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是否应在物权法中规定"野生动物资源专属于国家所有"之争议,在比较分析德国、瑞士野生动物先占制度与俄罗斯野生动物国家所有两种所有制之基础上,结合我国立法现状,提出了我国多元化的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制度之构建:从国家性质、生态平衡、生物安全性等方面阐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野生动物所有权制度之依据及有效实现方式,分离国家民事与行政双重职能与合理定位国家所有权;从公益的维持与实现需要社会个体的参与和协作、驯养繁殖之野生动物之特性、权利义务相一致之法理及吸引私人投资等方面论述了创建私人所有权之依据及实现方式——转让、狩猎、驯养繁殖、合同约定。  相似文献   

2.
生产资料所有权制度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而是适应环境限制和条件约束的一种制度安排.历史上的许多公有制形式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无法体现公有制的真正内涵.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也有着严格的条件约束和环境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这些条件和环境,使公有制面临着巨大困境.中国进行的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的创新与探索,虽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成就,但也引起了对公有制性质的质疑.在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可以与私有制共存共生,并对私有制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制度向更加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股份制经济的所有制性质和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关系的分析,认为股份制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由社会占有资本的新的所有制形式,是对私有制的扬弃,文章论证了股份制经济的社会公有制性质,并通过对社会主义股份制两权分离换位的分析,认为股份制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内在的,指出股份制克服了其它经济形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从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企业的实现程度及相互关系来看,世界各国工业发展中的各种产权制度可概括为六种类型:国家经营制模式,经营权分权模式,现代股份制模式,南斯拉夫模式,古典式股份制模式和私人经营模式。健全的产权制度必须同时满足硬预算约束、所有权约束和市场调节三个条件。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推行股份制,是社会主义企业产权制度的一种最适宜形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普遍采用了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的公有制形式。这种传统的公有制更多地注重所有权的静态形式,而忽视公有制还有经济权利层面的动态形式。为了能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惠民、利民的优越性,文中提出了间接公有制的概念,即在收入分配层面上对公有制进一步量化。间接公有制和传统公有制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国搞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的最根本的条件不在于所有制基础,而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前提下各个企业或生产者所从事的个别劳动不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因此,公有制可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能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比资本主义国家强周而能够更有利于纠正“市场失灵”问题,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社会资源,使市场经济在公有制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的作用,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不仅应当改变原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而且应当实现公有制形式的重大变革 ,构造崭新的市场型公有制形式。这是因为 ,我国传统的公有制形式即国有制与集体所有制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 ,它们与市场经济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根本矛盾。在这些传统的公有制形式下 ,无论怎样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 ,都是难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我们应当对传统的公有制形式进行根本的改造 ,构建新型的、现代的公有制形式。根据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 ,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应当而且只能是以劳动者个人所有权为基础 ,以劳动者个人所有权的自由的社会化联合为基本特征的各种类型的“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为了广泛发展各种形式的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 ,从而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 ,在当前及今后的公有制改革过程中 ,我们应当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转变改革思路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使广大劳动者成为企业的所有者 ,全面确立劳动者个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既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能切实加强国有企业活力的社会主义产权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设立国家所有权主体的代表机构,完善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形式,界定承包、租赁、股份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民社会的生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法的理念及国家的财产需求,是我国确立国家所有权行使原则的基础。