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罗运环教授主编的巨著<荆楚文化>最近面世了,该书以洋洋100余万字的篇幅,对源自远古、流至近代以来的荆楚地域文化进行了仔细梳理,体备虑周.是近年来荆楚文化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把荆楚文化的研究又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结合--兼论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思念 《江汉论坛》2005,(3):112-114
现代化进程提出了对于文化建设的新认识,传统文化成为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湖北现代化建设中,开发荆楚文化的经济与精神价值,推进地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的实践,对"弘扬荆楚文化,振兴湖北经济"形成新的启示.振兴湖北,不仅在经济,也在文化.认识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为建设"文化湖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宋陈文化与宋陈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区域性特征,一直是文化史家乐于探索的问题。1981年,任继愈先生发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地区性》一文,将中国先秦时代的文化区域一分为四,即邹鲁、燕齐、三晋和荆楚。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这中间,关于前三种文化形态划分的科学性,本文不敢妄评,单就荆楚文化而论,任先生将《楚辞》、《老子》及受老子影响的庄周并称为荆楚文化的精神成果,确有诸多值得辨异的地方。本文认为,在屈宋和老庄之间,其思想实质大异其趣,活动区域相距千里。老庄应属于宋陈文化,屈原、宋玉才是荆楚文化的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4.
试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是指始于南宋时期,止于民国末期,在今湖南省域内形成的历史区域文化.湖湘文化经过先秦荆楚文化传统丰厚土壤的滋养、中世和近代荆楚文化的熏陶,以及湖湘大地文人学士、官宦乡绅、宗族领袖及其他文化学者的倡行、丰富、完善,逮至近代,湖湘人才辈出,文化昌盛,逐渐形成了爱国救亡、经世致用、自强坚韧、强悍尚勇、独立创新、兼容并蓄的基本文化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从性别文化视角看,《荆楚岁时记》对南朝荆楚地区的岁时节日女性民俗有生动记录,主要表现在女性的民间人神信仰、女红在岁时风俗中的呈现以及女性在岁时节日的游戏娱乐三个方面。这些女性民俗顺应天时,遵从节令,一方面体现出荆楚习俗沿革中的稳定性,同时在传承中又有新质融入,其仪式性、纪念性和娱乐性带有浓厚的荆楚地域风采;另一方面,这些民俗在展示南朝女性的岁时节日生活原貌时,还呈现出信仰人神、崇拜粪肥、珍爱生命、祈福消灾、劝课农桑、重视女红、乞巧优胜、祓禊江渚、喜好娱乐、热爱游戏等丰厚的文化意蕴。两者的融合,表现出荆楚女性在岁时节日区别于日常的生活样貌、身心状态和文化内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南朝女性史关于岁时节日维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喜贵 《船山学刊》2010,(1):141-144
金陵(江左)、江陵(荆楚)、长安(关陇)画出了庾信人生之旅中的三个路标,江左文化使庾信的创作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艳丽底色,荆楚文化则为庾信的创作打上了明显的楚地文化的印迹,关陇文化更使庾信的创作具有了“胡化”的特征。三地的地域文化共同孕育了庾信创作,从而使庾信成为了穷南北之胜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荆楚文化与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荆楚文化与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塑造湖北城市的崭新形象,提升湖北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湖北城市的文化功能,加快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论述了荆楚文化的主要内涵及其类别,认为加快湖北城市群的文化生态建设是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对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建设的战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郑宪春 《船山学刊》1996,(2):150-157
衡岳云气,洞庭波涛,相伴着时代的风风雨雨,孕育出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作为中国的地域文化之一,与历史上的关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以及荆楚文化,河朔文化争奇斗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整休。从而,也确定了湖湘文化的个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诗歌史上,曾经有几次大规模收聚民歌的活动,谓之为采风。例如春秋时代的《诗经》,汉魏晋的《乐府》等。古人收集这些作品,或观风化,或极视听之娱,其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保存文化和发展文化的。但通过他们的搜集整理,这些埋没于民间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郑自修先生这次主编《荆楚诗词大观》,是继《诗经》和《乐府》之后,在荆楚大地上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风活动,使许多埋没于尘土的一代佳作,得以传之于世。不论是从编者意图,还是从社会效果看,《荆楚诗词大观》的出版,确确实实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壮举。《大观》所收集…  相似文献   

