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霞 《中国扶贫》2016,(16):26-26
前几日,记者在参加科技部举办的“科技创新助推精准脱贫培训班”中发现,讲台上,分组讨论中,饭桌上,楼道里??几天的会程中,李保国的名字无数次被提起,与此同时,这样一句话迅速流传开来“:抗美援朝扛过枪,上山下乡插过队,脱贫攻坚出过力。”  相似文献   

2.
未来一个时期,上海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新定位、新要求,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立足国家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3个基本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聚焦科技前瞻布局,聚焦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创新生态优化,聚焦新兴产业培育,聚焦人才激励机制,努力促进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推动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3月13日,民政部在全国“两会”尚未闭幕就推出了给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准备的大蛋糕--《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简称《“三区”社工人才专项计划方案》),“社工”概念被引入了上述地区。  相似文献   

4.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一轮发展要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按照“四个面向”“四个新”“四个第一”的工作要求,以“筑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战略思维,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基础培育、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创新体系能力形成,加快构筑新阶段上海创新发展的战略优势,加快实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5.
屈敏佳  解宝 《现代交际》2014,(2):241-242
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工科院校具有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氛围。基于目前我国工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提出政策支持,评价体系改革,培养体系合理化及发挥榜样作用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上海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科技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更要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向“创新支撑服务”升级,促进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发展,服务企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为此,上海应完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建立“科技资源数据中心”,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基地,培育壮大科技公共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海高技术产业的产值规模和增长速度均在国内居于前列,但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技术不高”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主要在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割裂,具体表现为政府科技创新计划的引领与整合作用不强,政府创新资金和社会资金存在“两张皮”现象,投融资体制机制与高技术产业化的需求不适应,缺乏技术创新链的整合,因此难以突破高技术产业中跨国公司构建的网络权力与战略性隔绝机制。  相似文献   

8.
孙海清 《现代妇女》2014,(7):181-182
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千人计划”,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我国又开始实施“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面向国内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要更有效地培养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必须紧紧抓住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这一关键环节。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对高层次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不同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同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引进这类人才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文章界定了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含义,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按照相关原则构建了评价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两套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重要指标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按照培养造就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要求,加强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推进“四大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市场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科技创新的基本历程和基本成就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在科技创新的顶层制度设计、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广州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广州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组织结构,从实施国际人才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完善优势转化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枢纽、完善创新驱动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广州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情况可谓参差不齐,整体还处在较低层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造成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注重教师的指导,分层次培养创新人才;注重心智技能培养,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等,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向纵深发展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贫”字刺眼,却是贫困地区无法回避的现实。种种困难,“逼”出了一套又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措施。在“十三五”的蓝图里,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如何在优势与短板并存的贫困地区做好国土扶贫这篇大文章,托举农民脱贫增收的致富梦,是国土资源部抓住机遇、强力攻坚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工科院校具有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氛围。基于目前我国工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提出政策支持,评价体系改革,培养体系合理化及发挥榜样作用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朱霞  张美清 《职业》2013,(15):112-112
作为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既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队伍的稳定,更关系到社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本课题对内蒙古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实地调研,进而探讨了制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茜  阮妹 《科学发展》2023,(3):24-30
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在蓬勃发展。引进全球一流国立科研机构,既是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补充,也是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集聚全球科创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这是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的整理稿: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时间:2005年3月29日 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断加强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紧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始终紧扣"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龙头"、坚持做到"四个三"的工作思路,努力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打造学生工作特色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目标与思路、实施方法与过程、工作成效与总结三个方面阐述,以期用实践探索为兄弟院校科技创新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邹玉娟 《城市》2010,(5):64-67
科技和人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2010年1月10日,天津滨海新区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之一。目前滨海新区在科技创新与人才聚集上有很大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就滨海新区当前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问题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安排,在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上广几个大城市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但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政府推动的力度有限等因素,社会工作发展举步维艰。2012年9月,中组部、民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人才专项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三区”计划),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扶贫》2016,(8):76-76
全面小康,突出的短板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在于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这场脱贫攻坚仗,最根本的方略是精准,最中坚的力量是各省(市)扶贫办,尤其是扶贫办主任这个“班长”,肩负脱贫攻坚重任,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