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时候家里穷,一家人过着"一年菜半年粮"的生活.全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一人到20多里外的煤窑掏煤每天挣8角钱来维持.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饱饱地吃上一顿饭.  相似文献   

2.
"太阳出来暖洋洋,易地搬迁住新房;精准农户脱了贫,感谢政策感谢党."近日,走进贵州省岑巩县思阳镇亚坝易地移民安置小区,时常都会听到搬迁贫困户唱起的歌谣.这正是该县带动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实现"搬迁一人、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孩子中毒时,我没在家……" 李保--李琳的父亲.灼人的热浪中,他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地在县城里面奔走着:为了给女儿李琳讨一个说法.到这种时候,大概每一个父亲都会这样不要命.  相似文献   

4.
治一治"贱"     
这里说的"贱",是有特指的,而不泛指一切带有"贱"字之义的人和事. 一个人只是穷了一点,至多只能称之为贫贱;一个人地位低、权势小或者无权无势,也只能称之为卑贱.对这样的人不要傲视,不要嘲讽,说不定这群人里潜藏着君子或智者.  相似文献   

5.
16岁的小菜贩 "妈,我的钱被人偷走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什么礼物也没买,对不起……"风尘仆仆从武汉赶回的他对母亲说.接着,他下厨给母亲做了一碗长寿面:"妈,趁热吃."母亲一面说"好吃",一面深情地望着他. 他叫高汉明--湖北省云梦县下辛店镇的一个贫困农家孩子,兄妹六个,他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因家穷辍学,却梦想当诗人.1987年春的一天,父亲从门后拿出一杆秤,抖了抖上面的灰尘,说:"明娃,村里有好几个在武汉贩菜发了财,你也去干这个吧."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     
父亲是我心中的一首诗。他辞世快3年了,我时时还在怀念他。父亲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只读过4年私塾,但悟性极高,凭一套木刻本《康熙字典》自学,成为方圆几十里数得着的文化人。但他又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一个作田的好把式。他力气大得惊人,一个人背起百把斤重的圆扮桶能穿垅过坳,引得我小时候好生自豪。父亲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为人乐观,哪怕明天没米下锅,他今晚还会拿起笛子、唢呐吹起来,吹得满垅的人向他靠拢。母亲常说他是“叫化子穷快活”,父亲回她:“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倒也乐。”要不是父亲深谙苦中…  相似文献   

7.
扶贫的荣光     
2009年最后一期的<中国扶贫>里,"黑页调查"栏目刊登了一篇题为<祝绍伍:只因我穷,老婆女儿才被拐卖>的文章,因其近乎"荒谬"的内容,先是在编辑部内部引发了一场讨论,杂志刊发之后,更是收到不少读者的反馈.一位基层扶贫工作者打电话来表示:"文章我看了三遍,热泪盈眶,作为扶贫人,我没有想到我们国家还有这么穷的地方,这么穷的人……"还有不少热心读者希望可以尽一点心力帮帮祝绍伍.  相似文献   

8.
向山走去     
有一个人,因为穷,只念到初中。16岁的时候,父亲给了他10元钱,让他到城里自谋出路。到了城里下了火车。10元钱就只剩下了4元。车站旁有一家服装加工店,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写着需要一个送货员。于是他成了服装店的伙计,工资200元,每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中国人去美国,即使不是为了致富,也是为了学美国的致富之道的。人们常常忽视的,是如何学学美国人的穷。刚到美国的中国人总会发现,美国人的手头之紧,往往超出中国人。要看花钱的做派,似乎美国人比中国人还穷。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父亲是一位顶尖名校的校长,年薪五十多万美元,和其他几位挣得最多的大学校长的年薪一起登在了报纸上。  相似文献   

10.
父亲没有上过大学。大学只是他的一个梦。 父亲出生于1945年。小时候家里穷,该上学了没学费。爷爷狠狠心,从唯一盛麦的瓦缸里挖出一小布兜麦子,扯着他到大街上卖了两块钱,送他上学。  相似文献   

