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齐国大司马田忌和齐威王经常赛马,比赛结果每次田忌都是赛三场输三场,从没赢过。孙膑来到齐国后听说了这件事,向田忌耳授一计……赛马又开始了,结果田忌只输了一场,其余两场皆胜。齐威王为此大惑不解,请教田忌决窍,田忌笑指孙膑请他作答。孙膑说:“只是将上、中、下三种马调换而已。”从这个古老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我认为在方法论上它提醒我们在分析一事物同它事物的联系中,决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联系,这样只能永远使自己处于落后、被动地位。相反,我们扬长避短,正确运用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使自己由劣势转为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关于青蛙的神话传说并不少见,黎族、汉族、纳西族、彝族及藏族的一些支系,都有关于青蛙的神话传说和对青蛙的崇拜现象。但作为一个完整而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和传统节日,却只见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上游流域的壮族地区。在东兰、巴马、凤山、天峨等县内的壮族村落,每年春节多举行盛大的蚂蜗节(青蛙节)。对壮族的蚂(虫另)节,学术界曾有过一些研究,但观点和结论众说不一。有的认为是一种图滕崇拜;有的认为属于自然崇拜中的动  相似文献   

3.
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壮族布洛陀信仰属于原生型巫教,可称为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它与壮族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壮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布洛陀信仰的活动在社会批判运动连续不断的年代,曾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宗教理论的改进和宗教政策的宽松,由于社会对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文化)的重视和对民间信仰的关注,由于布洛陀信仰研究的开展,壮族地区布洛陀信仰开始了它的重建的过程。以广西田阳敢壮山为中心,壮族民众自发地恢复布洛陀祭祀和相应的文化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并得到学者的理论支持和政府的理解。这种民族信仰重构现象,表现了壮族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布洛陀信仰的旺盛生命力及其对新的时代的调适能力,如引导得当,会丰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充实壮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周生贤同志是宁夏土生土长的汉族干部,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从34岁起,先后在回族人口占半数以上的同心、西吉任县委书记,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尤其是回族干部群众的称赞,威信很高.1986年,他调离同心时,有近千人为他送行.他在民族、宗教、贫困等矛盾交织、世界出名的穷地方——西吉县工作不到  相似文献   

5.
关于壮族古代历史的分期及其各历史阶段的社会性质问题,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学术界开始有人进行研讨;但由于史载欠缺,迄今未得统一的认识。本文拟就近年壮族地区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试作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序列,是个科学性的结论。那末,壮族社会的发展历史是否也遵循着一规律性的序列渐次发展呢?近现代,可就而观之;古代,则由于壮族历史的原因,本身无文字资料可以参证,而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汉族文人笔下的有关壮族社会和历史的记载既少又语  相似文献   

6.
具有700多年历史的“牛街”,是北京城区南部一条古老的街道,聚居着1万3千多回族群众。这里的回回老住户,大多数都有一个跟他过去的职业有关的绰号。直到如今,这里的回族青年若是向老人们说出自己老一辈人的  相似文献   

7.
“儿媳妇也是人呀,现在一家人一块吃饭有多好。”媳妇上餐桌,甘肃会宁农村一位婆婆说出这种话,不容易。(99.1.10《经济参考报》)在西北,直至改革开放前,许多农村儿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在一起吃饭,她们只能在灶间忙乎做饭,伺候公公、婆婆、丈夫吃饭,主角们吃完了,才捡些残羹剩饭,胡乱吃一些。现在好了(当然有些地方还有这种恶习),改革不仅使家庭饭菜质量有所提高,也使家庭成员关系发生变化:儿媳妇可以和公公、婆婆、丈夫坐在一起吃饭了,享受融融的家庭欢乐。说起来,妇女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总是那样倒霉的,…  相似文献   

8.
去年国庆节前夕,在北京同时上演了两台反映民族团结的历史剧:一台是曹禺同志写的、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王昭君》;一台是俞百巍等同志写的、由贵州省黔剧团演出的《奢香夫人》。这两出戏,都曾遭到过“四人帮”的压制和迫害,这就使我又想起另一台受到压制的戏——《不准出生的人》。“四人帮”就像西藏的反动头人,不准《王昭君》出生;对已经出生了的《奢香夫人》,  相似文献   

