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共政策对于政府行政、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科学性关系到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关系到政府行政目标和执政宗旨的全面实现。近年来,诸如罗平一周局长制、湖北省公安县的抽烟文件、贵州德江县的旅游文件、潍坊市寒亭区的卖房文件等短命公共政策案例屡见报端,严重损害了公共政策的严肃性和政府形象。如何避免短命公共政策的出现,维护和增进其社会公益,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公民参与并没有得到贯穿始终的重视。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实际上是被排斥的;新公共行政理论扭转了公民参与的这一困境,提倡公民参与以确保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公民参与更多的是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所需的回应;只有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公民参与才真正成为核心的地位。因此,只有建设起服务型政府,才能更好地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秦德君 《决策》2004,(2):26-28
领导者公共形象策略,作为政府“行为艺术”,在今天公共资讯极为发达的条件下,与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效率、政治动员、政府合法性、公民政治参与、社会政治口味等,都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政治稳定对国家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国家+社会”关系模式,并认为要保持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合法性的认同,提高社会与公民对公共政策的参与效益,加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公民社会的崛起和社会阶层的多样分化组合,给政府传统的威权式领导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变化促使"国家(政府)—社会"关系必须做出新的调整和变革。一、当代中国行政协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政府的行政吸纳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利益多元化需求。康晓光、韩恒提出了"行政吸纳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广泛的公民参与是民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研究公民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提高政府公共行政能力和维护公共利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公民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的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公民参与对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科学性、合法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筱陈 《领导文萃》2006,(8):176-177
特事特办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对那些不可预测的突发性事件,必须采取特别的或者是超越一般常规、较为灵活的方式予以处理,这是社会管理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比如,前一些时候,发生的中国公民在以色列遇难、中国公民在东帝汶遭到洗劫的事件,我国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让遇难者的家属尽快赴国外处理善后,派出专机接回我国侨民。在抗击台风和各种自然灾害中,各级党委政府制定预案,启动应急机制,把损失降到最低点。这种“特事特办”,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深得人心。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不能缺…  相似文献   

9.
一、建设服务性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决策。服务型政府是指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性举措在全国迅速开展。社区公民参与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而政府信任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科学性、有效性、准确性和公民参与性的前提,也是现代自由民主制度和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山东省诸城市的实证调查为例,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政府信任状况、公民参与状况进行考察,并对政府信任对公民政策参与意识的影响进行实证层面的剖析,探讨如何培育合作型信任从而促进公民参与政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黄睿 《科学咨询》2010,(15):8-8
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是民主社会发展的标志,当今电子政务的普及化让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过程变得更为科学、有效,但同时也存在问题。政府在引导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利用好电子政务这个网络平台,从理念制度和运用程序上为公民服好务。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成都市实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专家咨询论证办法》,规定凡是重要的政府规章草案、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大型项目和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提交市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前,原则上都应经过专家咨询论证。这是科学行政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会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数量和频次激增,但是,宏观上的公共政策实施所导致的利益分化和分配不公,则会引发公民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意愿上升,而政府若不能及时、有效、民主地给予政治吸纳和回应,就可能引发公民对执政者的政治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4.
<正>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泸州市的重要意义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提出了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七届二中全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在2008年2月23日政治局第四次全体学习中,胡锦涛同志又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些都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何谓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  相似文献   

15.
郭婷 《决策与信息》2011,(10):56-57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公共行政的精神实质和公民权利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背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解决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进程中,危机管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鉴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大多由公共政策来推动,所以就有必要研究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制定。本文就河北蔚县"7·14"矿难浅析了危机管理及公共政策,分析了处理危机时政策制定的过程,探讨了危机状态下政策制定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善治,即善于治理,犹善政,是国家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善治有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有效等特点。善治理念下的政府治理,是政府运用政府权力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有效管理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管理行为是政府最重要的行为之一,政府管理行为主要是指政府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政府职能、执行公共政策、实现政府目标的行为。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法定执掌者和行使者,是社会公共产品的主  相似文献   

19.
胡丹 《科学咨询》2007,(19):15-16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公民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但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清官情结、臣民意识等极大地压制了公民参与,长此以来,公民缺乏参与的热情,认为政策制定是政府的事情,作为老百姓只有按章办事的份。多数公民都没有意识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20.
《政治与行政》所阐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将政府(广义)职能分为国家意志表达职能(政治)与国家意志执行职能(行政).着重于国家机构内部职能的区分与管理忽略了政治行政与社会民众的关系;新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将道德价值概念注入行政过程,将社会公平注入传统的经济与效率目标;强调政府公平,对公众需要负责而不是对公共机构负责,以及公共项目应当对决策和执行负责.我国由最开始的管理型政府到经济建设型政府到现代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不断转型与升级,说明了我国政府职能重心由政治统治职能到社会管理职能,由全面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为如今的公共服务.说明了政治行政二分法与新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政府转型升级、职能进步的重要影响,且不同时期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