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义素运动变化的视角研究,发现古汉语动词词义引中存在一定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动词词义引申过程中本义所含的义素或与本义密切关联的义素运动变化的模式,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词义引申方式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古汉语词义引申方式,前修时贤已多有论及;但由于视角不同,难免见仁见智。从发生学角度说,古汉语词义引申方式主要有:一、内因生义:1.时空关系;2.因果关系;3.反正关系;4.动静关系;5.实虚关系;6.同所衍生关系。二、外因生义:1.借助自然条件;2.借助社会条件。三、修辞生义:1.借助比喻;2.借助借代;3.借助通感。  相似文献   

3.
词义引申是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对于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原因、方式和机制,前修时贤多有论及。古汉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词义引申方式——"动词词义裂变式引申",其引申过程为构成一个完整动作的几个不可缺少的分解义素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裂变而形成新的引申义位。  相似文献   

4.
求同思维构成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思维定式 ,但有时也用到求异思维或逆向思维。一个词表示两个相反的意义 ,形成美恶同辞、正反同辞、取舍同辞、出入同辞、废置同辞等 ,通常叫做“反训” ,被看作解释词义的训诂现象 ,我们则认为是词义逆向引申的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5.
词义引申在词义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古至今人们对“词义引申”这一概念及现象的研究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主要立足于清代,以时间为线索对“词义引申”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研究的发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6.
英泽汉中词义在不同上下文、不同的搭配、有多种不同的含蓄意义 ,要做不同的引申 ,引申略分 3层次 :近似、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翻译即译意。词义引申是译法研究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参与翻译实践的人最基本的同时也是首先就要面对的任务,要去掉"翻译腔"必须借助这一技巧。文章拟就词义变通和引申的理据、依据和"合度"等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并通过例句说明词义引申的具体操作方法,结论中则初步预测这些技巧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翻译首要的难题是如何确定词义。在翻译实践中,我们总会遇到些词或词组,在词典中找不到对应适当的词义。如果根据词典所给的字面意义直译出来,不是用词不当,就是意思含糊不清,进而造成误解。那么要使译文意义准确,用词合乎所翻译语言的习惯,一般的办法是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和用词搭配上的需要,把这些词或词组的字面意思加以引申,再翻译出来。因此,我们把这种改变原文字面意思的翻译方法就叫词义引申。  相似文献   

9.
词语的隐喻和转喻引申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隐喻方式及其表达。因此,汉语的隐喻和转喻引申体现出了汉民族特有的思维特点、审美特点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徐锴对词义引申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方面,承继许慎“六书”说,依据本义和借义的关系对假借造字进行分类,启发清代小学家进一步界定假借和引申概念,理顺二者关系;训诂实践方面,在《说文解字系传》“通释”篇中,有意识地申明大量字词的引申义,并对引申的基本途径有所认识,从而启迪后世学者深入探索,最终使引申成为词义运动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与古代兵器的关系,论述了兵器的技艺致用型价值取向,同时分析了兵器制作与使用技法与西方兵器的差异,并且指出兵器发展蕴涵了中国文化的意义。对一些有关兵器的研究成果,本文也从兵器发展规律的意义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历史悠久,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法独特,不仅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美,而且蕴含更深遂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尤其是题材内容元素广泛。为此针对建筑装饰题材,分析研究其社会背景、历史特征、类型构成、内容含义,剖析其与建筑选址择向、建筑形式、空间功能、景观环境等关系,进一步解读建筑装饰题材中所隐含的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语义,揭示古代建筑审美价值观和生活哲学观。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某些词由于词语的简缩使用而获得原本没有的义项,也就是说词语的简缩使用有时会导致词义的衍生。笔者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简缩衍生词义的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汉语中词语简缩衍生词义的内涵、过程、规律以及原因等,认为词语简缩也是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修辞方式与词义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段的频繁运用,往往造成词的临时性功能固定化,从而促成词的新义的产生;运用同一修辞方式,使得本来不同义的词成了同义词;运用不同的修辞方式,使原本意义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讨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走向终结之哲学方面的原因 ,在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世界观、整体关照方法论以及儒道两家长期相互抗衡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期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丰富而深邃,蕴含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和哲学伦理思想,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群体组合,以及在外观上呈现出的大屋顶、建筑装饰、色彩运用等特色,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实用价值及审美价值,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实用功能、伦理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考察,发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古代笑话翻译,从文本功能考虑,根据翻译的目的论,提出中国笑话翻译应着重考虑语用等效,指出幽默翻译重点在于实现语用意义的等效,同时通过不同的中国古代笑话特点,提出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书院的讲学、质疑、辩难学风,使书院成为创新时代学术思潮、引领学术进步的场所。宋代程朱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都是在书院实践中得以形成发展。书院一代代学人的学术传承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立于官方学术的私学传统。对古代的书院教育进行一些梳理,以期为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