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环境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1998~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法律环境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作用路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法律环境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正相关;在区分调整方向(向上调整和向下调整)后,这一关系仍旧显著成立;同时,法律环境显著提高了企业通过增加或减少债务的方式来调整资本结构的可能性,而对权益调整方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法律环境影响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主要路径是债务融资方式。进一步地,基于投资者保护立法事件的研究表明,立法事件发生后,资本结构总体调整速度、向上调整速度和向下调整速度都显著提高,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调整资本结构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大,这表明法律环境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之间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通,不仅为中国市场投资者引入卖空机制,同时也为投机性交易者提供杠杆放大机制.不同于以往主要从制度变迁视角研究卖空机制,本文从微观行为视角,系统研究信用账户投资者融资融券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可预测性.基于2011年12月~2015年8月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信用账户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上涨后增加融资买入,而在股票价格下跌后提高融券卖出,即采取"追涨杀跌"的投资策略.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交易能预测正的未来收益,而融券交易能预测负的未来收益.此外,融资交易提高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融券交易则可以降低未来股价崩盘发生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市场投资者融资融券微观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并为进一步规范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降低了标的证券股价特质性波动,但这一影响是通过降低标的证券的噪音交易、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公司盈余操纵以及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降低了股价特质性波动的非信息效率因素。此外,本文发现,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操纵的影响只有在业务开通时的瞬间效应而无持续效应,这表明卖空机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2010 年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通,不仅为中国市场投资者引入卖空机制,同时也为投机性交易者提供杠杆放大机制. 不同于以往主要从制度变迁视角研究卖空机制, 本文从微观行为视角,系统研究信用账户投资者融资融券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可预测性. 基于 2011 年 12 月 ~ 2015年 8 月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信用账户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上涨后增加融资买入, 而在股票价格下跌后提高融券卖出,即采取“追涨杀跌”的投资策略. 进一步研究表明, 融资交易能预测正的未来收益,而融券交易能预测负的未来收益. 此外,融资交易提高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融券交易则可以降低未来股价崩盘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市场投资者融资融券微观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并为进一步规范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验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所施加的股票卖空压力对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基于自然实验框架的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其高管在职消费水平与不能卖空的上市公司相比显著降低;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股票卖空压力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减少委托代理问题来抑制高管的在职消费。本文实证结果说明股票卖空对高管在职消费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褚剑  秦璇  方军雄 《管理世界》2019,35(1):151-166
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制度创新,旨在引入卖空机制以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但是两融的实际交易数据却显示,相较于融资交易,融券交易仅占两融交易的1%左右,由此,融资融券的这种非对称交易对资本市场会产生何种后果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中介——分析师角度切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分析师盈利预测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不仅没有改善分析师的预测准确度,反而导致分析师发布乐观性的盈利预测,而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这种乐观偏差正是来源于火热的融资交易。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现象在牛市的外部市场态势、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利益冲突情形下更明显,而分析师的声誉能够起到缓解作用。分析师通过发布乐观性盈利预测提升了标的股票换手率,并且对标的股票发布乐观性盈利预测的分析师更可能被评为明星分析师。在卖空机制作用有限的背景下,分析师发布的乐观性盈利预测最终加剧了标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的研究表明,融资融券制度下非对称性的融资交易促使分析师为了提高交易佣金和自身职业发展发布带有乐观偏差的盈利预测,最终反而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这对监管层在预防融资追涨炒高等投机行为的同时切实降低市场卖空摩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包含厂商、家庭和银行的AD-AS产品市场均衡模型, 本文推导得到企业目标资本结构的测算方程.在此基础上, 以金融渠道获利作为经济金融化的度量指标, 基于2007年~2015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半年期数据, 系统考察了经济金融化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及其偏离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 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 企业资本结构偏离度越大且调整速度越慢, 尤其在非国有企业、过度负债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更为凸显, 即存在非对称效应.此外, 本文还发现经济金融化显著抑制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偏好改变及抵押担保能力下降有助于理解其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负向作用.可见, 基于金融渠道的获利模式促使企业形成对高杠杆率的路径依赖, 加剧实际资本结构与目标值的偏离度, 从而不利于宏观去杠杆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8.
使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卖空管制放松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由此产生的卖空压力对公司并购绩效的治理效应。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管制放松能够改善公司并购活动所产生的短期并购绩效和长期并购绩效。研究发现高管权益薪酬是卖空压力改善公司并购绩效的重要经济渠道。而且,卖空压力的治理效应还依赖于其他市场治理机制,当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较低时或分析师治理效应较弱时,卖空压力对公司并购绩效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横截面差异的检验结果表明卖空压力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在融资约束程度较低公司和破产清算风险较高公司显著更大。本文提供了卖空压力与并购绩效之间因果关系的经验证据,对于理解卖空压力对公司并购决策的影响以及卖空管制放松带来的经济后果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卖空的事前威慑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决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研究机会,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新增外部融资以及财务杠杆的影响程度。本文发现,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允许卖空的企业其新增的外部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外部融资总额均显著减少了,且新增债务融资的减少程度要比新增外部权益融资的减少程度更大,并引起了财务杠杆的下降。这些结果在那些内部治理水平较差或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卖空机制的引入时间不长且实际的卖空交易量也很小,但卖空机制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治理机制正在发挥着事前的威慑作用,并通过弥补内部治理水平的不足而规制着企业的融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标的股票在加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融资融券交易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并加强外部治理;而由于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为关注这两个方面,因而融资融券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的机构交易占比.随后区分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并发现,融券卖空交易是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还发现机构交易占比的上升对降低股价协同性和崩盘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