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土家妇女的情怀金华在抗洪抢险的日子里,在江西九江抗洪抢险前线,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亲切接见了一位湘西土家族老妈妈,她就是吉首市政府接待处的退休女职工向元芝。1997年11月,向元芝的丈夫麻兴金,在吉首市石家冲街道办事...  相似文献   

2.
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海拔1200米的深山中,有一个名叫鲁春容的土家妇女,在历经了小儿子死于车祸、丈夫病逝以及许多惨痛遭遇后,她含辛茹苦将大儿子培养成了一名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年柳絮纷飞、鸟儿啁啾的清明时节,军嫂王小宁带着她13岁的女儿王童,踏上了去西藏祭奠丈夫的迢迢征程。为了这一天,王小宁准备了整整12年。火车一路西进,好久,好久,她总在想,丈夫是不是执行一项重要任务去了,也许还会回来……1990年5月,王小宁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颠簸数天赶到西藏某兵站看望丈夫。可是,来不及再过一个美好的夜晚,车队次日就要去执行运输任务。王小宁伤心地哭了。她默默地将一件在坐月子期间为丈夫编织的紫红毛衣打进背包,然后一抹眼泪,把丈夫推上了汽车。第二天,王小宁带着女儿回了西安。她天天翘首西望,盼着丈夫早日…  相似文献   

4.
一个是年过七旬,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上海老人;一个是丈夫疾病缠身,家境困难的湘西土家妇女,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他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共同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5.
一个是年过七旬,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上海老人;一个是丈夫疾病缠身,家境困难的湘西土家妇女,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他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共同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6.
西兰卡普     
这次演出的土家族舞蹈《列卡察毕叽卡》中,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肩上披着美丽的披风——“西兰卡普”。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它用红、黄、黑、白、蓝、紫等几色丝线挑打交织而成,有作被面、椅垫、桌布、背笼盖用的。它的色彩对比性强,图案朴素而富有夸张性。这种锦织品,中间是主体图案,四周是装饰性的边。土家姑娘到十四、五岁时就开始织西兰卡普,一直织到她出嫁的前一天。姑娘织的最后一块西兰卡普,往往倾注着她的全部心思,集中着她的艺术才能。这块西兰卡普,是她的装饰物,出嫁时当头盖,赶歌舞会时作披风,若丈夫远离家门,她便用它为丈夫包衣物,让西兰卡普伴在亲人身边。  相似文献   

7.
作为前疫区居民,半年来我产生了强烈的被困感,所以一听说外省不再隔离来自广东的人,我就打算去旅游了。打电话给朋友,她马上提议去凤凰,她正好在当天分别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关于凤凰的介绍。第二天就出门了。 从怀化到吉首的火车上,对面坐的两个小伙子是吉首的土家族人,在深圳打工,说这是第一次坐火车,以前坐的都是长途汽车。他们旁边的中年人是凤凰人,姓黄,也在深圳  相似文献   

8.
小平头,中等个儿,大嗓门儿,一身灰布衣服,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不断穿梭于土家山寨的田间地头和沟坎山坡,这是山民们最熟悉最期盼的一个身影。每当他那略带沙哑的大嗓门响起,山民们便纷纷走出家门,笑脸相迎;每当他那灰色的身影渐渐远去,山民们总要送上一程又一程。山民们  相似文献   

9.
财产公证     
她有些小性,总觉得丈夫对她不够好,而她的收入又比他高出很多,一旦他负心,自己未免太吃亏了。于是便常有意无意地试探他:"如果有一天咱们离婚了,你是不是会把财产都给我?""那怎么行?你又不是我的人了。"丈夫总是笑着逗她。一天晚上,他们闹了别扭,她很严肃地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丈夫也很严肃地说:"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一心一意想的就是和你过日子。如果你对我们的婚姻实在缺乏信心,我们可以补做一个财产公证。"  相似文献   

10.
土家山寨走出廖汉生将军(之三)/朱泽云接上期)四、辉煌年代的红军组织部长1934年夏,廖汉生所在的红三军,正在建设黔东,发展部队,纠正肃反造成的损失,准备发展湘鄂川黔边苏区。10月的一天,廖汉生突然听到贺龙说,他们在一张报纸上看到:“江西肖(克)匪部...  相似文献   

11.
正土家织锦是土家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是土家姑娘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在湘西洗车河畔有一位土家姑娘,她不慕外面的荣华与精彩,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制作她心爱的土家织锦,为传承土家文化写下动人的篇章。她就是龙山县人大代表、洗车河镇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负责人——叶英。一双灵巧的手上个世纪60年代末,叶英出生在风光秀丽的苗儿滩镇的叶家寨,这是一个以叶姓为主,集族而居的土家山寨,至今保留着"男耕女织、户有机声"的悠悠古风。  相似文献   

12.
袁艺:“飞”出土家山寨文/吴明她在京城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起床后照顾一位卧在床的老太太起床、洗漱,然后出去买菜,回来之后接着做中午饭。等老太太熟睡之后,她关好卧室的门,回到客厅,坐到主人家的钢琴旁,很小心仔细地打开琴盖,弹奏起来,进入自己的梦中世界。...  相似文献   