10.
梅山文化是属于古代荆楚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好巫重淫祀”的文化传承在古代梅山文化中有很明显的表现。在其文化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巫”的信仰意念和巫术巫咒等好巫活动被内合到了梅山文化的文化品性之中,“巫”成为梅山文化整体品性中的一个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11.
罗昌智 《云梦学刊》2005,26(1):93-95
生长于南楚故地的毛泽东,其诗词创作在人文意识、审美情趣、艺术风格上都与荆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豪放雄强的气势;卓然超越的品格;崇尚自然的情趣;典雅浪漫的文笔。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是一种形式特殊的文化传播.要加快荆州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要对荆州古城进行明确的文化定位,注重将荆楚文化传播与荆州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注重开发相关的影视、音像和新势媒体内容,最终促进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楚文化多被视为南方文化的代表之一,然而它的显现是借改革开放之东风乘势而起的.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楚文化研究经历了起步与拓展、走向辉煌、纵深探索的过程.由楚文化研究横向扩展的长江流域文化研究和以湖北本土为主的荆楚历史文化研究之体系也在不断成长、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正> “齐鲁文化”有两层含义。广义上,从地域文化圈来讲,它与中原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相并提,是一个别于这些文化的独立的文化体系。其地域范围,当以古齐、鲁领土、今山东省地区为主,时限上则贯通古今。狭义地讲,  相似文献   

15.
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武汉荆楚书院、全国周易研究会等单位联合筹办的《周易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11日至18日在江西庐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易学专家、周易文化研究爱好者近百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荆楚地区位于中国长江中游,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素以巫风盛行著称。令人惊奇的是,远隔重洋的日本,其古俗与荆楚巫风竟有不少十分相似!这种跨越了巨大时空距离的相似,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二者之间有无渊源关系呢?下面就是笔者的一些初步探索与思考。一、招魂、跳丧及其它为了说明荆楚巫风与日本古俗之相似,我们首先将一些富有特色的荆楚信仰民俗,与日本类似风俗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九歌》乃是荆楚“巫祠”的舞曲,为巫、觋娱神、降神之际,歌舞以乐神者,但历代学者对之解说则多有分歧。本文作者既不同意脱离荆楚巫风的文化环境来抽空理解《九歌》,亦不同意一些学者过分强调屈原的遭际来解说《九歌》,他坚持认力屈原不过是《九歌》的搜集整理者。据此,作者对《九歌》诸章从结构体系进行分析考证,认为它是一完整的“巫祠”体系组曲。  相似文献   

18.
6月21日,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和省社科联,在省社科院联合召开了巴蜀文化研究座谈会。来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省直机关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50余人,围绕如何进一步组织、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巴蜀文化的研究工作,促进我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是祖国中部长江流域三大地域性文化(余为荆楚、吴越文化)之一,是中华炎黄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四川学术界的几代学者,积极开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04,(8):65-65
武汉大学文、史、哲等学科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相互渗透,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且在中华文化史、明清以降的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史、楚地出土文献与思想等研究方面具有优势。1996年成立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此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该中心经过重新组建后,于2000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下设中国传统文化综合研究室、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室、荆楚文化研究室和《人文论丛》编辑部,主办《人文论丛》辑刊。著名中国…  相似文献   

20.
黄圭 《天府新论》1997,(1):94-95
在璀灿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少地域性文化极具特色,因而显得特别重要,如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等就是如此。近年来日见丰富的出土文物,证实了巴蜀文化不仅历史悠久,文明程度极高,而且精湛绝伦,引人注目,三星堆及成都附近的文物发掘,简直新人耳目,轰动了文化界。此外,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份,云蒸辈出的巴蜀精英和他们那些别具一格的人文著作,是那样的辉煌耀眼,独具特色。近日由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政协刘安遇、胡传淮整理校辑的《王灼集校辑》就是林林总总的巴蜀文化精英的著作之一,日前已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