9.
壮族,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其文化结构中,有一个双重的意识源。这个双重的意识源,千百年来都在影响着壮民族的文化建构,是壮族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一个思维基础。 任何民族的任何形式的文化建构,都离不开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思维,虽然在许多时候许多方面这种文化的美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文化的美学思维在壮族历史文化上的烙印却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
壮族的亲属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的亲属制度李富强所谓亲属,是指以真实的或虚拟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血亲是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以及由血缘关系推衍出去的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姻亲是通过婚姻而结成的夫妇、亲家。岳父母等亲属,以及由此延伸出去的妻之兄弟...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食、色性也。”为了“食”和“色”这两种最基本的本能需要,人类必须进行两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的需要;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远古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大自然发生某种关系时,由于对神秘的自然界了解甚微,产生了自然崇拜。而在进行人类自身的生产时,由于对生育的奥秘不能理解,又产生了生殖崇拜。 既然生殖崇拜是由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而引发的,由是,“我们一旦翻开人类的历史,性的崇拜的事实,便立刻闯入我们的眼帘”。首先从考古学发现看,在欧洲和北非古文化中比较流行的圜底陶尊、埃及的金字塔、瑞典的石版画、发现于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浪潮愈卷愈烈,其冲击波也传到了多民族省份的贵州。于是乎,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毕节县组成了号称有两百多名各族姑娘参加的“贵州军团”,开到劳力不足的广东东莞县,这实乃是一种取长补短的良方。然而,如此庞大的“贵州军团”,与四川、湖北等地的其他劳务输出大军相比,显得更耐受不住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劳动强度大、生活枯燥的苦楚。最终全线崩溃了。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耕地占全省面积的11%,比四川省要多得多。但是,发展却  相似文献   

13.
壮族服饰     
<正>在繁缛艳丽的中华各民族服饰中,壮族服饰宛如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的视觉感观。这与壮族服饰呈现的以蓝黑为底的色彩特征极为相关。在沉稳的服色上,壮族喜在衣服的领口、袖口、领襟、下摆、裙摆、裤腿和头巾、胸兜、围腰、腰带、绣花鞋等处饰以精美的刺绣或织锦,装饰图案多为常见的花鸟鱼虫和吉祥瑞兽,它们大都源于壮族社会生活环境和民俗信仰。壮族人口“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况使壮族服饰呈现形制不一、组配多样的特征,不同形制的壮族服饰却都拥有“十字型平面结构”这一中华文化基因,是“多元一体”中华服饰文化的生动范示。  相似文献   

14.
壮族行板     
冯艺 《中国民族》2008,(12):72-75
“呢的呀”黑衣壮人生命的诵歌 走进那坡,人们必须再次打开广西地图,寻找,端详,实地对照。没错,此刻你已站在这片自西南向东北呈倾斜之势的美丽沃土上。玫瑰色的晨雾满天空漾开,辉煌的太阳仿佛正喷礴自这片海洋般壮阔的层层峰峦。  相似文献   

15.
常晖 《民族论坛》2004,(7):57-58
<正> 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认识并理解中美各自的民族性格,如中国的群体意识、美国的个体意识,中国人的中和意识与美国人的竞争意识,探寻形成各自性格特点的文化渊源,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畲族的称呼,最早出于南宋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全集。漳州谕畲》一文。诗人李商隐曰:“烧畲晓映远山色”,范成大诗:“砍畲大树巅”;陆游曰:“山畲一老锄。”古代时,我们的先民搭棚居住,随山耕畲,刀耕火种。由于这样,而被称为“畲族”。(注:畲shē,意为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这样耕种的田地叫畲田。) 据钟氏宗谱记载,他们祖上于明朝成化十  相似文献   

17.
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宿主之一,野生动物是人类SARS的毒源.人工驯养野生动物,让人造的化学成分进入了大自然本来的生物过程,其产生的危害给世人带来了生态性的灾难.人类要善待自然,慎用科技,让人的自然体在大自然中正常生息才能达致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9.
从古国到方国--壮族文明起源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文献史料和考古学资料,论证了壮族古代社会曾经历过古国、方国阶段.最早的古国是苍梧古国,与中原华夏集团的尧、舜、禹等古国同时并存,并且有了文化交往乃至战争.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石峡文化和石铲文化等,应是古国的文化遗存.壮族古代的方国产生于商代,它们与商周王朝有纳贡关系,是小国与大国的关系.壮族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向北流动,岭北文化向南传播,这种互动的文化交流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前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从行孝歌及其演唱俗仪看壮族祖先崇拜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孝歌及其演唱俗仪看壮族祖先崇拜的特点覃茂福祖先崇拜是壮族原始宗教内容之一。它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特点?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壮族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加速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是大有帮助的。流传于广西都安一带壮族民间的行孝歌①及其演唱俗仪,在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