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对现代语言理论新的认识,语言共性受到广泛认同。许多领域为语言共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语言是有共性的,共性是绝对的,差异是相对的。千差万别的语言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2.
汉英主题结构存在共性与个性.通过语言类型学、标记性、结构生成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论证了汉英主题结构存在的差异大于共性:汉语属主题突出型语言,主题结构是基础生成的无标记结构,而英语属主语突出的语言,主题结构是移位生成的有标记结构.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虽然世界上的每种语言都存有自己的个性,但大量的语言研究表明:在差异的背后有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各种的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语言是有共性的。语言的共性表现在不同的语言都有共同的本质,受普遍原则的支配,各民族的语言是普遍原则支配下参数变量α变化的结果。该文以中英两种语言在句子主语对语类选择方面所体现的共性为出发点,说明语言共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是它们却在很多方面存在共性。英汉语流音变就存在共性,这些共性表现在同化、异化、增音、减音、脱落和换位等方面。了解和掌握这些共性,对于英汉语音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可译性问题是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从语言共性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可译性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生成语法学派的强势语言共性论的主要观点,涉及了先验与经验、语言与思维等问题,认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必须采取先验性的进路,而非经验主义的进路,而且,人类语言和思维上的共性成为语际间实现可译的必要基础。然后,以强势语言共性论的观点,尤其运用其最新的发展阶段——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MP)的思想,对可译性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思考,论证翻译是可行的,不可译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7.
可译性问题是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从语言共性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可译性边一问题。首先介绍了生成语法学派的强势语言共性论的主要观点,涉及了先验与经验、语言与思维等问题,认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必须采取先验性的进路,而非经验主义的进路,而且,人类语言和思维上的共性成为语际间实现可译的必要基础。然后,以强势语言共性论的观点,尤其运用其最新的发展阶段——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MP)的思想,对可译性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思考,论证翻译是可行的,不可译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语言学界对语言普遍性的研究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以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理论,主张通过对一种语言作深入的研究,采用推演法找出语言的共性;另一条是以Greenberg为代表的功能类型学理论,主张通过对多种语言进行比较,采用归纳法找出语言的共性.这两种思路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言中存在普遍性的观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但仍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持质疑的态度.我们认为,语言普遍性是语言学存在的理论前提,并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维度中存在.从句法和语用两个维度,根据语言现实,结合生成语法及普遍语用学理论,进一步论证语言普遍性在语言中的多维度存在. 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理论,主张通过对一种语言作深入的研究,采用推演法找出语言的共性;另一条是以Greenberg为代表的功能类型学理论,主张通过对多种语言进行比较,采用归纳法找出语言的共性.这两种思路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言中存在普遍性的观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但仍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持质疑的态度.我们认为,语言普遍性是语言学存在的理论前提,并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雏度中存在.从句法和语用两个维度,根据语言现实,结合生成语 及普遍语用学理论,进一步论证语言普遍性在语言中的多维度存  相似文献   

9.
从英汉新词语的构成方式以及构词特点等方面探讨了英汉语言的共性,论述了语言共性存在的现实性及关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操不同语言的人进行思想交流的桥梁。翻译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不同语言间存在着广泛的共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类的思维由客观存在决定,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这就是翻译得以实现的基础。如此说来,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应该完全能够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实践一再证明,翻译这座桥梁并非永  相似文献   

11.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教学和母语教学,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了解两者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对于外语教学势必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阐述了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共性与特性,建议将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互融合,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从原蒙古语到契丹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语是东胡后裔诸语言中的一支 ,东胡人的后裔———鲜卑人、室韦人、契丹人的语言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室韦人的语言被称作原蒙古语。原蒙古语经过一系列突厥化过程而形成古蒙古语。研究蒙古语的形成过程 ,必须结合东胡后裔的历史来观察东胡后裔诸语言的发展 ,及其同蒙古语族各语言之间的历史关系。对原蒙古语的研究 ,于蒙古族族源研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母语是大多数学习者在初学阶段的目标语学习策略,随着二语学习的深入,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中介语出现了.学习者应该正确对待在这一阶段出现的语言错误,积极运用正确的目标语学习策略,使中介语顺利向目标语转化.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快速濒危和死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严重的挑战。认为语言死亡并不是一个新的语言现象,但对语言死亡的系统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并提供了Ethnologue对世界上现有语言的信息,指出在死亡过程中的语言是濒危语言,强调一种语言面临的危险并不在于语言死亡本身,而是一种文化的消失,人类为这种文化所特有的知识也会丧失。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语言生态观把语言多样性与生物文化多样性的相关性作为基本的理论原则.语言生态的平衡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语言生态危机表现在:语种的灭绝与濒危,双语区语言的单极化,局部地区语言(方言)岛的同化与消亡,弱势语言结构整合力的衰变,母语权受到抑制,等等.保护语言生态,应重视语言生态的调查与评估,加强民族母语教育和语言规划,尊重弱势族群的各项权利,维护其自然环境与社会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权利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在各国宪法或专项语言法中的表述各不相同。就母语的使用和发展而言,这一权利对于少数民族意义重大。语言权利可以从反向意义上获得证明和肯定,其相反概念是语言歧视、语言同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对少数语言使用者的歧视,并倡导文化宽容,但较少有国家采取积极的促进和支持措施。在公共语言使用方面如何实现统一的多元,是众多国家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日常语言是哲学语言产生的基础,但哲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相互区别.日常语言具有经验性、非系统性和含混性等特征;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特点.探讨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差异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哲学语言的本质,以表达哲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育规划是国家制定的外语教育政策,对外语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规划的缺失会带来外语教育发展的盲目性。我国的外语教育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语种的选择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伏不定,在价值取向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但总体上以满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为核心。借鉴国外的经验,合理规划我国的外语教育是促进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