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制造商控制机制、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与供应商绩效间的关系,揭示控制机制通过影响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对提高供应商绩效的作用,利用163份制造商与供应商配对样本,采用多元线形回归法和分离回归法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机制对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关系规范机制对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契约机制与关系规范机制的互补作用对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关系规范控制对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在高环境波动下的影响效果要强于低环境波动下的影响效果,而契约控制对关系柔性和信息共享在高环境波动和低环境波动两种情况下并没有不同.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对供应商绩效的显著积极影响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刘婷  王震 《管理科学》2016,29(4):115-124
公平是社会和经济交换关系维系的基础之一,已有研究大多探讨公平在改善组织间合作及关系绩效中发挥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提升渠道关系中成员感知的公平尚缺乏深入探讨,并且不同维度的公平作用效果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公平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提出关于关系投入、治理机制、公平与知识转移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从制造商关系投入(交易专项投资)和关系治理机制(契约控制和信任)两个角度探讨分销商感知的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的影响因素,并检验两类公平对分销商知识转移的影响以及分销商依赖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选取中国家电、电脑、手机等行业,对制造企业和分销商同时发放问卷,最终获得213组制造商-分销商配对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0个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交易专项投资能提升分销商感知的分配公平,但对程序公平无显著影响;使用契约控制能提升分销商感知的分配公平,对程序公平的作用则呈倒U形关系;信任机制的使用对两类公平都有积极作用;分销商感知的公平对其知识转移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分销商对制造商的依赖增强,分配公平的作用被削弱,而程序公平的作用则更加显著。检验公平的影响因素,揭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的提升机制,从知识转移这一视角为公平在合作中的重要性提供新的实证支持,通过引入分销商依赖揭示两类公平的不同作用效果,为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在渠道合作中有效地进行关系投入、选择合适的治理机制提升分销商感知的公平,进而促进分销商的知识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仅关注了一对交易关系中,制造商专项投资对分销商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本文引入制造商的竞争者,探讨了制造商与其竞争者专项投资水平的不对等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家电行业276对制造商与分销商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投入专项资产的制造商会采取吸收分销商专项投资的方式抑制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当制造商的竞争者也对分销商进行专项投资时,制造商与竞争者专项投资的不对等性明显改变了制造商专项投资对分销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面临激烈竞争的制造商合理制定投资决策,减少分销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侵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广泛应用,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已成为供应链成员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治理越来越重要,制造商和供应商通过联合行动共同应付投入专用性等带来的问题,从而促进双方的合作。文章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探讨信息技术采用对企业间关系治理的影响,以及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投入专用性和信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来自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调研数据,利用基于调节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联合行动过程中,信任的调节作用显著,在事前的联合计划阶段,投入专用性的调节作用显著,而在后期的联合解决问题阶段,投入专用性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为企业在信息系统采用过程中处理各种资产的专用性投入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一个供应商参与、专用性投资与制造商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理论模型。以往的实证研究大多将专用性投资视作供应商参与的解释变量,本文认为专用性投资是供应商同制造商合作过程中逐步累积形成的互补性资产,提出供应商参与对专用性投资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假设。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供应商能力、制造商对供应商的信任对供应商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制造商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供应商参与对专用性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供应商参与、专用性投资对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供应网络联系强度与风险分担:依赖不对称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供应网络企业间合作风险和机会主义风险的研究视角,本文从联系强度的两个维度——结构强度和关系强度,探讨制造商供应商间联系强度对企业间风险分担的影响机制,并将依赖不对称作为调节变量引入联系强度和风险分担的假设关系模型。研究发现,联系强度与企业间风险分担具有倒U型关系;依赖不对称对联系的关系强度与风险分担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对联系的结构强度与风险分担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说明,企业间保持适度的联系强度有助于实现风险分担,适度的信任、互惠对依赖不对称对关系强度和风险分担关系的调节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而结构强度和风险分担关系不受依赖不对称调节作用的干扰,即结构强度对风险分担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典型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已有制造商对供应商长期导向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研究制造商对供应商长期导向前因的作用机理,构建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中国部分典型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AMOS统计分析工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整体研究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和路径分析,并检验各研究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对供应商的信任、保证和依赖是影响制造商对供应商长期导向的主导因素,显著、积极影响制造商对供应商的长期导向;制造商对供应商供应绩效的满意、制造商与供应商人员之间的关系、供应商能力以及合作规范作为制造商对供应商信任、保证和依赖的前置因素,间接作用于制造商对供应商的长期导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资源基础理论拓展分析基础上,研究渠道伙伴之间双边专用性投资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对国内340家制造商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边专用性投资有利于合作双方正式契约的实施和关系信任的形成.同时,正式契约和关系信任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学习呈正相关关系,进而促进了合作创新绩效.另外,关系信任本身也促进了合作创新绩效.