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走进贵州省西江,这里有神奇的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山秀水,深沉厚重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百家争鸣的民间手工艺术工艺,热情淳朴的民土风情,舒适宜人的自然气候。世世代代居住着众多的苗族人家,她(他)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在这片丰厚的沃土上孕育着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蜡染。贵州西江地区的苗族蜡染根植于苗族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一直以来深受苗族人们的喜爱,它既有审美的艺术功能又有实用的使用价值。现在,它己经走出了小小的村寨,开始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艺术家们的青睐。蜡染的艺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苗族的文化内涵也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2.
厚重的苗银     
头戴银冠,脖挂银项圈,胸前铺满银饰的苗女盛装形象,构成了绝大多数人心中的苗人印象.苗族人对银饰的喜爱由来已久,但苗族是何时开始接触银,何时开始使用银饰的,管仲《管子·地数》里说:"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尸子》里也记载:"造冶者,蚩尤者."这说明,至少在汉代以前,苗族先民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  相似文献   

3.
嘎子是第一个在北京潘家园扎根的苗族人,也是第一个将苗家服饰送进中国美术馆的人。如今,苗饰生意已在潘家园形成气候,为此,所有在潘家园做买卖的苗家人都非常感激嘎于,因为在此之前,谁也无法想象,一套上等的苗族嫁衣能换回五六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苗族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苑中的一朵奇葩,是苗乡自然山水滋养下开出的艺术之花,体现着苗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见证着苗民族坚韧的生命力,表达着苗民族在历史的沧桑苦难中仍然追求诗意栖居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5.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境内层峦迭嶂,莽莽苍苍,溪流潺潺,森林覆盖率高达67.4%,自然生态优美秀丽.总人口16.8万,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  相似文献   

6.
朗德上寨在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上,有着一片古老、神奇、美丽的土地,一个最大的苗族聚居和最具西南色彩和民族风情的地方。朗德上寨苗族民居建筑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依山傍水,背南朝北,周边层峦叠嶂,数岭集结,呈同心发散状,寨子便是处在山体余脉的聚合处,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是黔东南苗族的魅力所在。本文以建筑现象学原理为基础对苗寨建筑的空间形态、场所精神、人们感知和感情等体验分别加以浅释。  相似文献   

7.
苗族的服饰是众多民族中较具特色的,其服饰中的刺绣,图案,色彩都相当的精彩。由于苗族人民长期居住与我国西南相对封闭的地区,因此服饰中还保留着较多的原始风貌,但随着社会的开放,外来文化的涌入,其传统服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至今很多传统服饰和纹样都已失传,因此对苗族服饰色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苗族服饰色彩中总结出其自身的特点,从中分析苗饰色彩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蜡染是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一,是苗族人民代代相传的独特的手工纺织印染艺术。勤劳智慧的苗族人用双手将蜡染制作工艺传承了千年,伴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愈发频繁,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正逐渐被现代人们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观同化。如何保护蜡染工艺自身毫无功利的图案和独到深刻的文化内涵不被侵蚀,如何使蜡染这样的民族工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生存并大放异彩。用声音和影像的形式记录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进化与不断变化,用心灵体会蜡染带给华夏民族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曰结束。因为全民信仰佛教,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五月,天气一下子就热了起来,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也如约而至。立夏代表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立夏过后,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的旺季,人们餐桌上的时令鲜货也越发丰富。毛豆作为夏季最当季的食材之一,在我国东西南北都有不少拥趸。尤其是傍晚时候,三五好友,啤酒、烤串、毛豆、花生在手,再多的烦心事也都随着夜风飘散。盐水煮毛豆是最常见的做法,但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制度的结束,民族平等、团结新时代的开始。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屏边县根据本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实际情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规定,于1963年7月1日成立屏边苗族自治县,使得这里的苗族人民实现了自治。在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的教育发展取得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3.
李守都 《现代交际》2014,(8):115-116
贵州的苗族银饰以黔东南最丰富,而黔东南的苗族银饰又以雷山最为集中。雷山,其作为中国苗族银饰之乡,有着悠久的苗族银饰文化历史和精湛的苗族银饰加工技艺,苗族银饰的发展在这里也初具一定的规模和成效。然而,伴随着整个银饰业的发展,雷山县苗族银饰产业也在其自身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银饰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较弱,银饰产品的营销渠道短、营销面窄、营销方式和手段少,缺乏真正的银饰品牌,以及政府规划建设的苗族银饰刺绣一条街成效不高,在苗族银饰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银匠村如控拜、麻料、乌高等出现了空心村、土地荒芜现象等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应从提高政府部门的规划引领职能、打造苗族银饰品牌、丰富营销手段和策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等方面来推进雷山县苗族银饰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中最重要的装饰之一,而挑花是苗族刺绣中最精湛的工艺。挑花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的代表,黔东南苗族服饰是传承和发展苗族文化的重要展示之一。挑花别具匠心,具特别重要的历史研究和参考价值,它不仅源远流长,图案纹样色彩极其丰富,题材广泛,想象力丰富,装饰性强,针法细腻等,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历史性故事情节,不论何时都不会过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挑花工艺也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将其融入到现代时装设计中,既保护了挑花工艺,又在继承中求得发展,使其服装更加具有民族风格审美理念和艺术观赏性,也为现代服装设计师提供了美学与工艺的灵感,从而在服装设计中更能体现和推广苗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11月1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西部大开发列为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西部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 西部地理范围,包括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即称之为"10+2+2".西部地区的特点,有人用"荒、远、边、穷、大、少、宝、美"来形容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相传,苗族女性从七八岁开始,便与绣针、绣线和绣布为伴.他们对美的领悟力与创造力,一方面是天赋,一方面来自日积月累的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7.
苗族银饰     
苗族的银饰无论在质量还是种类上都举世无双。苗族妇女的节日盛装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各种各样的银饰。一个苗族妇女所佩戴的银饰就能达到15公斤重。对苗人来说,佩戴银饰除了为了美观之外,也有展示财富和避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一部有教学价值的纪录片在民族学专业教学的课堂中应用,必须注重教师本身对纪录片的阐释和提炼。以纪录片《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为例,可以在播放前设计"文化差异与文化相对论""苗族文化体系"等专业知识的介绍与陈述,并在播放结束后组织就"苗族文化在法国的传播"及"‘他者’与‘当地人’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等后续教学活动,如此方能使纪录片的播放成功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湘西苗族花鼓舞的历史背景与演变、表演形式、音乐特色、发展的意义的探究。发现其是一项具有高度的民族性、欢娱性、健身性、表演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的民族传统舞蹈。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花鼓舞体现了延续苗家文化,促进苗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发展。湘西苗族花鼓舞作为一种独具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作为一名苗家女孩的我有责任对其作出一点贡献,通过此次对湘西苗族花鼓舞的探究希望起到为苗族花鼓舞走向更广泛的人们的视野,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给湘西苗族这块宝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分析苗族的舞蹈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苗族舞蹈以及云贵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文化环境的概况,随后分析了环境对于苗族的舞蹈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苗族舞蹈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进行保护性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