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创新的内涵与企业发展模式的演进来看,创新型企业是指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将各种主要以发明、创造带来的新的生产要素或新的生产要素组合运用到实际经营过程中去,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实现技术及战略、文化、制度、市场与流程等全面协同创新,以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手段取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的并间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创新型企业是通过持续地、全面协同地、自主创新,达到获取商业价值或经济利润的目的;创新型企业拥有灵活的组织结构,拥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员工,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快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速度,能通过小批量、多品种的非标准化生产方式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张建奎 《社科纵横》2004,19(1):41-42
我国企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 ,品牌竞争将有利于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培育大型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零售市场国内竞争国际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培育大型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对于以服务为主,极少生产新产品的零售企业来说,应从确立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思维入手,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利用"价值链"进行企业优势和能力的整合,构建企业的营利模式,培育大型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史光起 《创新时代》2011,(10):100-101
“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一个经典理念,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与顾客之间不存在仰视或俯视的关系,因为企业为顾客创造以商品为载体的价值,顾客以金钱作为酬劳来交换这种价值,谈不到人与上帝的关系,况且,顾客也不需要一个虔诚的信徒,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人。如果企业恰恰拥有这个人,即使不把顾客视为上帝,顾...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克 《学术交流》2004,(7):167-169
核心竞争力是高等学校竞争优势之源,高等学校只有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识别,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才能发现核心竞争的战略环节,并对其进行培育,使其形成竞争优势。要从准确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和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采取对策,培育和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晓英  周力 《学术交流》2007,(2):104-106
目前,国内餐饮市场品牌竞争激烈,本土餐饮企业的发展要走系统化品牌经营之路。本土餐饮企业的品牌识别系统包括品牌识别层的构建,品牌附属层的构建,品牌文化层建设方面。本土品牌餐饮企业竞争系统包括竞争优势战略定位是竞争系统构建的基础环节,优良的品质是竞争系统中品牌价值的核心,整合营销取得持续的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实施战略联盟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莉莉 《探求》2003,(4):40-43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构建战略联盟。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我国企业要想在资源有限、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亟待通过构建战略联盟来获得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市场角色主体关系主要体现为政府角色、企业角色和消费者角色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我国转型市场时期,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作为市场角色主体,其角色主体结构关系倾向于政府角色——企业角色的结构取向,而成熟市场则是以消费者角色主体为核心取向的结构关系。在我国转型市场角色主体转化过程中,要依据市场自身规律,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市场定位,政府要通过克制过急心理来调整其决策行为,企业要通过营销竞争来提升其竞争理念,消费者要通过品牌选择行为的成熟来促进市场发育,来完成市场角色关系的和谐有序转化。  相似文献   

9.
实施差异化战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学术交流》2006,(1):72-75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必须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实施差异化战略,构筑企业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的内容包括: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形象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实施差异化战略存在风险,企业应以提升顾客价值为出发点,不断创新,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美学视角的品牌竞争优势:价值创造与美感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春雷 《学术交流》2013,(2):137-139
审美是品牌构建的重要因素,品牌中的美学价值是建立视觉和情感品牌的重要途径,审美因素对品牌价值的构建起决定性影响。因此,从美学的维度阐释品牌竞争优势是剖析当今品牌运动的关键所在,品牌美学规律的探讨更已成为现代品牌学、品牌系统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一个崭新视角,从品牌中的美学问题着手,通过美学的价值创造和品牌的美感体验两个角度,分析美学影响品牌价值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农业品牌化是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在农业品牌化的初级阶段,对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评价的探讨是农业品牌化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实践上对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文章经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以市场评价和质量评价为主,兼顾效益评价和潜力评价的农产品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综合评分法确定分值,得出对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相对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地理标志本质上属于经济学中的集体产品,是影响一个地区农产品价值的公共品牌。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各地区农产品的公共品牌建设重要性日益凸现,公共品牌的建设,能够提高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而我国正在兴起的农产品协会的职能就是对集体知识产权进行运营,采取措施来提高地方地理标志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相似文献   

13.
高科技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高科技企业多强调研究发展、创新与制造技术的卓越 ,然而在顾客至上的时代里 ,对高科技企业而言 ,要取得竞争优势 ,也必须通过品牌形象以及卓越的服务质量的建立 ,来提高企业的名声及商誉。企业要成功地建立一个品牌形象 ,就必须经过四个重要的阶段。企业形象的塑造 ,由内外部因素决定。同时 ,卓越的服务质量也是高科技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快我国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在平 《学术交流》2006,(10):73-8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仍是品牌弱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底端。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品牌战略的研究、宣传和协调,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力。加快推进我国的品牌战略,大力开发和培育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产品,尽快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实行企业品牌战略是从渠道竞争迈向品牌竞争的必由之路,是将企业与产品渗透到客户终端的必要途径,是品牌"人性化"的支柱性力量。企业品牌战略运行基础包括产品基础、资本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市场基础。要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就必须增强相关品牌的系列效应,利用创新加强品牌组合,增强与消费者的密切联系,营建品牌的良好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品牌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产品作为有形资产,它需要品牌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引导与升华。鉴于我国许多品牌产品尚未形成品牌文化优势的实际,必须加大力度,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创造强势品牌。同时,创新企业文化,打造优势产业,并充分发挥品牌文化辐射企业文化的作用,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名品、名牌这些有形的产品价值之中。  相似文献   

17.
论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理标志农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词汇,社会的认可度增高,通过审批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数量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显然,它已经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地位,而且能够增值溢价。但是,地理标志农产品也存在着品牌商誉保护意识薄弱,缺乏质量跟踪管理与追溯体系,以及深加工技术含量偏低等问题。基于此,应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保护意识,转变发展模式,注重龙头企业培养,加快人才队伍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商业模式的兴起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而且现代企业更将其视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然而,由于研究背景、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等因素的不同,研究者对于商业模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至今仍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尽管存在诸多分歧,但是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得出商业模式是一套由市场定位、客户价值、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和持续发展机制五个部分有机结合构成的系统体系。并且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运营和管理模式制定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又以二者为前提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商业模式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其他活动的基础和支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