但是,正式契约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显,必须通过关系学习这一中介变量才能对合作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且,与正式契约相比,中国企业应更加看重与合作伙伴关系信任的发展.本文的结论对于发展在中国情境下营销渠道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式创新与全球化竞争背景下,对协同伙伴创新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议题营销作为一种影响资源拥有者注意力配置和决策的重要方式,是促进供应商深度参与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1份279个项目的配对样本,探讨了供应商议题营销感知对供应商工作投入和项目绩效的影响,客户方议题营销发起和供应商议题营销感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以及议题营销感知的前因变量和营销效果的调节变量。研究发现,当发起和感知一致时,议题营销与项目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项目绩效与发起和感知之间的差异水平呈倒U型关系,随着感知差异增大,项目绩效降低。此外,客户方高风险承担有助于加强议题营销感知对工作投入的正向影响,供应商对客户方低依赖时,感知对项目绩效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议题营销感知受知识共享和客户方交易型心理契约的影响,与供应商开发无关。本文从议题营销视角扩展了协同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由生产商-经销商构成的渠道关系中,双方专项投资不对等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及正式化、参与和私人关系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根据来自中国汽车行业的调研数据验证了概念模型和假设。结果显示:(1)专项投资不对等会带来机会主义行为;(2)正式化和参与能够减弱上述关系;(3)私人关系中的感情、人情对上述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面子则会强化上述关系。研究结论加深了对专项投资在渠道关系中影响的认识,扩展了渠道关系管理的研究,并对企业如何有效防范由专项投资不对等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Integrating the perspectives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s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implementations in China. Specifically, it examines how bilateral transaction‐specific investments (TSI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fluence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ERP implementations. The model is empirically tested using data from on‐site interviews with 208 ERP customers in Chin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ffects of vendors’ and customers’ TSI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re facilitated by multiple‐stage micromediational chains. The influence of TSI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s mediated by relational norms, and the impact of relational norm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s bridged by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trust.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vendors’ TSIs is stronger than the influence of customers’ TSIs.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business research and practice by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ow ERP vendors and customers should strategize TSIs to enhance relationship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交易专项投资对伙伴机会主义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飞  林强  莫瑞君 《管理科学》2012,25(1):66-75
以企业交易专项投资与伙伴强形式和弱形式机会主义行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随伙伴交易专项投资水平和关系持续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制造商营销渠道负责人和分销商采购人员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216组家电行业制造商-分销商配对样本数据,采用多元调节回归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伙伴交易专项投资水平的增加,企业交易专项投资会从引发伙伴两类机会主义行为转变为抑制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企业交易专项投资对伙伴强形式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变化较为显著;随着交易关系的延续,企业交易专项投资始终增强伙伴的强形式机会主义行为,并不随关系持续而发生明显改变,但企业交易专项投资会从引发转变为抑制伙伴的弱形式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 formal contracts, relational norms and trust – on the performance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joi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rojects. While the authors acknowledge the need for a twofold approach, transactional and relational, to understand the interfirm exchange governance, the joint action of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has been caught between the complementary or substitutive forces involved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Using survey data on joint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R&D projects developed by the European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the synergies of both mechanisms and their effects in improving project performance are investigated.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norms and trust act as complementary mechanisms, but while contracts are more effective in exploitation projects, relational norms and trust are more powerful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xploration projects.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form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such as contracts and equity ownership affect interfirm coordination and partnership performance. We analysed data from a survey of 301 Korean firms to show that interfirm coordination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act completeness, defined as the extent to which a contract specifies task operations and contingencies, and partnership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more complete contracts can attenu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quity ownership on coordination, and that this effect is particularly strong when partner tasks are interdependent and relational norms are weak.  相似文献   

15.
