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社区意识——社区共同体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社区意识是社区的核心和关键。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利于推进社区建设,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2年进行的一项对南京市民的电话问卷调查为基础,对城市居民的社区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对其社区意识并没有显著影响,而他们对社区的满意度,以及社区中的人际互动是影响其社区意识的主要因素.此外,虽然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程度并不高,但仍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一些学者所预期的城市社区的衰落现象并未出现.总体而言,居民在社区认同方面仍然保持了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建设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斌 《广西社会科学》2004,(11):160-162
社区建设应培育和强化社区意识 ,因为社区意识是社区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也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目标 ;同时 ,必须进行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的创新 ,建立“两级政府 ,三级管理 ,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 ,培育以党委、政府主导 ,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机制 ;另外 ,创建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品牌 ,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守颂 《理论界》2015,(1):36-40
农村社区现代化建设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的现代化治理存在着管理机构形式化,服务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社区自治组织职能没能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社区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社区的发展。突破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从社会工作视角,采取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法,能够为农村社区现代化治理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习惯于政府主导下的资源推动,更多地强调外源式发展,忽略了社区内部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范式进行重新思考,着眼于农村社区内生式能力的构建,实现从外源到内生、从资源到能力、从政府主导到社区自治的根本转换。我国农村社区能力的构建,在逻辑上,可以从能力基础、能力主体、能力结构等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培育社区意识、培植社会资本,夯实农村社区能力构建的基础;提升社区农民、社区精英和社区组织等三类主体的能力;培养社区在资源获取、问题解决、服务提供和方案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海 《东岳论丛》2001,22(4):41-43
社区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发展的趋势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建设的内容趋向系统化 ;管理与服务的对象趋向属地化 ;管理行为趋向民主性和互动性 ;经济发展趋向市场化 ;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趋向多样化 ;发展态势趋向文明化等等。应对发展趋势 ,社区建设应树立大社区意识 ,改革完善管理体制 ,构筑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建立新的财力机制 ,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等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与乡村亚文化价值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结合实证从对外交流方式与语言交际、时空观念、社区意识等方面研究它在当地社区参与下对社区“亚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态旅游发展初期,当地社区“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价值观(终极价值观、社区意识)没有明显变化,环保与生态意识在传统基础上有显著增强,一些低层次的价值观(对外交流方式、语言交际、时空观念)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8.
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的淡薄以及社区责任的泛化,是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两个主要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明确了社区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和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型城市①的振兴是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基础重建并行的过程,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基础重建的重要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也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但“单位记忆”根深蒂固而“社区记忆”缺失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社区建设因社区意识淡薄、社区社会资本微弱而步履维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机统一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展社区建设、培育社区意识、重建社区记忆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特色,山与水的结合的地域氛围特色,巴楚文化为主兼容多种民俗文化的特色,古朴勇敢乐于助人的特色,娱乐性、可参与性的特色.以三峡民俗文化为例,分析了民俗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对社区居民行为的观念和理念具有决定作用,对社区居民具有教育和陶冶功能,可以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的人际交往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村庄的大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村庄是有实质性意义的农村社会单位;因此,村庄的30年转型集中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过程、特征与问题。本文把中国农村30年的变迁放在村庄与市场、与国家、与城市社会三大关系转变中加以考察,认为村庄正在经历从农业共同体到城乡社区衔接带之弱质自治社区的大转型;其主要涵义是指:(1)经济共同体转型——基于农业和农民半市场化、半受非市场化保护的政策环境,以及双层经营而农户经营实际上更受政策支持的经营环境,村庄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大队,转向具有不确定性的社区经济共同体。(2)治理共同体转型——基于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和地方性实践突破,村庄从国家的基层治理单位,转向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单位,乡土性公共领域得到初步生长。(3)村庄作为农民社区的转型——从传统农业社区开始转向城乡社区衔接带的弱质端。而中国村庄是否有前途,既取决于国家、市场、城市对农村的态度,也取决于农村和农民对国家、市场、城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刘海 《兰州学刊》2010,(8):182-185
