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产品-服务离散过程,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从动态匹配视角探索不同组织情境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构建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资源/能力与环境的动态匹配有结构匹配和功能匹配两种模式;制造企业通过资源能力要素的不同组合与环境因素进行结构匹配和功能匹配以构建其服务创新能力,匹配过程的不同导致服务创新能力的异质性和序列效应;由于产品-服务离散程度的不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可分为低离散性、融合型和高离散性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过程中中国后发企业如何响应内部和外部"双元"情境下的组织合法化问题,基于动态演化的视角通过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我们构建了一个跨国并购过程中企业组织合法性聚焦、企业能力整合模式与组织惯例之间关系演变的统合性理论框架。研究表明:跨国并购过程中企业合法性聚焦主要经历了由内部组织情境导向过渡到关注外部组织情境,并最终发展到内外部组织情境并重的演变过程,是一种由"排他型"聚焦到"共生型"聚焦的转变。在这种组织合法性聚焦转变过程中,涌现出了低阶能力整合模式、中阶能力整合模式和高阶能力整合模式等3种企业动态能力运用模式。本研究还发现,跨国并购过程中低阶能力整合模式更容易导致企业形成弱组织惯例,而高阶能力整合模式促进企业形成强组织惯例的可能性更高。研究结论对企业国际化中的组织合法性相关研究做出了理论贡献,同时也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正在逐渐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尽管现有研究提出了服务主导逻辑与价值共创的思想,但对企业与消费者交易产生的价值提供模式如何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产生的价值共创模式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两家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1)企业与消费者拥有的互补性异质资源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资源基础;(2)企业与消费者合作演化形成的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能力基础,具体由识别资源、共享资源和对接资源3种能力构成;(3)企业与意见领袖、平民化中心两类特殊消费者的协同演化,构成两种营销转型路径:一是与意见领袖合作构建交易媒介,强化普通消费者的能力信任,二是与平民化中心合作构建交流媒介,提升普通消费者的情感信任。由此,本文基于协同演化视角提出了企业营销转型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强化了服务主导逻辑下企业与特殊消费者的价值共创理论研究,并使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营销转型领域得到深化和推进。结论对于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转型实践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破坏性创新价值创造与捕获的跨组织边界互动机制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本文从开放商业模式视角进行纵向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破坏性创新扩散是一个依赖开放商业模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破坏性创新与其侵入策略的适应性,又存在破坏性创新侵入策略与价值创造和捕获策略的动态协调。第二,破坏性创新扩散依赖于商业模式开放度调整,并且在破坏性创新扩散的三个阶段,要求现有价值网络后发企业沿着“内向型→耦合型→平台型”路径提高价值创造的开放度,沿着“互利导向→互补导向→共生导向”路径提高价值捕获的开放度。第三,破坏性创新的演进日益依赖开放度更高的价值创造和捕获机制,这有助于后发企业深度嵌入更广泛的创新系统并颠覆已有主导逻辑。  相似文献   

