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临邑县在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积极探索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新路子,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策配套,运作规范,城乡联动的社会救助体系,并先后被列为全国农村医疗救助示范县、全省农村救济制度设点县、全省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县、全省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示范单位和全省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2.
陆高峰 《社会观察(上海)》2008,(10):12-12
财政部网站不久前公布《2008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励和补助办法》指出,为推动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包袱,中央财政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人员以及保障重点支出给予奖励。按照该办法,中央财政对各地2007年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 相似文献
3.
4.
一项由政府投保,为独生子女家庭户养老,暖民心,顺民意,适应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政策加以完善的好办法,计生特困家庭养老救助工程,由江苏省南通市老龄委成员单位联手在全国率先启动。 相似文献
5.
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5)
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到家乡,过上正常的生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街头救助制度正是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实现相关权利的专门性制度。但是,由于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我国的街头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6)
在有关法律制度的研究中,朱苏力先生提出的语境论研究方法很有特色。这一研究方法坚持设身处地的理解任何一种相对长期存在的法律制度的历史正当性与合理性,而这种历史的相对性与语境化又隐含着对具体法律制度的学术批判态度。本文以朱苏力先生的语境论为视角,对社会救助制度做出新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近年来在实践上更加注重保障人权的原因,并结合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诸多因素,集中对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的转变过程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11)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却无法避免穿梭于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自孙志刚被打致死事件之后,国家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而后又相继颁布了对于救济资金、未成年流浪人员保护等相关法规,旨在进一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本文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出发,发现现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救助从16世纪开始制度化,典型的有英国《亨利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新济贫法》等,此后,尽管历经调整与改革,但这些救助制度仍然受到诸多的批评,如侵入调查、耻辱烙印、低效、贫困陷阱等。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救助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创新转型。1948年英国《国民救助法》的副标题为“一个终结旧济贫法的法令”。 相似文献
10.
11.
黄彦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9,(12):4-5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深化金融改革的前提。征信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关键环节.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征信体系建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基础,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也是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提速,各级政府部门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社会福利供养”作为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随之成为各级民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在基层社会福利供养机构内,存在制度不健全、财力不足、供养设施闲置等问题和困难,致使这项普惠性的民心工程进度缓慢、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4)
在我国构建受害人救助制度,并不是一种想象,也不是没有依据的制度创造。建立受害人救助制度不仅满足现实的需要,也是国际发展的需要;建立刑事受害人救助制度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等多层面的合作,一起努力。本文就审判时被害人救助情况的实证研究为立足点,从制度价值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的前提下,从而提出构建形式案件受害人救助制度的实际操作,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绝大部分实现了老有所养、安享晚年。但是,还有一小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有的连温饱都难以保障。就山东省枣庄来说,全市老年人口达38.5万人。低保线以下贫困老年人就有9692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其中农村贫困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救助贫困老年人,让他们脱贫奔小康,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成为多年来困扰老龄工作的一大难题。这件事难就难在低保制度尚未健全,国家或集体暂时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把所有的贫困老年人全部供养起来,有关部门虽然采取定期定量救助、临时救助等办法,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许多老年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相似文献
18.
王克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0,(3):80-81
伴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中的弱势群体阶层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城市社会救助自计划经济时期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群体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同时也使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50年代行政性社会工作制度和模式成型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本土社会工作就贯穿了改革开放前的绝大部分时间,其间虽也有反复和调整,但基本模式没有发生实质上的变化。当然,这种本土社会工作模式也经历了局部调整和发展的过程,其中的不少做法对今天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