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铁  贺俊 《管理世界》2019,35(9):152-163,197
本文基于对中国高铁主要创新主体和重要当事人的调查研究和深度访谈,揭示和提炼政府行政干预和集中组织促成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边界条件和行为特征。政府干预之所以能够推动高铁这一复杂产品的技术成功,是因为政府在机会条件、创新导向和微观主体互动方式等方面引致了高强度、高效率和大范围的技术学习:首先,大规模高铁建设是中国高铁实现技术赶超重要但非充分的条件,丰富的技术机会,特别是政府构建的技术机会才是中国高铁高强度技术学习的直接驱动力;其次,由于政府同时也是装备用户和系统集成者,因而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呈现鲜明的商业化应用导向,并大大提高了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效率;最后,高铁是中国极少数打破总成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悖论"、从整车到核心零部件(系统)形成全产业链技术能力的产业,这种独特的技术能力位置是在铁路装备高度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条件下由行业管理部门主要出于安全保障、服务响应等理性考虑推动实现的。中国高铁的技术赶超是在非常特殊的制度、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具有很强的特定性和本地性。总体上看,影响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制度性因素(边界条件)对其他产业的借鉴意义较小,而政府及各类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则更具一般性。中国高铁经验显示,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引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恰当激励,而且取决于政府是否具备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政策并高效实施的能力,对政府干预效果的完整理解需要同时纳入激励和能力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技术赶超的过程,理解为微观主体在特定的激励结构下持续开展高强度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国高铁从试验性探索、引进消化吸收、正向设计再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技术赶超过程,嵌入在中国制度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高铁在21世纪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而中国的总体改革进程又为高铁产业的制度变革打开了空间,并与高铁自身的管理体制、产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塑造了高铁的微观激励结构。这样的激励结构,不仅促使创新主体开展高强度的技术学习,而且促成了高铁有别于中国多数产业的组织间合作关系,最终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技术突破。作为典型的复杂产品系统,"干中学"、"用中学"和"试验中学"是中国高铁技术能力积累的核心机制,而在技术能力积累的过程中,消化吸收能力、正向设计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背后,则是高铁部门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在中国高铁部门创新体系中发挥了独特的、强有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铁对其他产业技术赶超的启示,绝不是泛化"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具有特定边界条件的发展模式。不考虑各产业在技术范式、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试图将高铁经验简单复制到其他产业的观点是不当,甚至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3.
转型升级阵痛中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唯有基于人力资本"视线"实施差异化战略、推进激进式创新,才能变革成功,进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天津市各大工业园区154家中小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逆驱战略转型的人力资本"视线"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战略层面的"视线"有一个:外部环境竞争性、差异化战略、激进式创新与企业绩效。资源层面"视线"有两个:差异化战略、HRM系统、人力资本、渐进式创新、激进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差异化战略、HRM系统、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这三条"视线"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指明了战略转型、创新变革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26日上午,随着两列"和谐号"CRH38D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发出,连接上海和杭州两大城市的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这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之一. 高速铁路是一个国家综台国力的象征,中国铁路大步跨进世界领先的高铁时代,令世界刮目相看.纵横交错的高铁,正以最鲜明的身影,说明古老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发生的蜕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铁路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迅猛推进,中国铁路已经进入动车时代,中国高铁技术已走到了世界铁路的前沿.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给铁路信号新技术的运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铁路信号设备维修工作提出了高要求.该文通过以高铁信号养护为例,探讨高铁信号维修管理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知识原理、知识具体与企业知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知识成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资源时,对知识所进行的分析和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从企业知识分类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了知识原理和知识具体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分析了这两个概念在被企业运用过程中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指出知识原理与知识具体的转化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7.
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主要行车工种队伍,是保证高铁运营安全、加快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铁路部门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本文阐述了加快高铁主要行车工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加强高铁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措施、方法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问题     
正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挑战在中国高铁频频突进海外市场的进程中,"中国高铁走出去"已经成了近年来的热词。不过,潜在的巨大需求并不意味着中国高铁就能顺利走向"一带一路"。专家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身因素、出口国因素、国际因素。从自身因素看,中国高铁技术标准国际认可度问题、高铁建设  相似文献   