营销渠道中的不公平对渠道关系极具破坏性。长期以来,文献多限于间接分析公平对渠道关系的影响,缺乏直接从不公平角度展开研究。对此,本文重点探讨渠道关系中的感知不公平。本文在显性契约、关系契约的基础上,引入了心理契约维度,重构了渠道关系及分析框架;指明心理契约与感知不公平存在相关性,前者可对后者进行衡量;界定并刻画了不公平容忍区域,讨论了不公平类型、角色定位对不公平容忍区域范围的影响。本文构建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新视角,有助于打开"渠道成员行为发生"的"黑箱",对营销渠道不公平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谢兆霞  李莉 《管理评论》2012,(1):82-89,98
如何提高用户满意,对于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支持服务的B2B电子中介而言,是扩大平台运营规模和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本文以B2B电子中介的买方用户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转移成本调节的感知质量与用户满意因果关系概念模型,借助于国内知名的B2B电子中介采集了覆盖五大洲114个国家的649份样本数据,然后运用无约束方法验证了用户感知质量与满意之间、转移成本与满意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以及转移成本对感知质量和满意之间关系影响的负向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较高的转移成本会减弱买方用户的感知质量对满意的影响,有利于B2B电子中介提高买方用户的满意水平,进而为B2B电子中介如何从转移成本角度提高买方用户满意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心理契约违背、满意度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512位组织管理者数据进行验证发现:交易型心理契约违背完全通过管理者满意度的降低导致管理者退出行为增加,呼吁、忽略和组织忠诚降低;管理型心理契约违背既直接导致管理者退出和忽略行为增加、组织忠诚和呼吁行为降低,又通过满意度降低产生间接作用;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不对管理者EVNL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日离岸软件外包项目具有典型的关系契约特性,现有文献对软件外包中的关系契约治理及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信任、交流和相互适应调整作为重要的关系规范,在对日软件外包关系契约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访谈和110个项目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关系规范对离岸软件外包项目绩效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发现,交流的有效性对于项目质量和供应商成本控制绩效有积极影响,相互适应调整对于成本控制绩效也有积极影响。这个发现有助于构建有效的关系契约治理机制,促进软件外包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机会主义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将合同细分成包容性和约束力两维度,研究合同的双维度与关系规范在治理不同渠道机会主义时各自及其交互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①合同的包容性会同时增加渠道成员积极和消极机会主义;合同的约束力会减少渠道成员的积极机会主义;②关系规范可降低积极和消极机会主义;③关系规范可强化合同的约束力在降低积极机会主义、弱化合同的包容性在增加消极机会主义方面的作用,但在弱化合同的包容性增加积极机会主义方面并无显著效果。本文对于机会主义表现形式、治理机制设计及效力的实证研究有突出的理论启示,也为企业诊断具体的渠道机会主义、设计适宜的治理机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期望落差导致决策者倾向于冒险创新还是规避风险, 这仍旧是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创新是决策者的冒险动机与冒险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且这种作用还将受到企业内部冗余资源以及外部竞争威胁的制约.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 主要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期望落差所引致的冒险动机与可感知冒险能力的动态变化, 最终导致了企业决策者随着企业期望落差的递增而提升创新投入, 但拐点之后其冒险创新的动力则逐渐减弱;组织冗余在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即充足的冗余资源提高了落差状态下的企业创新投入;竞争威胁则在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之间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即企业面临的竞争威胁程度越高则越有可能降低它在期望落差状态下的创新投入;最后, 冗余资源与竞争威胁还显著地影响到企业创新投入的曲率及斜率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