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释文》不是古本《楚辞》的本来面貌。刘向《楚辞》十六卷按照以传释经的体例编篡,屈原的作品为经,祖述屈原的作品为传。从刘向《楚辞》的篇次和编篡体例,可以知道《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屈原赋二十五篇。  相似文献   

2.
王逸《楚辞章句序》说:刘向典校经书,分楚辞为十六卷,而王逸“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逸文自为一卷,名曰《九思》,合为十七卷,流传至今。十七卷中,前七卷是屈原的作品:《离骚经》第一,《九歌》第二,《天问》第三,《九章》第四,《远游》第五,《卜居》第六,《渔父》第七。《大招》一篇,逸曰:“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招魂》一篇,王逸以为宋玉所作,招屈原之魂;近  相似文献   

3.
关于《楚辞释文》的作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 《楚辞》作品的校勘资料,以宋人洪兴祖的《楚辞考异》最为重要。这部《考异》,现在散见于洪氏的《楚辞补注》中,原先却是与《补注》分开单行的。《考异》中引用《释义》的地方很多。《直斋书录解题》称:“(洪兴祖)作《考异》附古本《释义》后”,可见最早的《楚辞考异》载有《释文》的足本,以之为主体,将《考异》附於其后。当时,《释文》的作用肯定比后世要重要得多。 关于《释义》,洪氏的解说已不传,而《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均有著录,并各自都有解题,因为这  相似文献   

4.
1.万历《定襄县志》八卷《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下简称《联目》)著录:“(明)安嘉士修,刘绍先纂;王立爱增修,刘国治增纂。明万历七年(1579)修,四十四年(1616)增修刻本。”按:此著录有二误:其  相似文献   

5.
西村时彦对楚辞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村时彦(1865-1924),日本明治大正间汉学家,尤精于楚辞.他对楚辞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采集收藏《楚辞》类典籍一百余种,其中有善本(明刻本、清初刻本)二十余部,日本刻印本十二种,西村手抄本二十七种,多为中国学者所未见;(2)西村藏书多有批校、考证,并完成研究性著作四种:《楚辞王注考异》一卷、《楚辞纂说》四卷、《屈原赋说》二卷、《楚辞集释》不分卷.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确非司空图所作,而是盛唐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李嗣真所作。两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李嗣真《诗品》一卷,李嗣真《诗品》著作权的缺失,与其生平事迹记载的混乱有关。《诗品》超越时代的诗学意义来源于李嗣真书画家、书画理论家的独特身份和盛唐成熟的书画理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上海紧缺人才准入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办法》的规定,凡属于上海市人事局2001年3月公布的年度《人才开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所确定,非上海户籍的国内紧缺专业人才有来沪工作意向,可由本人申请办理《上海紧缺人才准入资格证书》(以下简称《人才准入证书》)  相似文献   

8.
《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是清人纪昀在晚年写的一部以志怪为主的笔记小说集。它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以下分别简称为《滦》、《如》、《槐》、《姑》、《续》)等五种。  相似文献   

9.
《里耶秦简(壹)》释文仍存在一些失误与不足,《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中可缀合的简牍尚有遗漏,本文在时贤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笔者翻检所及,共八处,提出新的缀合与释文补正意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叁)释文进行校勘,侧重校正原释文的文字误读,缺字的补充问题,使墓志释文更加准确,以便科学利用这批珍贵的出土文史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的女作家蔡琰(字文姬)传世有三篇作品:五言和骚体的《悲愤诗》各一篇,载《后汉书·董祀妻传》;另一篇《胡笳十八拍》(简称《胡笳》),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后朱熹收入《楚辞后语》。文学史家很有些人不相信《胡笳十八拍》是蔡琰所作。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先生作历史剧《蔡文姬》,引用了这篇作品,并写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为在汉代本有可能《楚辞章句》为十六卷本,但是绝无十七卷本存在;六朝时期流传的王逸《楚辞章句》为十一卷本,《七谏章句》等五卷为东汉无名氏托名伪作;初唐始见《楚辞章句》十六卷本;五代、北宋初期始有《楚辞章句》十七卷本。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诏令奏议类·包孝肃奏议十卷》有误,(以下简称《奏议》)已历三勘。一勘于《辨志文会》初集。费德宗所勘有三,(一)张田分类本为三十一门,《总目》误作三十。(二)《总目》据田序驳正《宋志》,奏议当为十卷,此误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加以纠正。(三)以明刻本为据,疑张田编本不是《奏议》全本。二勘于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以下简称《补正》)。《补正》辑录费氏之说,又略加补说。关于奏议的分门编类问题,就费氏推测《总目》分列门数生误的原因,补为:“今合肥李氏刊本,明礼门目录亦误体,集中不误。”关于奏议版本序跋问题补注,明代四种  相似文献   