5.
加快构建领军企业创新链是我国科技发展征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然而,目前对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模式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聚焦产品类型和技术创新路径这两个重要的情境因素,选择四家分属不同情境的中国领军企业作为案例企业,通过对案例企业在其关键产品研发中的创新链部署过程进行多案例比较分析,探究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模式及其与创新情境的匹配.研究发现,产品类型和技术创新路径对领军企业创新链的结构与运行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在数据资料中对案例企业创新链部署过程进行扫描,分别从创新链的结构与运行视角对不同情境下领军企业创新链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提炼了领军企业创新链的四种模式,分别是:“共生开放型”、“线性开放型”、“共生聚合型”和“线性聚合型”;并采用模式匹配技术构建了情境因素与领军企业创新链模式之间的关联.研究结论可以为不同行业的领军企业根据所处情境有效部署创新链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政府制定创新链相关政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动机和市场动机出发,将开放式创新分为保守型、技术创新型、市场扩张型和双元型4种模式。以沈阳机床为例,剖析其开放式创新过程,并建立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发现,沈阳机床的"保守型-技术创新型-市场扩张型-双元型"开放路径揭示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开放动机的选择和开放模式转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转型是当前传统企业面临的重大组织变革,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高风险和双重风险特征,本文通过4家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对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战略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企业互联网转型由突破组织惯性和形成新惯例两个阶段构成。前一阶段,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是模式、能力和资源的变异风险,企业通过组合变革、组合学习和组合重构形成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突破组织惯性过程的风险;后一阶段,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是模式、能力和资源的适应风险,企业通过模式迭代匹配、能力迭代提升和资源迭代整合形成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形成新惯例过程的风险。由此提出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组合—迭代"战略风险控制框架。这一研究一方面将战略风险引入到组织变革和组织惯性的讨论中,丰富了组织变革和组织惯性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通过对互联网转型情境下战略风险的探讨,拓展了战略风险领域对转型战略风险的讨论。研究结论对技术突变情境下的转型风险控制形成理论创新,对解决企业互联网转型面临的"转不好找死"的现实难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知识流动为研究视角,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内生化,构建包含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模型,重点分析集群知识分布和知识衰减程度与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知识分布下,混合创新模式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外部吸收创新模式与内部自主创新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创新产出演化路径;在外部吸收创新和混合创新模式下,均匀分布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集中分布型表现次之,异质分布型表现最差,而在内部自主创新模式下,集中分布型则表现最好;不同创新模式对知识衰减的敏感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特征。这些结论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裂变作为一种与并购“相逆”的过程,表面上会导致母体企业规模收缩,实则可以在由母体裂变出新企业中取得持续发展之效。裂变作为一种具备长期性和整体性特征的发展战略,为商界提供了新企业建立的一种组织变革新方式。企业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特征选择相应的裂变方式以实现长期发展?其典型模式有哪些,相应的过程机制如何?本文以国内外企业裂变式发展的45篇案例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质性元分析法,经由文献资料摘录、编码和归类3个步骤构建出“前因—过程—结果”分析框架,系统地分析了企业资源与机会二元交互的战略决策情境及其引发的裂变式发展过程对特定创新结果的影响,由此提炼出企业裂变式发展的3种主要模式,即平台孵化型裂变、集群共生型裂变和离职创业型裂变,进而识别出母体与裂变体之间在结构重整、资源重组、身份重塑、能力重建和关系重构5个维度的动态变化。不同的企业裂变式发展模式通过各具特色的过程机制激发了不同类型的创新,这一战略结果源自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研究结论对推动企业裂变式发展理论深化与管理实践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彭新敏  刘电光 《管理世界》2021,37(4):180-197
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既存在显性的技术能力劣势,又面临隐性的市场认知劣势,因此在构建技术能力之外还需通过改变市场认知才能突破追赶困境,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将市场认知作为独立的理论视角,且市场认知演化的关键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仍未被充分揭示。本文通过对海天在注塑机领域实现赶超的案例研究,探究了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市场认知的演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后发企业在"追赶—超越追赶—行业前沿"3个阶段中,市场认知相应地经历了"合法化身份—差异化形象—引领性地位"的连续演化过程。(2)在此过程中,模拟机制、转换机制和塑造机制依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后发企业通过由类比行动和获取外部资源构成的模拟机制,获得了市场合法化身份;通过由疏离行动和重组内部价值构成的转化机制,取得了市场差异化形象;通过由分化行动和重构未来方向构成的塑造机制,实现了市场引领性地位。据此,本文提出一个在技术追赶动态情境下市场认知演化的阶段式过程理论模型,明确了市场认知演化的前因、机制和结果,为后发企业克服市场认知劣势,最终摆脱技术追赶困境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储波 《领导科学》2007,(15):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内蒙古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祖国北部边疆。落实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建设和谐内蒙古,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维护祖国北疆安宁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邱岭梅 《领导科学》2005,(22):16-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要求。笔者认为,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组织工作重点需要研究思考和探索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更好地以民主开放理念指导推进组织工作。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开放基础上的民主法治社会。因此,党的组织工作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民主开放的工作运行机制。这些年,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组织工作的民主化、公开化、规范化程度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对照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民主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还显得不够,今后,重点…  相似文献   