11.
不甘贫穷,16岁打工挣钱 欧豪,娱乐圈新生代偶像,仅粉丝就有600多万.一直被人误以为是富二代的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男孩. 1992年9月,欧豪出生于福州市平潭县的一个小村庄.由于家里穷,父母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英豪、富豪,就给他取了"欧豪"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儿子有一条生路,他宁愿一个人背负着"无情父亲"的骂名。从一开始,他就没给自己留退路,预料到儿子会恨自己一辈子。但作为父亲,他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追忆父亲     
郭宏 《老人世界》2011,(7):36-36,37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多少年来,思父之情,难以言表。我父郭丙成1919年12月出生在山西省阳高县柳营村一个贫苦家庭。因为家里穷,父亲一天书也没念过,他长到6岁就能干一些简单的农活了,13岁就给有钱人家干零活,15岁就长年给地主当长工。  相似文献   

14.
先提出一个目标,叫做"字古式新".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即修炼"文心艺质". 为什么要"字古"?因为古人比我们写得好.这是个客观事实.不能说"今不如昔",但在书法这一点上也确实"今不如昔".书法不同于科学技术,不是用机器,而是肉身所为,用毛笔去写字. 那么,为什么今人写不过古人呢?因为古人从三岁、五岁发蒙就用毛笔,这叫童子功.而且只要一拿起毛笔,就一直用到死,天天用,这个叫作"毕生穷修之功"."童子功"加"毕生穷修之功",今人哪个能做到?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员,还是多大的学者,都做不到.还不仅仅是拿毛笔的时间长短,更关键是当代人和古代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生活的状态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郭宝成是陕西省榆林市人大副主任,之前,他还是神木县县委书记。他曾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话,很多人认为说到了点子上,那就是:"医病医贫医天下。"一个穷县的资源富路郭宝成1997年到神木县工作的时候,神木县还是一个穷县,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1994年,神木曾是国家"八七扶贫计划"确定的重点扶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语录     
"人穷水不穷" 我妈爱说这话,与她从小受苦的经历有关.我妈出生在1934年,抗战时期,一家人住在巴东县城的陈家码头.我外公生得俊秀清朗,而外婆是江那边有名的许家桡夫子的大姑娘,嫁到城里来时,一头黑油油的青丝让小城的姑娘们艳羡不已,过了好多年,还记得许姑娘的辫子.  相似文献   

17.
读懂父亲     
打小我就有些惧怕父亲,一来是父亲在我四岁时才转业至地方,加之工作特别忙,我较少接触他的缘故;更主要的是父亲素来严肃,一张黑黢黢的脸终日难见笑容,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部队纪律,活脱脱一个现代"黑脸包公",叫人不敢亲近。因此,父亲刚年过四十就被同事和朋友尊称"树爹",这固然有父亲老相的原因,恐怕其中更多的是父亲身上有着一股不怒而威的霸气。记得小时候小朋友们来我家玩,一听到父亲下班回家在  相似文献   

18.
新月 《伴侣(A版)》2021,(11):12-14
"葛二代"成为水电"空姐",为吊装"大家伙"苦练稳、准、快 梅琳今年46岁,父亲当年是葛洲坝机电公司的桥机工.小时候,母亲上班忙,父亲经常带梅琳到他上班的地方玩.梅琳看到父亲操作着桥机,无论多重的东西,他都能轻松地把它们从一个地方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让梅琳既好奇又钦佩.父亲神态专注,指挥笃定,从那时起,梅琳心里就种下了"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你"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正>贫寒的家庭1974年3月,刘小芳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地区一个农民家庭里。老实巴交的父亲靠自己的双手,在土地里翻找一家的温饱。刘小芳还有个哥哥。家里再穷,也要让哥哥读书。刘小芳小学毕业后,父亲就不让她读书了。刘小芳知道自己的学生生涯结束了。哭了几天后,为了补贴贫寒的家,刘小芳  相似文献   

20.
辅仁 《伴侣(A版)》2021,(6):8-10
记忆中的父亲多才多艺,儿女不掏钱看戏曾被他骂哭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转眼已去世57周年,在人们的印象中,焦裕禄是一个只知道拼命工作的人.而在焦守云的记忆中,父亲却是一个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人. 父亲焦裕禄病逝时,焦守云年仅11岁.那时,父亲回到家里,闲时,会拉起二胡,母亲则在一旁伴唱,家里其乐融融.母亲徐俊雅曾给子女们透露,他们的父亲很喜欢唱歌,曾把《血泪仇》里的男主角王东才演得惟妙惟肖.焦守云从母亲那里还了解到,当年父亲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过一段时间,那时,每逢周末,厂里都会举办舞会,父亲娴熟的舞技让外国专家们都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