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中国会发生投资消费失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资消费失衡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待解释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具有比美国更高的投资份额和经济增长率,更低的消费份额;两国各变量之间具有不同的趋势特征。基于两国在财富效用和生产外部性上的显著差异性,本文建模分析发现,如果资本在效用中权重越大,生产外部性越高,则经济增长率越高,消费资本比越低。结合资本在效用中权重和生产外部性的大小比较分析,本文解释了中美关于经济增长率、消费份额、投资份额的比较特征。并进一步从高积累的形成机制、循环积累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3个视角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投资消费失衡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15):135-137
中国仍需依靠投资,转投消费将陷入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且仍以投资为主,一旦舍弃投资转为消费,中国将很快陷入危机。林毅夫表示,当前中国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待完善,将成为下一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力。  相似文献   

3.
林毅夫:中国仍需依靠投资,转投消费将陷入危机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且仍以投资为主,一旦舍弃投资转为消费,中国将很快陷入危机。林毅夫表示,当前中国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待完善,将成为下一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力。具体到投资空间,他很看好  相似文献   

4.
<正>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以年均约10%的高经济增长率快速前进。即便在21世纪全球经济普遍衰退、各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不到3%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仍以7%以上的增长速度一举进入了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六的骄人位置。在人们惊叹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的同时,也时时掺杂着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生存论”, “中国经济崩溃论”, “中国经济数据水分论”等不和谐的声音。但不论人们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克鲁格曼称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科幻小说,他看不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梭罗对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质疑是: “谁能告诉我,如果体质健全的香港经济增长率为零,那么中国7.3%的高经济增长率如何能办到?” “谁又能解释,中国如何在一年内将通货膨胀率由10%降到零,并在此期间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蓓  崔治文 《管理评论》2012,(7):3-12,23
本文测算了我国劳动、资本和消费的有效税率,以反映这三种要素的真实负担情况,然后,利用结构VAR模型分别研究三种税率的结构性冲击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的正冲击对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短期内有利于投资率的增加,长期来看有利于经济增长;劳动收入有效税率的正冲击对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短期效应为正,长期效应为负;对资本收入征税,短期内不利于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长期来看具有一定的正效应,但是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因此,我国税收政策调整的中长期目标应尽量选择以消费支出为税基,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增长周期的基本特征及其解释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现代经济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投资和消费等主要总量指标增长趋势的性质 ,根据检验结果 ,对这些总量指标进行了适当的趋势分离。在此基础上 ,着重考查和分析了转型时期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 ,初步确定我国经济增长已出现平均长度为9年左右的朱格拉型中周期波动。针对这一典型事实 ,本文进一步借鉴动态非均衡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模型 ,尝试解释了经济周期的主要形成机制。一、引言纵观近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史 ,各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扩张与收缩的循环交替所形成的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平均年增8%,90年代9%,2003年达到9.1%。投资率,2002年到40%,2003年更超过50%。2003年物价突然上升,结束了5年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预期将带动消费投资和高潮。基础设施能力有很大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创40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可通过进口缓解国内物价上升的压力。中国经济已具备动力,可能出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那样的连续8年的低通涨高增长。按照年增8%,2009年GDP比2004年初提高70%,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那么以美元计算的GDP将提高1倍,人均GDP超过1500美元。总量膨胀,财富增加是好事,但可能产生坏的结果。财富分配如果失衡,中国发展前景将面临风险。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现了多方面的不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全面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国防和公共教育卫生发展不平衡;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不平衡;经济改革与政治社会改革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社会各阶层发展不平衡;经济与思想文化不平衡。失衡的核心是新增利益和原有利益如何在社会各集团之间,在局部和整体之间、在眼前  相似文献   

8.
林建雄 《决策探索》2014,(16):41-41
一、中苏改革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刚刚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由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和发展重工业,造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严重落后的畸形经济结构,再加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日益僵化,成为既影响经济发展、又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严重问题。因而,中苏两国在改革之初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是尽快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跟上时代的步伐。所有改革都需要一个突破口,突破口的选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中国选择的突破口是农业,苏联选择的则是政治。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理论作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古典学派的分配理论,后凯恩斯主义的分配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功能性分配理论和现代收入分配理论等不同发展时期。随着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的到来,新古典经济学家承袭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分配理论的视角,形成了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理论。20世纪50年代,卡尔多等人建立了与经济增长理论紧密联系的后凯恩斯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同一时期,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增长与个人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广角》2002,(11):8-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世人所瞩目的成就。从1980年-2001年,20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在9%左右,这个速度在当代世界名列前茅,因为同时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速度大体上在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