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对象应当是大学生,但主体力量应当是大学生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们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承担起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作用.为此,我们应当从理论武装和实践砥砺两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乎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呈现积极、健康与向上的现状,多数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不足,且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差异性,信仰缺失、迷失、功利化、空泛化、宗教化明显,这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与青海省特殊省情和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有关。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理顺机制、明确分工,建设一支政治正确、信仰崇高、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理解内涵、把握本质,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科学探索、因地制宜,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性;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营造一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和确立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下,对全国21个省市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传播学理论出发,抓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信息、受传者、传播媒介和信息反馈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认清问题的本质,思考相应的对策,有助于全面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少数民族传播者拥有接近性特质。这种接近性特质能使传播者的传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众中产生"自己人效应",从而提升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作为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民族高校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创造了有利的传播环境。"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史""少数民族史""少数民族近现代史"等课程作为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媒介,有助于提升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所有这些构成了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不要以是否“实用”为标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作目光短浅的取舍,也不要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政治,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是真正使人聪明的学问.这门课时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塑造当代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为个案,从政治信仰认知、政治信仰认同心理、政治信仰认同行为三方面进行调研,针对发现的目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政治信仰不明确、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参与主动性不强烈等问题,指出应当在政治认同视野下,从厘清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逻辑演进、发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现实实践性、激发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内在需求等三个方面增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中国语境下新闻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构成,在理论上的研究往往以质化研究为主,量化研究成果不多。从政治社会化理论视角,基于对复旦大学选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考察当下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以及态度取向,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度较高;在大学生中,主流媒体仍然是新闻舆论的重要引导者,其公信力较高。因此,应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和传播纳入政治社会化的框架,并按照意识形态传播和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导航。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它在拓宽传播途径、提升传播效率、增强传播实效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国许多高校在借助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理论“大众化”程度不高、多元化信息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新媒体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理论传播者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务必要探索在更深层次、更大程度上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以培养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当代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并且研究马克思主义,然而当代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程度偏低,这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在青年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学生社团、青年大学生不同年级的需求特点等七个层面来研究在青年大学生中推动和提高马...  相似文献   

10.
推行哲学通识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模式.符合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的哲学通识教育应当以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做人”为宗旨,应当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应当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思维训练,同时还需要寻找到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由它的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制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的产生和被证实的过程又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实现二者统一的唯一途径,就是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和条件,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二者的统一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行动路线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政党主要解决了夺取政权时期党的建设问题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中主要探索了关于如何执好政并长期执政的问题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历史性问题 ,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基础与社会影响力等关系的认识 ,提出了衡量党的建设成效的客观准绳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最早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以来,便对全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冷静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曲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前提做过探讨,但这一探讨有两个缺陷。一是没有将逻辑前提真正作为问题提出,似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不言而喻,无须讨论的;二是提出的观点大有商榷之余地。文章首先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前提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然后提出这一前提就是人类所具有的“共通感”,并对之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阻碍共通感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及恢复共通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掌握群众的深刻内涵,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掌握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面对中国和世界的现实,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挑战性课题。  相似文献   

17.
部分共产党员信仰"法轮功"邪教,说明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只是信仰,而必须信服,并转化为人的信念.因为信仰容易改变,而信服了的东西才能转化成人的世界观,即坚定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不需要信仰;以前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对马克思主义由信仰变为信念,关键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概括为"与时俱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伟大旗帜,实际上坚持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殷切希望,其途径只有一条,即实行"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它不仅是我国和平统一台湾的惟一途径,更为其他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它是中国文化的转换过程,革命理论的创新过程, 民族精神的张扬过程,社会实践的进步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上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发展与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 ,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理论创新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需要首先按照原创涵义来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理论思想 ;提倡用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展开百家争鸣 ;落实四个“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