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列文论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继续发挥马列文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如何正视当代马列文论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症结.本文立足于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现实,试图从当代马列文论的发展与创新、中国传统文论和马列文论的融合,以及马列文论研究的跨学科视野这三个方面具体解读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30年来,马列文论研究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呈现出表面繁荣,而实际上萧条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在于其价值立场的缺位和批判意识的淡化,在于一定范围内马列文论在“讲什么”和“怎么讲”两个层面的意义被虚化,在于马列文论边界意识的模糊化。建构马列文论的当代形态首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0年来的系列成果,尤其是其中关于文化、文艺的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3.
1987年8月10日,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年会,于东方艺术宝库敦煌召开。大会议题为重新建构马列文论体系。到会同志对此命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些同志认为,此命题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体系,不存在重新建构的问题。对马列文论,首先是坚持的问题。不坚持,怎么发展?提出这个议题,说明原来有问题。马列文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高层次的艺术论。这是不能否定的。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此议题很有时代意义与历  相似文献   

4.
马建辉 《云梦学刊》2011,32(3):16-19
学术论争是推进学术研究的必要路径,当前文论界的学术论争就带给我们许多有益启示:一是对马克思文本诠释的多向度发展应加以引导,二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难度与困境亟须缓释,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要走向精致化,四是要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解释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6.
从文本学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正统”观念,其实质是以文本对象的自足性、解读方式的规范性、解读成果的科学性等合法性理由,力图实现对马克思文本解读权威性的自我认同与建构。从历史上看,这种经典解读的权威建构有其积极一面,但也因其偏执于“嫡庶之争”、“夷夏之辩”的排他倾向,时常使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陷入孤蔽境地。鉴于此,有必要将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合法性依据从排他性理由复归为开放性共识,由此冲破经典解读中的非历史企图,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正统”观念的纠偏与重塑。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学术界研究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热情高涨,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存在着重复研究、方法局限、基础理论薄弱、思想力和原创力不足、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以及研究文风有待改进等问题和隐患.因此,从中国目前的研究现实出发,深化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一是要加强文本的深度耕犁与重要人物的深度研究;二是要全面开启具有世界视野的比较研究;三是要实现跟踪研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有机互动;四是要凸显研究的目标取向与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在周扬文艺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中国文论界是从俄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一,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带有鲜明的苏联特点;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对俄苏文论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经常性地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周扬的文论实践证明,只有摆脱苏联文论影响,从中国实践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中汲取营养,走中国人自己的路,才能一步步地建立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2届年会于2005年10月23—24日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会议围绕“中国与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经典学说的现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西方文论流派的比较研究”及其他有关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学、文化理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广西民族学院和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领导出席了会议。一、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在…  相似文献   

10.
《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是一部从文本解释学视角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力作。首先,作者溯源求本:十分认真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精心解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同时在对文本进行精耕细作中,洞观底蕴———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思想与方法论上的异质性和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构架;其次,甄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理路与文本“症候”,建构全新深度解读研究范式,把握他们思想的理论逻辑、言说者的语境、理论旨趣和面对的“问题式”;再者,超越了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典文本具有“在手状态”的现成性,进而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蕴涵的多重思维向度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论作为一个跨时空、跨文化的复杂理论系统涵盖了诸多理论形态与思想文本.马恩经典理论文本是"马克思之后"诸多马克思主义文论言说所归依的原典,不同时代、民族、地域所提供的理论解读、重建的张力场,构成不同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干涉语境.从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个案分析看出,政治与美学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论元问题的历史形成,受各种现实语境及文本语境的限定,并随社会、时代文化变迁形成各具风貌的思想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为原初的经典信息,那么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则是把原初信息内化自身,有意识有目的地发展具有本土化特点的理论形态。在经典话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世界上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跨文化的全球传播与创造,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命题的自觉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是在西方近现代文论和思潮影响下发展生成的。在纷繁众多的西方思想和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而市场经济所伴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使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阔大的全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面向新世纪的马列文论研究”学木讨论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于2000年5月8日至5月11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聚首上海社会科学院,就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前瞻、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及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前瞻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前瞻是本届年会的重要议题。与以往会议及同类议题相比,参加本届年会的专家学者更注重的是“前瞻”,而不是“回顾”。面对世界进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发展趋势,佛山大学社科研究中心萧君和认为,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当代西方文论的主要局限有:脱离文学实践,用其他学科的现成理论阐释文学文本、解释文学经验,并将之推广为普遍的文学规则;出于对以往理论和方法的批判乃至颠覆,将具有合理因素的观点推延至极端;套用科学主义的恒定模式阐释具体文本。当代西方文论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伦理差异和审美差异,这决定了其理论运用的有限性。中国文论建设的基点,一是抛弃对外来理论的过分倚重,重归中国文学实践;二是坚持民族化方向,回到中国语境,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论遗产;三是认识、处理好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问题,建构二者辩证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面向新世纪的马列文论研究”学术讨论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于 2 0 0 0年 5月 8日至 5月 11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聚首上海社会科学院 ,共提交论文四十余篇 ,就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前瞻、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即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前瞻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前瞻是本届年会的重要议题。与以往会议及同类议题相比 ,参加本届年会的专家学者更注重的是“前瞻” ,而不是“回顾”。面对世界进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发展趋势 ,佛山大学社科…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论争。其中三个最重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性质问题的论争。在当前,汲取论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休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百年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古代文论研究纳入了中国文论现代性诉求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衍生出“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古为今用”和“中西对话”等重要的学术命题;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中国化”、“本土化”、“民族化”与“西方化”以及“现代性”与“传统性”等概念成为高频率出现的学术行话.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与文艺实践的现状,从古代文论、西方当代文论和马列文论三种话语资源的张力中通过中西古今的对话融通,寻求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支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9.
权雅宁 《江淮论坛》2012,(2):173-177,183
中国文论研究要在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考察其复杂独特的问题性,以问题性确立中国文论研究的基本原则。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和中国传统文论的三足鼎立构成了中国文学理论界的现实情境,中国传统文论处于弱势地位,相关研究表现出重古轻今、两少一多、西化、注疏化等倾向。这种状况亟待确立整体性和本土性两大基本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学理论已经探讨得比较充分,而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在国内学界尚未得以深入的阐释和批判性的研究。约翰·弗娄和托尼·本尼特用后结构主义方法全面颠覆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章梳理出他们建构的一套后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即话语建构论、文学体制论、文学话语论和阅读型构理论。后马克思主义文论打破了本质主义的审美观和文本观,实现了文学理论的"向外转"和"政治化"。它将历史唯物主义简化为一元论的"文化唯物主义"或"话语唯物主义",凸显出文化、话语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建构功能,启示我们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宏观社会框架中拓展文学研究的微观层面,但又可能堕入一种新型的"话语唯心主义"。它回避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具有反美学倾向。它还是反人文主义的,失却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人类的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