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回族的形成问题不仅是回族学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而且又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因为用一般的民族形成理论无法准确概括它。文中以穆斯林、穆斯林社区等回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起点、文化与社会基础为观察视角,论述了回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及其在民族定义中的意义。提出了回族形成是“一种跨地域的文化认同”、在回族形成过程中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等文化心理至关重要、回族既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又是一个宗教共同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2 0世纪 90年代前后 ,在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社区中作为传统经堂教育的拓展———女学的兴起与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追溯了清真寺女学的历史 ,特别是在城市文化镜像中分析了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女学生长的背景 ,认为这是一场浸染着浓厚救亡意识和洋溢着发展理念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城市"回族婚介"作为"婚姻媒介"的民族化表现形式。包括兴起于80年代以来的城市回族婚介所,随着新兴网络媒体兴起而出现的回族穆斯林QQ婚介群和穆斯林婚介网站,以及发起于河南各个回族社区的大型回族穆斯林相亲会等。这种物化形式的婚姻媒介,既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回族族内婚面临时代挑战下穆斯林社会自觉的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4.
严梦春 《民族论坛》2003,(11):28-29
凡去“天涯海角”观光的游客,必要经过三亚凤凰镇(原名:羊栏镇)的回辉村和回新村,这里是海南省惟一的回族聚居区,这里是穆斯林的天地。他们以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习俗吸引来往游客纷纷驻足。在一位回族导游的带领下,我走村串户,深深为这一片椰林掩映的回族村落吸引。走进村落,座座白墙青瓦的独立房屋历经岁月已明显带有青黑色,构成一片旧民居,门楣上都写有阿拉伯语的清真言,有的用碳灰写上,有的用现成的清真言贴上去,有的则贴上一块写有清真言的瓷砖。每家每户都有乘凉的门厅,走进屋里可以看到灰旧的墙上都贴有穆斯林的画报及麦加朝觐…  相似文献   

5.
城市界面下的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文炯 《回族研究》2004,1(1):58-64
本文以兰州、银川、西宁和西安的回族社区为个案,运用都市人类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城市的宏观生态背景下分析了西北城市回族社区的不同层面的变迁,提出面对城市的挑战,以文化自觉的方式实现自身传统的现代化是城市回族穆斯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群体互动的视角研究了流动穆斯林与大城市回族社区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流动穆斯林大量进入大城市给回族社区带来了重要影响:(1)增加宗教氛围;(2)为清真寺职能发挥提供物质支持;(3)协助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4)解决"清真饮食难"问题;(5)改善文化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城市回族社区也在几个方面影响了流动穆斯林:(1)职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为流动穆斯林提供生存空间;(3)提供宗教功课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和平台;(4)促使流动穆斯林自身实现文化转型;(5)相对在家乡而言部分流动穆斯林宗教生活淡化。总之,流动穆斯林促进了大城市回族社区和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适应了城市生活方式,促进了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云南回族向东南亚的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3,78(2):36-46
约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战争、起义及逃避政治改革等诸多原因,云南回族穆斯林曾先后多次由开辟已久的西南丝路通道迁入缅甸、泰国北部等地,并进而形成两个定居境外的回族穆斯林派生族群———"潘塞人"和"秦和人"穆斯林。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潘塞人"、"秦和人"的迁徙历史、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云南回族迁徙东南亚的历史脉络,为回族学跨境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回族形成于元朝和明朝前期,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回族成员讲汉语,通用汉文,绝大多数都是虔诚的穆斯林。纵观回族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它有许多不同于汉族的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宗教对回族的历史发展影响极深。 历史上,汉族社会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宗教,现在更是。而回族则有伊斯兰教的全民信仰。回族不崇拜偶像,他们的哲  相似文献   

9.
回族习惯法探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回族习惯法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被回族穆斯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伊斯兰教经典对回族习惯法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同时又吸收了汉族习惯法中的某些成份,使回族习惯法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婚姻、财产继承、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如何正确对待回族习惯法、协调好国家制定法与其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回族地区生活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回族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属于形成较晚、居住最为分散的一个民族,她是公元7至13世纪期间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蒙古军西征及大量外国穆斯林入华,同时又吸收中国其他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今伊斯兰教仍影响着回族人民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本文试就伊斯兰教对回族艺术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杨志娟 《西北民族研究》2012,(1):148-157,207
蒙元时期,回回人屡次策划或参与蒙古宫廷的斗争和政变,给蒙元政治带来重大影响,这与一些蒙古统治者支持推行回回法有直接的关系.随着回回法的兴废,回回商人也因此或沉或浮.  相似文献   

12.
芦笛 《回族研究》2011,(4):84-90
大型真菌是独立于动植物以外的一类特别的生物,在中医古籍中源流甚早且自成体系。作为最重要的古回医典籍之一,《回回药方》(残本)中提及大型真菌药物的词多达一百次以上,其中既有阿里公、阿里浑、阿儿公、福忒而、祖马鲁黑等回药音译,也有茯苓、天麻、蘑菇等汉药名称。它们分见于近百种药方之中,且药方之药效记载也多种多样,显示出古代回...  相似文献   

13.
马婷 《回族研究》2004,(2):89-91
回族族群形成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五次移民潮 ,对她发展的轨迹、心理、文化及未来的走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回族历史的发展对这一民族的诸多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 ,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 (简称西工委 )。西工委成立后 ,为了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工作 ,西工委专门设立了民族问题研究室 ,对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和回回两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为党中央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941年在延安以“民族问题研究会”的名义出版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本文对西工委的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主要论述了在西工委领导下“民族问题研究会”所编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回族古代文学已发展到繁荣阶段。从事诗文创作的回族作家大批涌现,诗集迭出,诸体兼备,作品繁多,风格多样,琳琅满目,不管是创作技巧还是文学理论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针对以往重个案轻整体、多名家少其他的研究现状,文章试对明清回族诗人及诗歌作品进行梳理,力求从全面和宏观的角度总结其创作成就。应该说,这一时期文学实绩的取得是回汉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结果,更是回族文士积极学习汉文化、努力创新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王峰 《西北民族研究》2002,5(4):169-175
本文通过对我国回族学历史与现状的分析 ,提出进一步完善回族学基本理论体系 ,培养回族学学科带头人来带动学科水平的提高 ,尽快组建国内回族学研究中心和收、藏、用三位一体的回族图书文献网络中心 ,是当前回族学研究和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 --以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造成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本文以昆明市五华区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个案,进行都市人类学的考察,展示其文化变迁.在此基础上,拟就当前中国西部地区实施都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都市回族社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处理好回族社区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清真寺不仅是回族文化的核心意象与象征,也是回族文学反复表现的原型意象;回族依凭清真寺符号系列不仅在表述中成功构建了"小我",也在社会语境的对话中构建了"大我"。随着回族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清真寺在不断适应新的话语语境的同时也在生成新的语境,成为一种参与历史建构的能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回族地区的法律实践中既有国家制定法的影响,也存在行之有效的回族习惯法。但二者关系上却呈现出"表达与实践"、"契合与冲突"、"共存与断裂"的混乱状态。本文以法律多元理论为视角,在深入剖析理论可行性和现实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法的创制、法的运行和纠纷解决三个层面提出构建当代回族地区法律多元秩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