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味是叠加在意义上的轻微差错,它由此造成的理解上的轻微湍流,揭示出诗意的真正构成。本文提出的“意味说”,比已有的“意义说”更接近诗意的真相。它揭示了意义本身并不产生诗意,但它规定了意义和意味构成诗意时的有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席慕容曾说:“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成诗。”诗意的生活,在于我们用诗意的心去创造,用乐观、奋斗、奉献的心去撒播诗意的阳光。那样,纵使生命如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我们也能抖掉它,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生的悲剧性已为众所公认,在这一个悲剧人生的叙写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诗意化的写作手法,不仅在人物容貌、住所的描写中体现了其诗意化,而且生活事件的描写也诗意化了,黛玉自己所作的诗词又进一步诗意化了其形象,最终使其人生悲剧的审美空间向着纵深度拓展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诗意地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汪曾祺在作品创作中始终远离庙堂,与当代主流文化也保持着距离,驻足于民间这块自由广阔的空间里深耕。民间意识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民间地域特点,表现在小说中诗意的民俗风貌、诗意的小说语言、诗意的民间人物等方面,作品着力于营造出一种自在的民间生活形态,构建出诗意的民间世界。  相似文献   

6.
刘白羽作为一个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对报告文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而其建构并阐释的报告文学“诗意”观,则是他对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报告文学诗意的追寻,实则是对这一文体美的呼唤与张扬。但“诗意”观有着某种概括不周的逻辑缺失。  相似文献   

7.
《雷雨》具有浓郁的诗意倾向,这主要体现在它对时空观念的诗意处理、对神秘意蕴的酝酿渲染,对“蛮性的遗留”的肯定赞美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筑。在曹禺后来的剧作中,这些诗意特征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的流变轨迹体现了曹禺审美思想向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诗意安居非简单“占有一住处”,而是指向精神层面的栖居与安宁,以生活的和谐与精神的自由为旨趣,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蕴所在。心理和谐是一种内洽外融、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势,它是达至诗意安居的心理基础和内在条件,人在心理和谐中才能实现诗意安居。  相似文献   

9.
现代英语文学中的非诗意性性爱描写源于性的生物性凸现,源于现代社会里性爱的符号意义转换、性爱与自我关系发生嬗变。现代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识的合目的性演变决定了性爱的非诗意性同样有其内在的诗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个体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人类诗意生存的诸方面。认为:人是一种不满于自然状态而不断创造自身,并以自身为基点,把诗意创造的范围拓展到生活世界的生存者;人的诗意创造,是在完形理想指引下的一种为不完善的人生进行完善补充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使有缺陷的人生逐步趋向完善;人所进行的诗意化的完形创造活动,是人积极的介入共在的人群之中,取得做人资格的必备条件,而共在中积极的创造性交往又把人引入更强劲的诗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运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道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西方的《荷马史诗》与中国的《诗三百》,无独有偶地印证着诗意很早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血液,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抚慰着劳累困厄的流浪之人。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诗意。  相似文献   

12.
追问“诗意”是一种思想的冒险,这种冒险使我们走上思想之道路。而此道路展现为海德格尔关于“诗意”的美学思想:从“诗与诗意”到“诗人与诗意”再到“诗意自身”的追问中,诗意这一事情从而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3.
诗人的爱情     
莫小米 《可乐》2010,(3):57-57
他是一个真诗人,不仅写诗,生活也追求诗意。任人炒股炒房发财破产,他从来不为所动,守着一本地方文学刊物,靠不多的工资和不多的稿酬生活。在没遇上那个“美丽的、诗意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之前,他也无意恋爱结婚,都奔四十了,仍单身。  相似文献   

14.
外涉物性的造居与内涉心灵的安居构筑了人类生存的二维视域。劳作是诗意的蕴藉,诗意是居的魂灵,诗意和劳作是人生的一体两面。纯属劳作诗意殆尽,而消弭劳作诗意亦不存。在诸神退隐、技术褫夺、劳作异化的图画的时代,要用畏和良知来召唤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5.
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大多是悲剧,且悲剧之中蕴藏着诗意之美。散文化叙事、对意境的追求与营造以及语言的诗歌化表现等无不体现出方方对爱情悲剧的诗意化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诗在走向都市化过程中。都市文化成为影响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不断消解了古典诗意的同时,建立了全新的话语系统和诗意结构。从20世纪中国新诗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诗人面对都市所进行的新诗现代化探索,以及对于都市文化的复杂情感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7.
台湾诗人吴晟的乡土诗中怀有浓厚的苍凉韵味,他抒写着乡村贫苦的人生形态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生命的悲剧,在对土地的尊重中发掘属于乡村的美德和价值,赋予乡村一种沉重、庄严与肃穆的精神风格。吴晟以乡村文化为知识系统,建构了现代独特的诗意生成方案和话语方式,他在乡村的土壤中展开诗意的想象。他围绕乡村的事物图谱,在亲情的氛围中,采用独语的方式,诉说生命的孤独与神圣。他的诗意营造重心是展现乡村中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和悲剧性的生存处境,并在二者张力中展开全部的话语层面。  相似文献   

18.
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当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使生命的意义被消解;教育与生活的分离,使生命失去了根基;教育者角色的强化,使生命的灵动与创造被泯灭。生命解放之路在于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是自由地栖居、创造性地栖居、精神相遇地栖居。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伪诗意?就是故作“诗意”的句子,不顾文体,不顾内容玩弄朦胧的语言,忽悠老师,试图以自己“不俗的语言”让老师感觉“底蕴的厚实”而给予高分。这是人格庸俗虚伪的表现,是对写作规律的背叛,我们应拒绝之,应让虚伪者庸俗者以惊醒以警策,以端正文风,健康写作人格。  相似文献   

20.
春光明媚,微风拂面。看那一朵朵桃花,绽放于古诗词中,何等娇俏美丽,诗意温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