9.
各国航空制造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逐步纳入国际航空制造业链条之中,尤其是美国和欧盟的航空制造业巨头正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波音和空客两大国际航空制造业巨头通过控制产业链关键环节来达到控制整个链条,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航空制造业的过程中,往往被国际巨头俘获于产业链条的中低端。本文通过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分析,来指出中国航空制造业为何走先从低端产品逐步走向高端的原因。本文指出中国大飞机项目成功的技术条件在于走“以自主研为主、以国际技术合作为辅”的道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大飞机项目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创新模式选择不仅与自身因素相关,还与生产分工流程相关;本文首次从理论与实证验证了企业的生产链位置对于创新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首先,基于产品分工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诠释了企业生产链位置对于创新模式的影响:位于生产链上游的企业的产品可塑性强,适用范围更广,激进式创新引入的新产品替代旧产品的可能性较小,它们面临更小的"利润侵蚀效应";生产链上游企业中间品种类相对较少,激进式创新带来的高不确定性产生的协调成本较低,它们的"协调成本效应"也相对较小,因此位于生产链上游的企业采取激进式创新具有比较优势,反之位于生产链下游的企业偏向于渐进式创新。在实证上,本文首次通过插值法估算出1998~2011年中国投入产出系数,进而量化企业生产链位置指标,然后基于企业和专利数据库,根据理论的推论,对生产链分工位置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效果,以及如何影响创新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验证,证实了两个效应是生产链位置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传导路径:在各使用3类指标区分企业对"利润侵蚀效应"与"协调成本效应"敏感性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分类回归发现,高产品替代性企业、在位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由于对"利润侵蚀效应"更敏感,它们创新模式的选择对生产链位置的反应更强烈;高产品复杂度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低管理效率的企业由于对"协调成本效应"更敏感,它们创新模式的选择对生产链位置的反应也更强烈。最后,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对可能存在的估计偏误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了本文理论模型的主要命题和基础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The most important service rendered by the press is that of educating people to approach printed matter with distrust.

Samuel Butler, 1835-1902 English novelist and satirist  相似文献   

12.
There is a revolution in health care occurring in our midst. The roots of this revolution are explored. The physician executive of the future will need a new set of skills because the health care system will change. This new, evolving set of skills includes being: Savvy about business; simultaneously employer- and customer-focused; and technologically driven. This manager must be a team builder rather than a lone ranger. These skills are learnable, just like piloting a plane or doing a surgery. None of us was born with the skill to practice medicine any more than we were born with business skills. While many physicians are depressed by the present health care climate, feeling a loss of power and a loss in spirit, the vision of the physician manager must carry them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ey build forward through uncharted waters to a future which is every bit as exciting as our past.  相似文献   

13.
王石 《领导科学》2004,(17):23-24
工作要落实,本不算标准很高的要求,然而,一些“不落实”的问题却屡治不愈,严重困扰着上上下下,制约着部门或单位的全面建设。一一项工作得不到落实,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领导机关工作决策不够科学,或有方向性问题,脱离实际、违背规律,下面无法执行;或计划不周密、不具体,政出多门,执行者无所适从;或任务指标过高过急、过多过滥,下面不堪重负、疲于应付。二是执行者对上级的决策、指示缺乏积极负责的态度,行动上不自觉、不主动、不负责,消极应付,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而不动。三是执行者缺乏必备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对决策的执行心有余而…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制造行业企业IT应用水平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根据企业特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IT应用对企业竞争力指标的贡献,进而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IT应用水平等级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袁振华 《领导科学》2005,(13):24-25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到党的工作大局。只有基础坚实牢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执政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才能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农村在发展中缺乏制约和监督,个别强村的党支部书记在成绩面前变得不可一世,作风霸道,私欲膨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永恒的主题,神圣的使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前提和坚实基础。当前我们党的建设要适应新的变化,应对新的挑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围绕保持党员先进性这个核心,不断创新党员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来保证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一、构建由单一管理模式向多元管理模式转变的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党员组织管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党员思想的复杂化,党员组织管理机制也要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必须依…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四中全会后,中央又进一步分析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组织工作、思想理论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等各方面工作作出明确安排,就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和新举措。我们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上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党建研究工作。一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  相似文献   

18.
制造商经销再制造商产品的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初步研究了考虑回收情况下,制造商经销再制造商产品的合作模式。首先,求得再制造商与制造商在合作模式中的最优决策价格。其次,求得再制造商与制造商在竞争模式中的最优决策价格。再次,主要通过数值仿真,从价格、销售量、回收率、盈利等角度对合作模式与竞争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到企业选择合作模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曹欢  李永建 《管理学报》2009,6(6):733-736
从知识工作者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结合知识作业本身的特性,在总结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构成知识作业难度的主要因素是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完整性和模糊性.同时,以自行设计的考核材料考察了31名被试在不同类型知识作业上反应时的变化.然后,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知识作业难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note, we study the price‐setting newsvendor problem. We use three conditions, the log‐convexity of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he log‐concavity of the deterministic profit function, and the log‐convexity of the random noise's expectation conditional on having leftover inventory to establish the log‐concavity of the retailer's expected profit function. This new result is complementary to existing results and removes some assumptions in the pricing and inventory coordination literature. It also addresses the conjecture made by Petruzzi and Dada (1999), and can be applied in the pricing g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