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值钱的是手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舅娘有一手绝活——刺绣。舅娘和大舅的结合就是从一只精美的绣球开始的。舅娘的刺绣手艺是她母亲传给她的。多年来,老家靖西那一片,只要提起旧州镇的韦刺绣,没有谁不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年轻的女孩常常连夜到她家学刺绣,特别是那些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不会刺绣的,早早约好,排着队向舅娘订做诸如绣球、手绢、绣花鞋之类的定情物,怕到时候没有  相似文献   

2.
这是发生在一个叫王建东的男孩身上的故事! 2005年9月,已在广州工作两年的我报名参加了"粤辉"驾驶员培训班.从第一天开始,我就为自己两年来没有学说粤语后悔了.  相似文献   

3.
葛彩玲 《中国扶贫》2016,(22):32-34
"当了半辈子农民,从来没想过会得到这么高的荣誉啊,盖的还是国务院扶贫办培训基地的大红章,太让人激动了!"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李家墩村的农民张兴一脸兴奋地向大家展示着手里的红色荣誉证书. 2016年6月2日至7月1日,在福建蓉中村举办了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甘肃省培训工程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培训班为期30天.来自甘肃7个县的11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甘州区从全区12个贫困村中按要求推荐选拔了13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相似文献   

4.
拳王阿里曾与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对话:"我们都是操手艺营生的,我遍体鳞伤,你却毫发无损!"-一个是紧张应对,有时还被动挨打;另一个是主动操控:其必然导致境界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朱邦伍 《职业》2007,(1):51
随着昌市2006 年第五期"SIYB"( 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 培训班的结束,又将有一批"小老板"从下岗职工中诞生."SIYB"免费培训彻底改变了这些下岗失业工人的人生.2004 年以来,从宜昌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已走出3000 名"小老板".同时,这项工程还带动了1.2 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6.
米飞飞 《职业》2016,(28):7-9
16岁走进故宫拜大师学艺 王津的祖父曾是故宫图书馆馆长,曾祖父则为曾在故宫管理清军的后勤.小时候,他常来找爷爷玩耍,对故宫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 1977年,16岁的王津初中毕业,正准备响应号召下乡插队,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一个通知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一年,爷爷王超去世,故宫方面"照顾"王津,让他"接班".进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研部后,年龄最小却又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的王津,被马玉良一眼相中并收为徒弟.马玉良的师傅徐文璘早年在清宫造办处"做钟处"工作,曾跟洋人切磋过手艺,是新中国故宫博物院第一代宫廷钟表修复大师.  相似文献   

7.
魏新平  李皓 《职业》2016,(4):57
博雅塔下、未名湖边,咸宁创业先锋齐聚,共话地方经济发展. 2015年12月20日至25日,由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咸宁博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湖北省咸宁市"创业先锋"北大培训班,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集贤"多功能会议厅顺利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按照逻辑推理:人们一定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辛苦劳顿,更不需要以前的"忙碌"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务员赴新加坡培训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人为炒作",记者带你一起走近新加坡的中国官员培训班. 南大是最早面向中国官员培训的新加坡高等学府,至今受训的中国高级公务员已经超过1万人,从长期硕士课程班毕业出去的也达到906人.  相似文献   

10.
杨丽 《中国扶贫》2016,(19):59-61
"以前,自然环境差,致富没人帮,就天天在家窝着,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种苹果有专家指导,养土蜂不掏一分钱,住新房政府拿钱补贴,脱贫致富有了新盼头,日子越过越红火."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东风镇胡家庄村, 60岁的贫困户李有录指着眼前的苹果树说:"你看这50亩的苹果树,今年已经挂果了,收益马上就来了."  相似文献   