人作为情感性动物,在与自然、社会的一次次对话和对抗过程中,人的情感性存在状态也时时地在发生着变化。这主要表现为:情感场域的转移、情感存在状态的演变和情感表达方式的更替。流行歌曲作为后工业时代流行文化的主要场域之一,它成为后现代"情感消费"的特定"情感场",流行歌曲节奏的速度感、展演方式的身体狂欢和曲词的欲望抒写是其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社区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文化教育资源、社会资本等.提升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实现支持网络从单位到社区转变的重要前提,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基础.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建设需要:(1)发挥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的居民自治组织、社区群团组织等体制内组织在社区资源整合中的作用;(2)因应居民社区生活的新需要,培育和组建社区资源整合的新载体;(3)建立新型睦邻关系,形成普遍信任、互惠合作的人际关系及其支持网络;(4)建立和完善社区资源共享、成本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取向。洋务运动时期,由于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使这场运动实际上成为一场变贫弱为富强、变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变革运动。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价值观念逐渐被摒弃,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石之瑜 《社会科学》2006,(2):166-179
中国研究发展至今,研究对象与研究者都出现了自我认识上的困惑。原本各有其所的知识主体与知识客体出现混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研究遭到的挑战,其巨大的潜能与严肃的程度都是不言而喻的。某种知识伦理体系的勾勒,以及未来这个体系的开展,与个别研究者在其中位置的界定与迁移,共同赋予研究者一种赖以自我定位的空间意识,使研究者对自己所同意或不同意的知识立场,能掌握某种伦理上的相对关系。本文将知识的性质归纳成三个不同的面向——欧洲中心与中国中心;共时性与历史性;物质性与诠释性——使得在某一个面向看似迥异的知识立场,在其它面向却因为归属于相互接近的位置,出现对话的可能性,并得以一探彼此之究竟。更重要的是知识伦理关系的建立容许研究对象加入对话,这个对话可以由研究对象直接参与,也可以由研究者假想参与,更可以由其它研究者代理参与。这样的无限空间将吸引每一位研究者对自己的位置进行反省,丛而使他不会再继续甘愿拘泥在一个特定知识主张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批评家。他一方面强调“感情的批评主义”,认为文学批评始终要以感情为中心来进行;另一方面,对情感的张扬并没有妨碍他理智的发挥。在他看来,文学批评永远应该是感情和理智的起伏。因此,李长之既不属于感悟印象批评一派,也不属于理性价值判断一派,而是在感性与理性两者之间寻求一种结合,进而达到对二者的综合与超越。无疑,这种批评观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批评的四重境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守森 《文史哲》2006,(1):87-95
依据内容构成,文学批评大致可分为复述归纳、体悟阐释、分析评判、提升创造四种基本形态,依次相对应的是传播文学信息、丰富作品内容、探讨创作规律、开拓思想空间四重境界。复述归纳式,也许还算不上真正的文学批评;体悟阐释式,也因缺乏深入分析而批评意味不足;达至第三重境界的分析评判,才更具文学批评的本性;而最高境界则是思想空间的开拓与创造。正是依据四重境界,可进一步看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不足大多批评文章,达到的尚是低层次的第一或第二重境界,与之相关,在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我们还找不出一位像刘勰、巴赫金、赛义德那样具有独立思想创造的批评家,能够达到第三重境界的批评家也不多见。一位批评家,要达至第三重境界,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理论与深邃细腻的文学眼光;要达至第四重境界,需要的则是元理论的反思能力与超文学的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18.
语感在朗读表达中十分重要 ,它直接影响朗读者的语言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来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和社区支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融入社区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有效方式和最终目标,有利于其在社会生活和心理方面融入城市社会,也有利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和谐。从与社区关系和代际差别的视角看,农民工融入社区的状况存在差异,但总体上面临社区融入难的问题。这是由制度、社会和农民工自身原因共同造成的,特别需要社区的有效支持。社区支持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包含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工建立社区、将其纳入社区管理体制和对农民工进行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参与方面的支持,最终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下社区应急信息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R危机管理理论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出发,为完善社区应急信息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资源和研究视角。据此审视当下社区应急信息管理体系,发现存在应急信息评估研判失实、监测预警失灵、共享联动迟缓、公开披露形式化等四大症结。因此,应从促进社区应急信息管理常态化、推进社区应急信息管理科学化、实现社区应急信息管理一体化、落实社区应急信息管理责任等方面着力,构建全过程的社区应急信息管理体系,提升社区应急信息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