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张康之教授在《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中从对官僚制的人文救治立场出发,提出"以德行政"的主张,具有深远意义。但对于如何实现"以德行政",没有作深入展开,在当前的条件下,实现"以德行政"的关键在于契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问题关系到对行政活动根本属性的认识与界定,是整个行政体系和行政行为模式建构的出发点。张康之教授的《论伦理精神》一书以伦理关系为基点去重构公共行政,指出了后工业化进程中公共行政公共性回归的必然性。根据张康之教授的观点,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以权力关系为基础的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和以法律关系为基础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是排斥公共性的,而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仅仅建构起了形式公共性。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类社会将会建立起基于伦理关系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这种社会治理模式所拥有的是一种实质的公共性。实质公共性具有伦理精神的内涵,迫切需要通过一场建构的启蒙去将其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行政学是以探讨公共行政规范理论为核心,强调以社会公平为公共行政的价值基础,积极倡导行政与政治的关联性,高度重视行政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使命,并以行政生态学的广阔视角去审视动态、开放的组织运作过程。新公共行政学的上述特征不仅凸现出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而且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学学科体系,指导和推进行政改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伟大历史性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对公共行政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它要求公共行政的研究更多地去致力于理论创新,而不是满足于对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技术性方案的探讨.当然,理论创新是一项艰难的创造性任务,它需要从现实出发.但是,现实是多面相和多层面的,从哪些现实出发就需要公共行政研究者的学术自觉来提供支持.从理论自身来看,在整个工业社会的理论范式中,"经济人"概念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去承担理论创新的任务,应当从对"经济人"概念的反思入手.  相似文献   

5.
自威尔逊以来关于政治-行政二分法争论的意义在于,划清政治与行政的界线以便为公共行政学寻找赖以存在的基础。从争论的过程看,政治与行政的划分并不能有效实现,因此不能很好地为公共行政学提供理论基础。政治学研究中的政治管理似乎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这是政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因此,合理的推论应该是,公共行政学应该是政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所以,公共行政学在理论基础似乎不是从政治-行政二分法中寻找,不是从其与政治学的决裂中寻找,而应从政治学与管理学的结合中寻找。  相似文献   

6.
从公共行政学产生之日起,它就是一门务实的科学,工具理性是这一学科的精髓.然而,在法默尔看来,公共行政的理性是它的现代性标志,在后现代的视野中,公共行政所需要的是想像,这一见解是有价值的.进入21世纪,危机事件的频发,特别是2008年开始出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都表明人类进入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工具理性对于工业社会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建构起来的公共行政是充分的,但是,对于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治理则是不充分的,从而要求突出想像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首先要找准问题,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中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问题意识的薄弱,这严重制约了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公共行政学的问题意识,是指公共行政学者与务实者在公共行政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公共行政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行政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行政问题的意向和能力.公共行政学的问题意识需要从回应当今世界发展提出的挑战与反思性地参与中国行政发展进程的构建两个方面进行展开,以推动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中国特色公共行政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作为政府治理社会的一种方式,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产物.研究公共行政的发生史,可以发现,美国立国后的政治民主与行政集权之间的争论是一直存在着的,然而,这两个方面的观点在逻辑上都导向了公共行政的产生.在公共行政的具体发生过程中,还可以看到英国的经验所发挥的影响,特别是密尔在自由主义的思路上对行政的关注,显然对公共行政的理论自觉产生了重要影响.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既是公共行政及其学科发生史的终结,也是公共行政及其学科自我建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作为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复杂性和广延性,具有现代多学科的特征.当前,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对多学科的研究路径明显重视不够,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不够独立与成熟.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对于建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推动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发展,使之成为一门成熟独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考察了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分析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效率至上”的行政价值观 ,新公共行政学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行政价值观 ,以及新公共管理以“企业化”、“市场化”和公共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行政价值观的利弊得失 ,以期把握西方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规律和走向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范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西方国家公共行政范式也几经演变,而体现在总体性上,从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到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演变更具代表意史.