具体而言,我国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应遵循四项原则:一为平等原则,赋予各类所有权平等地位。二为分离原则,明确分离国家的私法人格与公法人格、国家所有权与行政权,并设立专司国有财产所有者职能的非政府性机构。三为区分原则,针对国家所有权的不同客体设计不同的权利行使方式。四为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将物权的客体规定为动产和不动产,但是却将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规定为"国有财产",而没有简单地以"动产和不动产"来指代。国有财产是集合物,它作为国家所有权客体的必要性,也体现了罗马法中集合物这个概念的现代意义。集合物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应当适用同一法律关系,包括成立以确权或归属为目的的所有权法律关系。因此,将"国有财产"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能实现民法对国家所有权的确权保护,维护国有财产发挥公共利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所有权的立法模式是物权法立法中的重要问题。第一种观点主张根据所有权标的的不同,将所有权区分为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第二种观点认为,应根据所有权主体的不同,对所有权进行类型化的区分,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第三种观点认为,所有权的类型化区分和平等保护相结合。笔者认为,根据平等保护的差别性原则,应该侧重保护私人所有权,因为私人所有权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对空间地上权的性质认识有两种不同见解,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地上权是一种特殊地上权,权利客体是土地,权利来源为土地所有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空间地上权是一种新的物权种类,权利客体是空间,权利来源为空间所有权.文章认为基于立法考量、保障土地所有权人利益以及增强法律的通俗化等原因,应当将空间地上权的性质界定为:产生于土地所有权的特殊地上权.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主体的扩张性、权利客体的专有部分与共有部分的复合与关联性、权利内容兼具财产性与人身性,从而确立其特殊的所有权形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主体扩张基源于业主所有权人的处分权能,权利客体扩张性来源于客体的流转性,而权利内容的特殊性包含“业主”概念外延的扩大和共用部分的主体扩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殊性表明了所有权限制与社会连带义务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国家所有权是物权法构建的重要内容和难题。国家所有权的存在是客观的,物权法的构建无法回避这一重要现实。否则,各种类型的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都将随之产生不利影响,物权法自身确认财产归属关系的基本任务也将无法完成。国家所有权的全民性具有克服其他形式所有权的剥削性质和消极因素的重要作用,是形成宏观调控自动均衡机制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国家所有权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的重构,厘清与国家所有权相关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实现国有财产的合法使用和最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受社会学法学的影响,"私法社会化"思潮风靡欧美。私法社会化思潮对近代所有权神圣原则进行了修正,主张社会利益对所有权的限制。在移植西方近代法律体系的艰辛历程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学家和立法者将私法社会化思潮视为最前沿的法学理论,并将狄骥的"所有权社会职务说"奉为圭臬。《中华民国民法》和《土地法》虽承认土地私人所有,但对私人土地所有权的范围、面积、客体、移转、使用等施加了诸多限制,从而将私法社会化理念通过立法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实践。这使得近代中国在颁行第一部正式民法典之时,就与所有权神圣原则擦肩而过。清季法律改革以来,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西方法律体系,但始终没有滋养出市民社会自由与权利的观念,因此,私权保护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所有权是物权法构建的重要内容和难题.国家所有权的存在是客观的,物权法的构建无法回避这一重要现实。否则,各种类型的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都将随之产生不利影响,物权法自身确认财产归属关系的基本任务也将无法完成。国家所有权的全民性具有克服其他形式所有权的剥削性质和消极因素的重要作用,是形成宏观调控自动均衡机制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国家所有权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的重构,厘清与国家所有权相关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实现国有财产的合法使用和最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职务侵占罪是 1 997年《刑法》新规定的犯罪。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和诚实信用的信托关系。经济秩序是被犯罪行为间接侵犯的 ,财务管理制度并非为犯罪行为必然侵犯 ,因此都不是本罪的客体。对于客体中的财物所有权 ,没有必要区分其所有制性质。国有单位财物所有权同样也能成为本罪的客体。在公司所有权中 ,从研究本罪的客体的角度看 ,没有必要区分出资人的财产权与公司财产权  相似文献   

19.
法人所有权是法人人格支柱 ,“法人所有权”的法律设置是商品生产交换的必然法则。建立法人所有权也是防止股东滥用权利 ,以实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的逻辑归结。创建法人所有权与国家、集体所有权并存的“双重所有权”体制 ,是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 ,满足公有制经济发展需求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结合我国物权立法和国有产权改革的实践,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国家所有权制度创新的角度,在肯定我国国家所有权物权立法模式的前提下,就国家所有权如何进行客体分类和主体界定,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