差异等对村级财力存在着显著影响;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对村级财力不均等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0.629%,地区差异贡献率次之,达到17.139%;村庄治理因素对于村级财力不均等的贡献达到8.575%,在各种村级财力决定因素中,位居第三。研究认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对村级财力不均等的贡献较大,提高村级财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较之东部沿海地区居民收入的更快增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对中西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进行扶植,避免使村级财政陷于困境之中,并缩小村与村之间的财力差距;充分发挥村庄社会资本的治理功能,挖掘村庄外部社会资本,争取更多上级转移支付收入,缩小村级财力资金配置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17.
贫困是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象之一。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深入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探索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直接关系到我国多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自1995年开始,宁夏进行了移民吊庄工作的具体实施,组建了宁夏华西村。经过几年的发展,吊庄移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观,经济也有了较大发展。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其未来发展的潜在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吊庄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帕措”认同是大坝村“权力文化网络”的重要内容,是大坝村权威存在和展开的基础。在现代中国西藏乡村发展过程中,国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背景和影响因素。在乡政府的主导下,国家通过对村民的经济资助和村支书选举的控制,深刻地影响了村委会的权力布局。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战略是通过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张、功能的完善,以及大量新建城市的兴起,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收益以及扩散效应,吸引大量农民脱离农业,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实现农民向市场经济主体的转变,促进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具体到我国,实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应注意三个基本原则:坚持效率原则,完善以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化体系;坚持节约资源原则,推动小城镇的内涵式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有形城市化"与"无形城市化"同时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