13.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is most commonly presumed to be an exogenous characteristic that influences people's feelings,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 across myriad types of relationships. We investigate the opposite prediction in which feelings toward other people influence the perceptions of others' attractiveness.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subordinates' perceptions of leaders of in-groups and out-groups, we examine whether group membership moderates familiarity in relation to ratings of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Studies 1 and 2 show that subordinates rate the leaders of their in-groups as significantly more physically attractive than comparably familiar out-group leaders. Our findings have relev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ve roles of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within contemporary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help to account for variance in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s on the basis of group membership. In contrast with research traditions that treat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as a static trait,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group membership as a lens for perceiving familiar leaders'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相似文献   

14.
孙志强 《领导科学》2006,(14):20-21
上级和下级在工作中是互动的,彼此需要理解和支持。作为上级,由于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比较容易得到下级的理解和支持,但是,要得到下级心甘情愿的追随,却需要上级塑造下级喜欢的形象,做下级眼中的好上级。固然下级对上级的评判标准各异,上级也有自己的标准,但在不断塑造高尚人格的前提下,上级也应通过换位思考,把下级眼中的好上级作为形象塑造的基本出发点。因为只有符合下级愿望的上级才会获得足够的支持力量。工作上出思路。组织的发展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但是,努力必须解决方向问题,南辕北辙的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在这里所说的方…  相似文献   

15.
刘伟 《领导科学》2003,(20):42-4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指挥员具备的素质及其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那种仅把信息作为谋略决策的辅助手段的观念已经过时。可以肯定地说,在作战指挥上,比人力、物力、财力等更为重要的战争资源,就是指挥员的素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因此,面对未来战争,提升指挥员的素质,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获取准确信息”是指挥作战的前提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未来战争中,战场决策和部队控制将变得更加科学化,指挥员要指挥部队赢得胜利,将更多地取决于能否获得准确可靠的战场信息,这就对指挥员获取和…  相似文献   

16.
While firm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es have been understood as being dynamic, the dimension of speed has rarely been the main focus of research efforts, which, until a decade ago, focused principally on explaining sequences of entry modes and choices of markets. The emergence of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has enhanced the role of speed, although this has usually been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time lag between a firm's foundation and its initial international action, with little attempt at defining and explaining the speed of the process once it is under way. This study reviews the concept of speed from an internationalization perspective, describes the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the concept and sets out the different aspects that link timescales with the types of changes – 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 that take place during internationalizing process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research agenda as a guide for future work on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speed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MM Etschmaier  M Rothstein 《Omega》1974,2(2):157-179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presen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use of operations research in the international airline industry, and to demonstrate the scop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irline OR activities. First, the special reasons for the viability and spread of airline OR are discussed. Then a functional framework for an airline is outlined, to be used in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an airline and relating the OR work to it. Four major applications are described, corresponding to four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framework. These applications are: schedule development, overbooking control, crew scheduling and engine management, respectively. In each case we describe the problem and its significance, indicate the types of solution technique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ssess the implemented solu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comments on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and the future of airline OR. A detailed bibliography is given.Both of the authors have been operations research directors in major airlines and more recently have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upon the industry as academic researchers. This background has provided us with an unusual opportunity to analyze the role of OR in the airlines, and our paper seeks to share with the reader some of the insights we have gained thereby.  相似文献   

18.
干部平级调整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干部职数管理越来越严,领导职数趋于减少,干部配备又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要调顺配强班子,选准用好干部,尽可能实现班子的最佳组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努力为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除一些缺职岗位必须提拔安排外,更多的需要通过干部平级调整来实现。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坚持扩大民主、做好干部平级调整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的现实要求,又是加快干部成长、发挥干部才能的有…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制造行业企业IT应用水平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根据企业特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IT应用对企业竞争力指标的贡献,进而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IT应用水平等级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袁振华 《领导科学》2005,(13):24-25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到党的工作大局。只有基础坚实牢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执政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才能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农村在发展中缺乏制约和监督,个别强村的党支部书记在成绩面前变得不可一世,作风霸道,私欲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