尽管在总体视角的演变过程中,也涌现过一些理论方面的添加或弥补,但完善与改进的意义更大于跨越与替代.当下,归因于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不可治理公共事务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西方国家政府所处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了复杂性、多变性等时代特征,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范式--网络化治理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网络化治理范式的明显优势既体现了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同样昭示着它将代表西方国家公共行政范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的人性基础--兼论公共行政的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共权力、维护公共利益的公共行政之要务在于既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以期达致人性完善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共行政有其深刻的人性基础,本文对此问题的初步探讨,旨在说明公共行政视野中人性之复杂和深奥的特性,因此使得公共行政学之存在有其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近二三十年以来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股公共行政[1] 改革的潮流席卷了西方发达国家 ,并正在向其他国家扩散。尽管各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内容、方式和措施不完全相同 ,学界也给这些改革冠以不同的名称 ,但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这里主要考察当代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进程、内容、趋势和做法 ,以便从中借鉴某些有益的经验教训。一、公共行政改革的背景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世界各国公共行政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公共行政 ,遭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迅速变…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是关于公共行政的法.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之间存在互动互助的紧密关联.公共行政学从诞生之日起,在政府体制改革和社会模式变迁双重影响下,历经了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以及新公共服务等理论范式转换.与此同时,在公共行政学影响下的行政法学也自主地做出相应的理论变革,并先后构建管制型、回应型、参与型以及整合型的行政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5.
李建兵 《兰州学刊》2004,1(5):39-41
从社会转轨变型的视角来审视、评判和重塑公共行政精神 ,有利于引导整个行政体系作出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本质要求的系统变革 ,来增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基础。与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的本质要求相适应 ,公共行政精神应当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者互动关系的全新视角来重新加以建塑。就中国的特殊行政生态而言 ,应着力催生具有民主取向、法理取向、服务取向、多元治理取向、公平取向的公共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作为行政文化的精髓、行政理论的最集中体现和行政实践的本质反映,公共行政精神在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居于核心地位.为使行政变革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的本质要求,必须从学理上深层次剖析社会转型时期公共行政精神的迷失,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者互动关系的全新视角审视、评判和重塑公共行政精神,并重建具有民主取向、法理取向、服务取向、多元治理取向、平衡取向的公共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17.
范式的形成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公共行政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范式,是否经历了范式转换,是行政学共同体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分析了学界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范式观的基础上,以库恩意义的范式为衡量标准,对公共行政学范式进行还原,指出"管理主义"信念指导下的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依旧是行政学领域的主导范式,但该范式出现了危机,只有在"效率与民主平衡博弈"价值取向下的新范式才能最终解决该危机.西方公共行政学范式及其演进对我国公共行政理论和行政改革实践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要更好地考察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问题,就必须了解公共行政学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文化传统.以技术理性为特质的现代性构成了西方公共行政的宏大叙事背景,并界定了其理论思维与实践走向.重新梳理历史的要旨,不仅在于恰当地描述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轨迹、丰富20世纪的公共行政思想史,更在于彰显一种相对于现代性叙事、由批判角度形成的理论视野,从而激发人们对于现代性公共行政的批判与反思,并为构建和谐的良序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中的伦理价值,已得到国内外的有识之士的认同,但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引入企业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的偏爱,并在西方的"政府再造"中得到印证,当代的公共行政理论研究中多半存在回避或者忽略之前新公共行政运动对"社会公平"关注所取得的成效,大有重新回到韦伯重"事实判断"(亦即"形式理性")之老路上去之趋势.面对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在公共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中,需要重新审视"价值理性"的合理性、行政伦理视角的合法性和"行政"与"伦理"结合的价值性等诸重要问题,以便使我们对西方的"政府再造"运动、新公共行政运动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来自实践和理论层面的问题,有一个客观、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我国行政改革实践和理论层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共行政作为科学隐喻的视角看,理性设计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设计的模式。从公共行政作为艺术隐喻的视角看,渐进设计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设计的模式。从公共行政作为社会设计隐喻的视角看,社会设计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设计的模式。实际上,依赖于科学隐喻、艺术隐喻和社会设计隐喻的中国城市治理主体综合运用理性设计模式、渐进设计模式和社会设计模式对环境治理的信息型政策工具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