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要特征,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共同作用于时代发展的全过程;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决定着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应重新审视其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尽量减少或避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发展中国家既要利用全球化有利的一面不断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利用“反全球化”运动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2.
《创新》2007,1(5)
<正>王勤(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在2007年《厦门大学学报》第2期撰文认为,综观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发展,各国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国际经济机构的权威研究显示,尽管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参与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增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群 《学术交流》2005,(6):83-86
贸易自由化进程日益加快,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拉近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它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能力建设、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是国际分工的新阶段。与前两阶段不同,在此阶段国际资本与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建立平等互惠、优势互补的关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和累资金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的机遇。全球化改变了各国的经济面貌和力量对比。新的国际分工是由生产资本的全球扩张带动的,它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扩张。它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但是全球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并给世界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先进的运输通信手段以及民族国家的政策是促进全球化的另外两个重要条件。经济活动全球化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就是顺应世界潮流实行中国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保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成功的条件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理想因主体不同而异。发达国家的经济全球化的理想是更发达,并能主导世界和经济全球化本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全球化的理想是能尽快的发展,并能使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改变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不利地位;两者应统一到理想的经济全球化上来。理想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要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两者的差距要缩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可通过适当的路径,有条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步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成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明显的底色.这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绝不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在促进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异化了科学技术,衍生了科技安全问题,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安全带来了严重冲击和挑战.对于正在融入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我们应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维护人道的、正义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科技安全原则;提高科技安全意识,加强科技安全研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科技安全综合实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安全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  相似文献   

7.
蒲瑶 《唐都学刊》2002,18(3):59-62
全球化浪潮飞速发展 ,世界各国无不从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等方面感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对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来势汹涌的全球化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双刃剑” ,它带来的不仅是机遇 ,更多的是挑战。全球化对各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重大深远 ,发展中国家对此应持明确的态度并采取果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特点及其实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跨国公司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蓬勃地发展起来,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最强者,美国跨国公司的足迹遍布全球。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中国大市场成为众多跨国公司努力抢占的重要目标。了解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特点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清醒地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发展中国家如何对待现存的国家制度 ?如何在改制和转制方面有所作为 ?本文就斯蒂芬·克拉斯纳在《结构冲突 :第三世界对抗全球自由主义》一书中提出的 ,发展中国家成功改变国际制度的三个变量———“现存制度结构的性质” ;发展中国家“形成统一思想体系的能力” ;北方国家 ,特别是美国 ,对南方国家的态度———进行了分析 ,认为这三个变量依然是今天———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制度 ,在改制方面能否取得成功的三个关键变量。本文在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程中 ,影响这三个变量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 ,提出了如何促使这三个变量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改制成功方向发展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带来机遇 ,更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是面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经济优势的挑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高度发达的、高度集约型的经济 ,其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经济效益水平较高。而我国的经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属发展中国家的粗放型经济 ,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水平低下。二者之间的差距不仅是数量上的 ,而且是发展阶段上和质量上的。二是面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1.
王晓梅 《学术交流》2002,(6):104-106
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在 2 0世纪 90年代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浪潮 ,它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令人震惊和值得深思的是西方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又是反全球化的主阵地。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是担心失业、担心丧失福利 ,害怕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全球化进程中失业问题、削减社会福利、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是导致反全球化的直接原因 ,其根源在于私人垄断资本的急剧膨胀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正在利用经济全球化趋势 ,极力向他国推行它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治模式和行为标准 ,试图实现西方文化的全球化。非西方国家的文化正遭受着严重的冲击与侵蚀。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应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西方为我们设定的文化陷阱 ,并积极探寻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5 0年代以来 ,西方现代化研究的兴起、鼎盛及其转向全球化 ,在研究范式与学理建构上很有学术创新意义。 5 0年代 ,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是结构功能主义的 ,研究取向以欧美为参照系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问题。 80年代 ,现代化研究被现代性研究所取代 ,研究取向由发展转向发达即西方社会自身。 90年代以来 ,以全球化为载体 ,把西方世界作为普世模式要求发展中国家向其看齐的全球化研究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主流话语 ,全球化研究遂成西方现代化研究的后续整合形态  相似文献   

14.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李东升 《创新》2010,4(4):19-21
全球化概念一直饱受争议,但其势不可挡的趋势已成不争的事实。全球化已表现和渗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城市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对低碳模式呼唤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城市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rgues that globalization, although needing to be recognized as a highly complex phenomenon and a contested concept, should become part of the debate about improving the life chances of young people leaving car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is essential to developing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engagement and resistance needed to address the social exclusion of these young people.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considerable difficulties faced in moving from that general recognition to a sufficiently nuanced view of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are leaving required as the basis for action. Existing approaches to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are discussed and a conceptual model presented as the means to start the work of identifying how the needs of care leavers are assessed and met in different national contexts. It is suggested that by identifying patterns of cross‐nation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t will become possible to understand and to engage with the processes and institutions of globalization. An internation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agenda are proposed appropriate to the present early stage in ensuring that globalization works for and not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care leavers.  相似文献   

17.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励 《求是学刊》2001,28(6):57-62
金融全球化作为人类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对发展中国经济具有二重效应。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必须谨慎应对 ,解决潜在的金融问题 ,打造新的金融体制 ,这样才能充分利用金融全球化的积极因素 ,限制其消极因素 ,确保自身的金融安全 ,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周太山 《创新》2009,3(11):68-71
从全球化这一视角进行宏观审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总体上呈现出辩证发展的图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走向全面胜利,其间充满曲折反复。全球化在时空上延缓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辩证图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全球化。阐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辩证图景,有助于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征途上遇到的挫折,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有助于正确对待全球化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带来的历史际遇。  相似文献   

19.
There has been little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armed conflict within states. Drawing from bargaining theories of conflict, we posit that the global marketplace functions as an “audience” that rewards or punishes the policy choices of states. Globalization, which connotes an increased exposure to this marketplace, increases the relevance of the “costs” that this “audience” may impose. These prospective costs thus encourage peace and stability, as states that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have more to lose by instigating and sustaining violent conflict within their borders. Employing a two-stage Heckman Model, we assess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cets of globalization, includ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trad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aid flows, on intrastate conflict with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1990–1996.  相似文献   

20.
Covid-19 has exposed and deepened global inequalities: rich countries spent aggressively to sustain their economies and secured early vaccine access while most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continues to endure a growing disease burden. It also underlined the extent of inter-dependence and weaknesses in some of our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rules, many of which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now discredited era of neo-liberalism. There is a rich, complex, and difficult agenda going forward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is includes aid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restructuring their debt obligations, and guaranteeing that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pay their fair share with a robust international tax regime, better trad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s, and better global regulatory frameworks for competition and social media. The failures of the past rules have led to political opposition to globalization. The only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path out of this pandemic is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a re-imagining of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