14.
《楚辞章句》前人皆以为是刘向所定、王逸所注之本,近人或又以为《楚辞释文》是旧本。实际上刘向之时《楚辞》仅初具规模,王逸之后,编者注家或依己意,篇目、篇次、卷数以至注释之语等仍时有变更,而经历代传抄翻刻,至误至疑处自不在少数,故与原来面目距离渐远。则今世之人并不该也不可能以一二例证判定何者为旧本。  相似文献   

15.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30卷,是一部解释经典音义的专著。由于音义与句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释文》也作了大量的句读训释工作,从这方面看,《释文》也是一部解释句读的著作。解释句读是当时时代的要求。句读问题,自汉代以下,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释文·叙录》说:“汉魏迄今,遗文可见,或专出己意,或祖述旧音,各师成心,制作如面,加以楚夏声异,是非信其所闻,轻重因其所习,后学钻仰,罕逢指要。”这段话是说音读分歧的问题。由于音读与句读密切相关音读不同,那么词性也不同,词性不同则词义异,于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已经出过多种版本了。今年又出版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以下简称为《简编》)。这不是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下简称为“三卷本”)简单的删改与浓缩,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7.
今天能够见到的较早《楚辞》传本有东汉王选的《楚辞章句》。王书包含在(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内。后人研究《楚辞》,无不以王选传本为圭臬。王选书共十七卷。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前十卷为先秦楚人(主要是屈原)作品;自《惜誓》而下的后七卷为汉人(主要是西汉)仿作,或悼念屈原,或以“促言体”写出设想的屈原的自怨自伤。研究者多半全神贯注于前十卷,对后七卷大都漠然视之。其实,后七卷往往蕴含着研究屈原不可或缺的材料,特别是对屈原身世的探索。《楚辞章句》卷十三《七谏》系西汉武帝时人东方朔的作品。东方朔和…  相似文献   

18.
《突厥语词典》名词构词附加成分统计研究张铁山《突厥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是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的词典。11世纪古代突厥语文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编写。全书共收词6862条,根据词的语音结构分8卷,各卷分上、下,又分列静词、动词两部分。释文例...  相似文献   

19.
《经典释文》中刘昌宗反切声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宗,东晋时经师,生活的时代可能略早于徐邀,其著作有:《周礼音》一卷(《隋志》作三卷)存于《周礼释文》;《仪礼音》一卷,存于《仪礼释文》;《礼记音》五卷,亡,《礼记释文》存九条,《毛诗释文》存一条;《毛诗音》,不知卷数,《颜氏家训》存一条,《匡谬正俗》存二条;《尚书音》,不知卷数,《尚书释文》存四条。本文材料,采自《经典释文》保存的刘昌宗音切,并参考《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刘音,还有三条为颜之推、颜师古所引的《毛诗音》,共得1052条。去掉重复和一些无以利用考订刘音的材料,最后得有效音切760条。在传…  相似文献   

20.
先秦古书中的文字和意义,屡经转变,阅读困难,所以汉魏以来不少的学者加以注释。唐朝陆德明采摭诸本,搜访异同,编成《经典释文》一部。陆氏所释之书有《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公羊》、《谷梁》、《孝经》、《论语》、《老子》各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加上第一卷《序录》共为三十卷。《释文》即为群书作音。因古代文字多以声寄义,注音即等于注义,如《序录》里举“好”、“恶”、“败”、“坏”等字为例,读者看到所注的音,即知此数字每字的词性各随音变而有不同。虽然他的主要目的在于考证字音,但也兼及字义的解释,可惜为后人删掉不少,如宋代陈鄂校勘《经典释文》的时候,把《尚书音义》中只载形义而不载音的注文多加芟蕹,其音义兼载的,往往存音去义。据今所见敦煌写本《尚书·尧典释文》“毨”字条以下有一百五十条,而今本“毨”字下裁有七十二条,可知宋以后传本被删汰的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