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秋季到来,吃货们都"食指动也",于是"磨刀霍霍向猪羊",既为"解口福",又为"贴秋膘"。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因为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夏季高温酷暑,人们睡眠不安,进食不香,更兼动则大汗伤阳,身体损失不少;而入秋夜凉,睡眠好了,胃口自然也好,需要吃点好东西补补,何况秋季"养收","贴足秋膘"也是为了健康过冬。话虽如此,但时代不同了,"贴秋膘"也要适可而止。古时食物短少,营养匮乏,即使在孟子的"理想国"中,也只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如今食材丰富,人们并不缺少肉食,在高热量、低消耗  相似文献   

2.
正日行万步膘难"甩",食不果腹"肉"仍在。医学界已经取得共识:肥胖会引发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不孕不育、哮喘、关节、泌尿疾病等,可谓"一病引百病"。然而,甩肉有风险,减肥须谨慎。古人常说"心宽体胖",胖是有福。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意识到肥肉傍身,除了"彰显心胸和情怀"这一个优点,其他时候,带来的往往只有烦恼。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男影星阿米尔·汗为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冬九九"比较熟悉。其实,在我国古代还有"夏九九"一说。"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作为头九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顺次称为一九、二九……直到九九。在这81天里,是一年由较热到最热又到较冷的日子。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关"夏九九"的谚语在明代就有记载。明代  相似文献   

4.
来之不易的姻缘 胡适的夫人江冬秀出身于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没受到更多的文化教育,略识文字. 江家与胡适家原是亲戚,胡适的姑婆是冬秀的舅母.一次,江冬秀的母亲到绩溪旺川的胡适姑婆家看出神赛会,恰巧遇到正值少年随母到姑婆家的胡适,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江母见后大为喜欢,一心想把女儿冬秀许配给他.但胡家倒是很有顾虑,一因冬秀大胡适一岁,绩溪俗谚有"男可大十,女不可大一"之说;二因冬秀属虎,认为属虎的人八字硬,尤其"母老虎"更历害;三因江家兴旺,胡家已中落,有兴衰不相称之虑,因此不肯表态.由于江母一心想成就这门亲事,便托胡适的本家叔叔,在江村教私熟的胡祥鉴做媒(冬秀是胡祥鉴的学生),胡祥鉴在胡母面前千般说好,万般怂恿,胡母才同意让他把冬秀的"八字"开来看看再说.  相似文献   

5.
正"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恰当的食疗养生,能为来年蓄积充足的能量。药膳是药物与食物按一定的理论与原则有机组合,隐药于食,产生食养、食治的作用,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又是防病治病良方。中医的组方原则为"君臣佐使",亦是药膳配伍原则,不同的是,药膳需与传统食物相配伍,多数药物用量和味数较少,配伍相对简单。"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元气经过前3个季节的消耗,冬季藏精,为来年的生机勃勃奠定坚实基  相似文献   

6.
冬春季节最易感冒,而治疗感冒的新药、特效药虽层出不穷,但用最新药物来治疗感冒不一定是最佳方法。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个"毒"应该理解为凡是药物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何能不用药物而治愈感冒呢?几种土法治感冒的神奇效果令人惊奇,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明确了小麦散黑粉病菌的冬孢子在不同越冬处理中,以地表处理的冬孢子萌发率最高,酸性条件有利于冬孢子萌发,而中性和碱性条件不利于冬孢子萌发,萌发的最适宜pH范围是3—5。冬孢子在光照、黑暗、12h/12h光暗交替处理下能够较好地萌发,其中,12h/12h光暗交替处理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光照和黑暗处理的萌发率,冬孢子在相对湿度(RH)大于90%才可萌发,RH等于100%的萌发率为30.5%,而RH在90%以下不萌发。氧气促进冬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8.
一、自由与精神现象 1805年冬,黑格尔开始写作《精神现象学》,时值拿破仑兵临城下,耶拿大战即将开始.根据传说,拿破仑进城后,黑格尔看到拿破仑骑马在耶拿街道上走过,被这种"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所吸引.这位独揽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民选独裁者和侵略者",在黑格尔的心目中依然是"自由"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春寒料峭,当冬意还未完全从大地褪去之时,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的"两社"、"两化",在沟壑纵横的重庆农村,却如暗香浮动迎面扑来,为正被市场困扰的中国农村展示出又一个亮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秦洪 《家庭科技》2016,(12):18-19
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详细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冬季宜闭藏、御寒、养肾。  相似文献   