13.
四姓一家     
毛南族居住在桂西北边远石山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她与我国其他西南的少数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当发达的民族文化。我们毛南族的族源,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毛南族中有谭、覃、卢、蒙四大姓,其中谭姓最多。《谭家世谱》说他们的祖先谭三孝原先是汉人,是从湖南来的。后来与当地女子结婚“生男育女,玲珑智慧,庶几苗瑶散于四方,由是出作人息,耕食凿饮,土苗互语,了然明白……”《覃家祖谱》亦说他们的祖先姓王,原籍山东,后迁浙江改覃姓,元末明初逃难来广西。卢姓则说他们祖籍福建,因经商而落籍毛南地方,蒙姓则说他们来自贵州。  相似文献   

14.
一群土家女儿背着背篓来到河边洗衣裳。她们手拿棒槌,边唱着山歌,边敲打着衣裳。这时,一群土家男儿来到河边,欣赏着女儿们俏丽的身姿。几个小伙子蹑手蹑脚地走到他们最喜爱的一个女儿身后,突然用棒子挑起她的贴身绣花衣。于是,女人和男人之间的相互倾慕、调情,就在绣花衣于男儿手中的抛接传递中蔓延开来。土家高亢的音乐和着有节奏的蹈足动作,在充满着鄂西风情的舞台上魅力四射,令人目眩,让人陶醉……这是我在观看恩施土家风情歌舞剧《嗯嘎·女儿会》时,令我欣赏的一幕。该剧曾于2011年  相似文献   

15.
<正>1950年9月28日,一位来自湘西永顺县名叫田心桃的姑娘作为苗族代表随中南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来到了首都北京。在北京,她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一起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当时的中南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团长潘琪在向毛主席和周总理介绍田心桃代表时说:"这是田心桃同志,她的外祖母是苗族,祖父母是土家人,她讲的土家语与其他民族语不同"。这大概是新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听到"土家人"和"土家语"一词。  相似文献   

16.
青春无语──选择无悔青春,是美好的。然而,邬世碧的青春却不尽如人意。1969年,20岁的她随知青上山下乡的大潮流被下放到偏僻的龙山县贾市公社。10年后,已是4个孩子的母亲的她才回到生活条件稍好的里耶镇。回到镇上不久,她又遭遇了新的不幸:丈夫病逝,仅留下她和最大才10岁、最小才37天的4个孩子。面对残酷的命运,她默默无语。就在这个时候,镇里领导给了郭世碧一次选择工作的机会:要么去镇综合厂当国营工,要么去镇敬老院做临时工服侍老人(当时,镇敬老院唯一的一个兼职工作人员已退休)。她的兄弟则要求她去当个体…  相似文献   

17.
<正>1985年,王国梅,一个不到20岁的土家妹子,拖着一箱换洗衣服,孑然一身从偏远贫穷的湘西土家山寨来到省会长沙;20多年后,她先后创办了湖南威格电子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湖  相似文献   

18.
李彪 《民族论坛》2004,(8):23-25
家住宜章县莽山中学的赵长军夫妇,其女儿江梦南在半岁时经历一次持续20多天的高烧,造成听力完全丧失。赵长军和妻子江文革倾其家产,带着女儿四处就医,就连中国耳科的权威,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耳科主任顾瑞都下同样的结论:像她这种极度耳聋,目前世界范围内无法解决。然而,他们夫妇俩没有放弃过对女儿的救治,坚持走家庭康复之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让他们的女儿学会了说话,进入了正常人的学校。因成绩优秀,女儿还跳了级。 (一)1993 年5 月,江文革刚刚半岁的女儿突然发高烧到41度,她和丈夫赵长军带着女儿到诊所打了两天针,却没什么作用。两天后,…  相似文献   

19.
凡是到过张家界的人无不为她那神奇的自然山水所倾倒。但人们在赞叹之余又为见不到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而遗憾。近几年来,张家界市的几家国营企业都曾为此而绞尽脑汁,皆因难度太大却步。如今,这个美好的愿望已经被一个叫杨刚年的个体私营企业主实现了,他的“土家风情园”填补了张家界风景区的一块“空白”。走进土家风情园,映入眼帘的是浓郁的武陵土家族生活画面。这里既有祭祀梁柱,也有石雕牌坊;既有土家民居吊脚楼,又有山民曾长期赖以生存的榨油坊、水碾。在这里,游客可以倾听到土家姑娘著名的“哭嫁歌”,可以感受到山里…  相似文献   

20.
一座木楼,两栋民房,这就是湖南永顺县王村的孔平小学.杨崇媛在这里教了7年书,洒了7年汗. 班上最远的学生是半坡的,上学要过一条河.春雨频频,学生常被河水阻隔.杨崇媛就来到河边,将他们一一接送过河,又在房前生一盆火,将他们打湿的衣裤烘干.秋冬时节,她把孩子们带来的饭菜煨在火边. 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家,她都要去好几次,多的十几次.她边教学,边思索,创造了不少新点子.她让丈夫帮助把要教的字词画出来,贴进教室.她还根据字的不同结构制成折叠卡片,教起来既直观又生动.一些难题重点,她又编成顺口溜,易懂好记.她教的班在当地会考中每次都得第一名.于是孔平小学名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