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校生活 初中毕业后,我考进了北京西城区警察职业高中,这所高中可谓“空前绝后”,就我们这一届。我们学校一共三个班,一个男生班,两个男女生混合班,我是在男生班。同学们毕业后大多从事公安工作,但后来做警卫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现在中国著名的女卫士长—马月。  相似文献   

2.
《女性天地》2005,(9):I0001-I000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委书记梁萍出生于1959年3月,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是玉林市一届人大代表及常委会委员、中共玉林市第二届党代表、中共广西第八届党代表、广西第十届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高敏 《当代老年》2006,(9):24-25
张铁生一张白卷,断送了我们这代人高中毕业直接考大学的人生前途。1973年7月,在县城高中毕业的我挑着铺盖回家当农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这一届毕业生是当地首届高中生,在乡里、村里自然可算是小“知识分子”了。由于我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且常有诗歌、散文或通讯报道发表在县里的文艺杂志上或广播中,由此博得了一个秀才的雅号。那年年底的一天下午,当我正在田间劳动时,接到生产队长转达的通知,叫我明天去大队小学报到——当代课老师(当地戏称为“蛋壳老师”)。事后才知,原来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生了重病,同村的一位“赤脚教师”推荐了我。当时的小学位于大队所在地肖庄环桥头。小河边上,一排简易的平房构成了全部的校合。师资都是土生土长的“赤脚教师”,最高学历是“中师”。学生都是本大队的农民子弟。在如此简陋、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尽最大努力维持着正常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我是法官,在单位工作只认理,从来不看别人的脸色。在家庭生活中,我也是一根筋,加上老婆像我一样是火爆脾气大嗓门,所以,我们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时间久了,我们也习惯了,谁也没把吵架当回事。有一天,我意外地收到昔日女同学寄来的一封信,看完后随手把信放在抽屉里。后来妻子在整理东西时发现了信,当她看到信中写着“你还记得毕业前我们难堪而又难忘的夜晚吗”时,马上受了刺激,她一个劲儿地要我老实交代毕业前究竟是什么好事难堪又难忘。我脑袋瓜都想痛了,才回忆起那件事来。毕业前的那天晚上,我进城向亲友道别,回来晚了,学校已关…  相似文献   

5.
《女性天地》2010,(5):7-7
网络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在鼠标和手指的轻轻滑行之间,“搜索”这个细小的动作,不经意地成为人们一种自然的习惯。可是,当电脑屏幕上显示的结果越来越多,我们所寻找的真实却更加面目模糊。搜索框的背后,到底是万能的神话。还是可疑的陷阱?  相似文献   

6.
记得大四毕业前,外教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提了一个问题:“毕业后你们最想得到什么?”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金钱、美女。”当然,他是男生。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女生来说,我们最想要什么呢?在男人们对于金钱和美女的追求面前,什么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如今毕业5年了,原本拥有年轻的我们都走近了而立之  相似文献   

7.
父亲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88级中文系的辅导员,以及此后几届的老师。暑假他拿回学生的毕业纪念册的那天,整个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对于它们的浓郁兴致,是父亲无法理解的。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女生们多是抱着一颗柳树侧腰倾泻长发,或是坐在草坪上环抱双膝,男生们则都在山顶眺望远方或是身后一条大河,他们看起来满腹壮志,身上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带来的恍惚和疲倦。那些寄语,是很有趣的,  相似文献   

8.
柳哲 《当代老年》2013,(8):37-38
潘杰是浙江浦江县人。年届八旬的他与大科学家钱学森曾有一段不解之缘。1988年,潘杰在浙江展览馆工作时,偶尔看到钱学森的一段讲话:“参观展览是人民所喜欢的一种受教育方式……所以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办展览馆是件大事……为什么展览就没有一门展览学?”  相似文献   

9.
我是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3届一名普通的毕业生。像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一样,整个五月,浓缩了大学四年。大学四年,占据了青春韶华最美丽的一段。当曾经习惯了的一切要被突然中断时,很多人的脸上都挂着悲伤的眼泪。从论文答辩到毕业照再到毕业酒会,每一道程序都将我们这群稚嫩的人逼向一个终点,这个终点,叫离别。有一种说法叫阶段性情绪,这用在毕业季再适合不过。没有理由的不想去实习单位上班,不想写稿子,不想见到熟人,比如今天,  相似文献   

10.
从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宣布2007年秋季开始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到如今第二届免费师范生的毕业.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已经实施近五年。那么这五年免费师范教育政策是如何发展的。文中从一名免费师范生的视角回顾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为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教育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截止2004年11月,中国大陆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就有152所,这也只能说明社会工作专业得到了生存的空间。然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却仍然是个现实问题。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提出有关这个专业的训练科学与否以及社会工作职业发展前景的问题,例如:社会工作专业到底应该依附什么样的院系或学科?现有的社会中有我们的位置吗?我们毕业后能干什么?  相似文献   

12.
瞧,照片上前排右数第二个就是我,像七十岁的古稀老人吗?我们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医专”毕业的同班同学,当时班上共有40多名同学,毕业后分配到各医疗单位,从事临床、科研、教学、防疫、行政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嫦娥一号“卫星领航人八成是‘70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声远说:“中心274个关键岗位上,大多是1994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主要课题的负责人平均年龄仅有30岁。”“他们成长速度之快也出乎我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4.
文远 《老年世界》2013,(15):21-21
李老爷子今年七十五,别看已入古稀,却精神倍儿棒吃嘛嘛香。老爷子原来是大学教授,教了一辈子书,可谓桃李满天下。几年前退了休,原以为他会像其他退休的老人那样钓钓鱼,下下棋,养养鸟以度余生。谁知,这老爷子竞是个老顽童,越来越潮,越来越有style。我们这届算是老爷子的关门弟子,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人才流失,是不少企业头疼的问题之一。而现在,不但高水平的人才难以留住,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离职率也节节高升:根据最新出炉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但比20O7届(87.5%)低O.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到了38%,3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难以“长情”备受关注。那么毕业生频频跳槽的原因是什么呢?学日语的陈文静一年中换了10份工作,短的只干了一个星期,最长的也没超过4个月。她换工作的理由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伲妮信箱     
伲妮信箱好梦甜甜.妮妮:我有个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考上了我们当地的师范学校。在我上高中期间,我们一直通信,内容无非是一些淡淡的勉励。3年之后,他参加工,作,我考上了师专。这时,他给我来信希望能和我发展成一种恋爱关系。由于我对他一点也没产生过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雨菲 《金色年华》2008,(12):33-34
毕业了,是件微妙的事,没有人知道它的心情. 还记得高中毕业时,虽然大家都笑着离开,但是心底的某个地方却在隐隐地疼痛,那时的离别不是句点,却也让我们狠狠伤心了一次.  相似文献   

18.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说:国家为毕业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当年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也就是说,有30%的应届大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还没有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19.
秦迪  陈松 《职业》2008,(6):9-10
她是88届北大生物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辞掉铁饭碗下海小试牛刀,成为当地年轻的万元户;为充电她远涉重洋去美国、加拿大留学;为了传播全球化教穿理念,她再度归国,弃商从教,建立培森国际教育集团并担任总裁,走出一紊把商业和教育成功结合的海归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20.
雷宇 《金色年华》2009,(8):40-41
论坛自曝只为博人一笑? 毕业前几天,武汉大学2009届毕业生向涛发在校园论坛“珞珈山水”贴图版的一个新帖引发了一次小小的论坛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