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勇东 《民族论坛》2004,(10):59-59
<正>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之地,属全国最大的瑶族人口聚居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大湘西开发县。县域内莽莽瑶山,延绵千里,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全县总面积4842780亩,其中林业用地3609030亩,活立木蓄积量73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8%。江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以县委、县政府"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增财、以财哺林"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为指导,立足县情,制定了抢抓机遇,协调平衡,狠抓两大体系建设,促进江华林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要业生产情况,研究林业对民族经济的影响,协调林业政策,去年十一月以来,我们对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本地区内二十二个民族乡进行了初步调查。同时听取了林业部门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后: 我区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面积382.74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6.35%.其中山地763.27万亩,占民族地区总面积86.5%。木材产量占全地区的40%以上,是林业生产的重点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民族地区把林业生产当作发展经济的重点来抓,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江华瑶族自治县从一九八四年以来,投资1878.98万元用于林业生产,其中无偿的1761.14万元,有偿58.84万元,贷款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生态是根本。文章阐述了青海林业打破常规,积极调整绿化布局,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之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及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金融危机下,江华瑶族自治县经济工作重点主要是突出抓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工作。 一是倾力打造工业承接园区。江华县组建了城西投资公司,全力发展“一园二区”,将县工业园与城西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一座工业新城。  相似文献   

5.
族是我国南方山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瑶族人口最多的县,占全省瑶族总人口的38%,占全县总人口的62%。根据居住地和经济生活,可将江华县瑶族分为高山瑶、过山瑶和平地瑶,其中高山瑶主要集中在明渚岭及其以东的高山区,主要经济活动为林业生产。“招郎入赘”是江华高山瑶十分流行的婚姻形式。在这种婚嫁模式下,形成了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育文化。1、“招郎入赘”婚的基本形式目前,江华高山瑶的婚嫁模式的主流是“男娶女嫁”,约占70%。但瑶族女子向来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留在家中“讨丈夫”的比例相当高。没有女儿的家庭也…  相似文献   

6.
彭利顺 《民族论坛》2003,(11):62-6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林业承担着改善生态、保持资源、促进发展的历史重任。在新的时期,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林业要寻求新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大林业建设,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进程,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保靖县而言,退耕还林必须要坚持以下四个结合。把退…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4,(4):68-68
正3月25-26日,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对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组现场考核了江华县生态保护和建设情况,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观看了江华县申报省级生态县专题片,听取了江华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县创建工作和技术评估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的汇报。通过研究讨论认为,江华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组织有力、工作扎实、措施到位、成效显著;技术评估中提出的意见落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碳市场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碳汇在清除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并已成为碳市场的交易产品之一。文章基于不同的碳汇价格,对西藏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进行了核算,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探讨了西藏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实现的市场交易机制和政府补贴机制。认为市场方面应尽快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并鼓励自愿认购林业碳汇,寻求跨区域的交易;政府方面除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贴标准外,还应开展林业碳汇专项补贴,并建立区域间的合作关系,拓展补贴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9.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幅员 3248平方公里,辖 22 个乡镇,1 个林业采育场,人口 45 万,其中瑶族人口 25.7 万,占总人口的 57.1%,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湘西自治州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湘西开发的决定》,围绕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支持民族地区开发和建设,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林业建设。我省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又是重点林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我厅一贯高度重视和关…  相似文献   

11.
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广西是个多山地区,各少数民族散处其间,由于种种原因,生活尚较贫困,经济发展缓慢.然而,许多地方山多地肥,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广西的经济潜力在山,发展林业是振兴广西少数民族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一、林业"滑坡"的原因广西是发展林业的好地方,是我国南方木材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林业仍是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的一条短腿,也是当前尚未充分发挥的一个潜在优势.近年来,广西林业走向滑坡,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2.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幅员 3248平方公里,辖 22 个乡镇,1 个林业采育场,人口 45 万,其中瑶族人口 25.7 万,占总人口的 57.1%,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  相似文献   

13.
<正>湖南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林农生存困难,生活艰难,必须要尽快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林业政策。1.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发展林业生产的动力。2.按照《宪法》规定,对公益林实行征用补偿,保障  相似文献   

14.
对林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笔者从传统林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出发,提出了构建新的林业财务管理模式.并针对传统林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足之处设计了一系列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文化建设,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每一个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同志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一、江华民族文化发展基本情况1.文化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改革开放以来,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较快。相继推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参加了全  相似文献   

16.
<正>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之处,总面积3284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1个林业采育场、497个行政村,人口45.7万。瑶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7.1%,农村人口41.59万。江华瑶族自治县卫生局始终把全县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以忠诚党的卫生事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负责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  相似文献   

17.
杜作满  田汝林 《民族论坛》2004,(9):F003-F003
永顺县是湖南省54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有林业用地425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4.5%。多年来,已累计完成各项林业投资近5亿元,封山育林15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达71%。近年来,永顺县委县政府多方争取项目,先后启动了长防林工程、世行贷款工程造林、国债转贷工程造林、以工代赈绿化工程等一大批林业建设工程,引进外资1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在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萌渚岭山麓,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最南端,距县城沱江40公里的207国道旁,有一所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樟树丛中的学校,她就是前身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保丰寺完小,后为上游乡中学,1995年因撤乡并镇更名为江华县上游完全小学。该校隶属于涛圩镇,占地面积40余亩,学农基地90余亩,校舍面积5612平方米,学校设有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有小学高级教  相似文献   

19.
方可 《民族论坛》2014,(9):19-23
《民族论坛》: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份,森林覆盖率高达57.52%,远远高于世界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而民族地方又是我省林业较集中的区域,这是一块传统观念深厚的地域,也是一块迫切需要改革发展的地域。包括新晃侗族自治县等在内的16个县在2007年率先实施林业产权制试改革,请问至今我省民族地方林权改革情况如何?有哪些成效?  相似文献   

20.
锦屏林业契约、文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光 《民族研究》2007,3(6):95-102
贵州省锦屏一带,苗、侗民族在清朝时期签订了大量的山地买卖、租佃契约,现存部分成为研究中国经济史和法制史的重要要资料,但仅仅从契约,甚至是部分契约的内容来准确揭示锦屏林区家族林业管理方式和在林业经济的背景下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互动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诉讼文书、官府告示及口承资料与其进行互证.文章就一些学者在锦屏林业契约研究中提出的林区家族私有制、林业纠纷的民间处理等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