11.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伴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又一个分外妖娆的北国之冬来临了,她给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在这政通人和的时代,人们尤为笃信"瑞雪兆丰年"的经典之言.<北方论丛>同仁们也和着时代的节拍,为发展人类先进文化,不断奉献有益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2.
高波 《西域研究》2014,(2):120-126
"论辩体"是维吾尔族诗歌中的常见现象,其"冬夏对话"的早期形式,源自古代突厥人特定的地理生存环境及受其影响的生产方式和心灵状态。"论辩体"诗歌有利于拓展文学表现空间、有利于深化辨证思维、有利于生动直观的表现,因此后世诗人们不断传承运用进而使其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受社会发展和宗教观念的影响,"论辩体"诗歌在历史的传承中一方面不断扩展比拟要素和表现内涵,另一方面则保留"拟人化"而淡化褪去了其中的"泛神化"因素。一种文学形式的缘起、传承和发展,蕴含折射着一种民族心灵和民族性情的缘起、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适当地调理,滋补肺、脾、肾,对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都有好处。药补不如食补,而且食补最好根据体质精心调养。寒冬季节适当增加各种肉类的摄入,为身体囤积能量。  相似文献   

14.
正哈尔滨的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虽然气候寒冷,却到处可以看到与江南水乡迥异的冰天雪地。加之具有当地特色的冰灯、雪雕、各项冰雪娱乐活动,游客能充分感受到冰雪赐予人间的无穷乐趣。冬游哈尔滨不容错过的"亮点"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相似文献   

15.
<正> 上古韵有无中部(冬部)?如果有的话,其演变过程如何?这两个问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本文将以统计的和数理的方法,进一步解决这两个问题。一、西周、春秋时就有独立的中部对于上古韵有无中部,清以来有三种看法:有,无,战国时有而西周、春秋时无。最后一种看法认为,战国的中部是由西周、春秋的侵部合口变化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曾写了《上古韵是否有个独立的冬部——冬侵的音是否最近》一文,结论是上古韵有冬部,但  相似文献   

16.
以"文革"为界,茹志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微笑"到"深思"的发展过程,在审美理想、人物形象、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当我们转以女性意识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她的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变化"之中又有"不变"的存在,那就是作者难以割舍的对女性自我的追寻.因为外在环境的制约,这种追寻在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中也还是缩手缩脚的,甚至是隐在的,但它却表明了作者对女性自我的尊重和固守.而且,这种隐在固守在新时期到来以后,便如经冬的春笋,破土而出,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勃兴的"春之声".  相似文献   

17.
清朝政府鼓励赫哲族从事农业生产,曾给予各种优惠条件来发展农业种植,但是早年的赫哲族农业经济却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仍旧固守"夏捕鱼为粮,冬捕貂为仓"这种传统的渔猎业。终究原因可见:早年的赫哲族社会农业经济具有诸多包括主观和客观在内的因素制约着该民族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博恩 《家庭科技》2009,(2):17-17
俗话说: "外感风寒,百病之源".冬春换季,感冒多发,辨证饮用药茶防治感冒,不仅服用方便,价格低廉,而且疗效好. 桑菊茶冬桑叶、菊花各5~10克,甘草2克,龙井茶3克.每天泡水当茶饮,有驱风清热、利咽止咳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身热咳嗽、头痛咽痛、口微渴等.  相似文献   

19.
进入晚年后,一些老年人习惯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独守"蜗居",成了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心里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孤独落寞感,生活中出现了心情低落、情绪抑郁、疲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烦躁等症状。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摆脱"蜗居症"呢?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社交驱除法人到老年,往往会忽略社会交往。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社交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还有利于接受新生事物,延缓衰老。人到晚年保持社会交往,可以驱除老年人心中的寂寞,使之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有关专家指  相似文献   

20.
正时下正值冬春交替之季,气温忽冷忽热,是感冒的高发季节,体质虚弱的人更是频频遭殃。其实,想要防治感冒并不难,几碗美味可口的药粥即可做到。原则:对"证"施补所谓"药粥",就是指以谷类为主,再配合水果、蔬菜、鱼肉蛋奶、中药材等共同熬制成的稀饭。古人认为,药粥有强身延年、防治疾病的功效。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已经发现,服食药粥是一种既方便又颇具疗效的食疗方法。不过,药粥也是药,根据中医辨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