11.
她,凭借着一根绣花针和一把剪刀就开始了创业生涯. 如今,她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开辟了一片刺绣艺术领域.同时,她还带领众多新疆的妇女姐妹走上了以刺绣为主的创业致富之路,开辟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11月1日,新观乡山花村村级组织活动室,一排排桌椅摆放整齐,崭新的书柜里装满各类科技书籍映入人们的眼帘,几个村民正在查阅果树、蔬菜栽培技术资料……"还是县国土资源局想得周到,为我们村民送来了精神粮食.以前村民们没事的时候只能在一起吹吹牛、打打麻将……现在可好了,我们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不懂就直接村图书阅览室查阅有关方面的书籍."六组村民祖祥顺深情地说.  相似文献   

13.
周艳 《中国扶贫》2016,(13):22-27
"爱洒三晋父老功德无量,心系九州村官丰碑永存".2015年12月,在第26期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上,一名山西学员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献上了锦旗,由衷的感激之情和如此高的评价,让胡老热泪盈眶,也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第一个五年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经济升温,世界遗产地普遍面临"旅游超载"压力. 现在,当游客来到地处西藏的布达拉宫旅游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意进入每个佛殿驻足观赏了.面对青藏铁路开通后客流激增的旅游市场需求,管理者不得不调整入殿游览方式,以使这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保存得更为完好.  相似文献   

15.
刘晗 《职业》2009,(28)
60年,中国的职场变化在京城四世同堂这个大家族中得以验证. 从"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就业问题几乎不会给人们带来烦恼,人们天经地义地享受国家"统包统配"按人头分配工作的"铁饭碗"福利.记者了解到,"刘"家"70"前出生的人几乎都沐浴到了国家"统包统配"工作的阳光,像高宜正老师从事的幼师教育、刘振铎夫妇的地质学专业都是由国家分配的工作,而且都是一辈子扎根于所做的职业.  相似文献   

16.
周艳 《中国扶贫》2017,(7):16-18
2016年6月,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江背村贫困户陈玉珍完成了冠心病手术,治好了长期困扰自己的"心病",医药费的报销,更是让她吃下了"定心丸","手术一共花了74919.52元,对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钱哪,我还担心是不是真的能报销,结果不仅给报了,还报了大部分!一出院,我就领到了报销款71435元,自己只花了3000多元.要是在2015年以前,我得多花两三万哩,国家对我们贫困户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  相似文献   

17.
蓝草 《伴侣(A版)》2021,(12):8-10
将藏绣技艺带出大山 杨华珍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户刺绣世家.在当地,由于她家的绣品特别精美,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购买.而在家族刺绣文化的熏陶下,杨华珍也爱上了刺绣.6岁的时候,她跟着母亲学习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技艺.小小年纪的杨华珍,用稚嫩的小手一针一线地模仿母亲刺绣,为家人缝制衣物.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杨华珍不断地学习、摸索、钻研藏族刺绣技巧,从技艺生疏到绣的有模有样,杨华珍熟练掌握了藏绣的多种绣法,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绣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扶贫》2017,(22):76-77
"今天的好日子,都是种植半夏带来的哟!"谈起中药材种植,贵州省赫章县河镇乡舍虎村村支书魏仁才总有说不完的话.站在公路边,他指着散落在一片坝子里的小洋房高兴地说,"这些都是靠种药材赚钱建的房子.我们村以前甭提有多寒碜了,家家户户靠地里种点苞谷和洋芋过日子,土坯房都住不上."  相似文献   

19.
段凤娇 《职业》2017,(3):75-76
一、项目教学法实施背景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中国刺绣是欣赏和实用并举的民族传统工艺.刺绣在服饰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服饰刺绣课程是服装市场营销与制作专业开设在第二学期的必修课,其课程目标如下.第一,让学生了解刺绣史以及刺绣的相关理论;第二,学生能够根据给定材料结合当下流行趋势设计出图案及确定针法;第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刺绣作品.  相似文献   

20.
张津津 《中国扶贫》2017,(12):29-31
"现在日子可比以前好过多啦""政府为我们带来了好多赚钱的门路""我在村里的香菇合作社打工,每个月都能拿到工资呢""我现在做起了电商,产品卖到了全国"……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群众细数着这几年产业扶贫带给自己的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