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珍藏的记忆□/刘家乐口述王和利整理我曾是雷锋的上级,彼此接触较多。雷锋1960年1月入伍,4月到抚顺,在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第10团运输连当战士。同年4月,我调任该团政治处主任。雷锋在当年11月被批准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我被提升为团副政委。我和雷锋...  相似文献   

2.
座落在辽宁沈阳市光荣街的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是全国有名的学习雷锋教育基地。在这里安度晚年的离休干部中,有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舞台的张玉敏,有第一个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有第一个说雷锋的朱光斗。日前,记者采访了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话剧舞台的张玉敏。这位73岁的老人,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40年前他扮演雷锋的故事。1948年,张玉敏18岁,刚从哈尔滨第一中学毕业,正赶上部队招兵,于是报名应征,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绿军装。在学校,张玉敏是文艺骨干,常常自编自演一些话剧节目,颇有艺术细胞。到了部队以后,首长看中他是一…  相似文献   

3.
卢卫平 《老年人》2008,(3):14-15
当年,他听过雷锋的报告:雷锋牺牲后,他在活剧《雷锋》中扮演雷锋,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5周年前夕,笔者访问了与雷锋有过亲身交往的“活雷锋”们。 他们中有推荐雷锋从辽阳入伍的送兵人,时任辽阳市兵役局政委的老红军余新元;第一个写雷锋的著名作家、《雷锋的故事》作者陈广生;第一个报道雷锋的原新华社、人民日报社驻军记者佟希文;接收雷锋入伍的经办人、时任工程兵某部参谋戴明章;雷锋第一任班长张兴吉;雷锋生前辅导的学生陈雅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少报刊陆续发表了一些所谓雷锋生前的“恋爱故事”,其对象涉及多位女性。经本文作者深入调查,盖系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这不仅有损于雷锋形象,且对依然在世的其他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此,本刊认为有必要溯本清源历史以本来面目。先以此一例拨乱反正,并飨读者。一张月棋,1938年5月生于湖南长沙,1958年11月中旬,与雷锋同乘一列火车从老家来到地处祖国东北的辽宁省鞍山市,在鞍钢化工总厂炼焦车间当测温工和洗煤工。同她一道来鞍钢的另外两位女青年是杨必华和易秀珍。雷锋因在湖南家乡团山湖农场开过拖拉机,被分配到…  相似文献   

6.
现在,每当我们纪念雷锋的时候,都会看到许多雷锋生前的照片。这是许多的英雄人物所没有的。有的英雄人物留下的照片很少,有的根本就没有。那么,雷锋怎么生前会有那么多的照片呢?人们自然要想到一个人,就是现在已经73岁的老人张峻。是他在雷锋生前拍下了许多的雷锋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刻苦读书、施工训练等方面的二百多张照片。  相似文献   

7.
雷锋当年的引路人黎风在中共湖南省委大院,有一位受人尊敬的黄,她经常向青少年讲雷锋的故事,鼓励青少年做雷锋式的接班人。她叫黄菊芳,今年63岁。许多人只知道她是长沙电业局的退休干部,却不知道她是雷锋当年的引路人。她在遴选雷锋参加工作时,还有段感人的故事哩...  相似文献   

8.
从雷锋说起     
孙寅贵 《中外书摘》2007,(12):73-74
“傻子才是雷锋”、“雷锋就是弱智”,这是某些所谓现代人对雷锋的评价。在这些人看来雷锋精神是背离人性的,人的本性是自私,而付出是要谈回报的,如果不谈回报,谁也不愿自觉地去付出,尽管你倡导、宣传。有些小学生,在智力水平还比较低的时期学雷锋,等到成年了大家都把雷锋忘了。  相似文献   

9.
婵娟 《当代老年》2006,(4):31-31
1963年初,在编辑“学习雷锋”这一专辑时,《中国青年》杂志的一位编辑提出,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他的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赞成。于是编辑部向毛主席发出请求题词的信函,信封上只写着“中南海呈毛主席”,时间是1963年2月16日。  相似文献   

10.
他曾经是耀眼的“学雷锋标兵”,如今是一座冷清的雷锋资料展览馆的馆长。在雷锋逝世后的48年里,他做了47年与学雷锋有关的事。其间,尴尬事也不少:有人买了3000本学雷锋的书,可6000块钱的欠条20多年都没兑现;雷锋像不能上火车,因为“火车是装人的,不能装死人像”……有人质疑他“一个只活了22年的人,有什么可学的?”“大家都向钱看,学什么雷锋啊?”可他从不后悔——  相似文献   

11.
我是雷锋,这一点没错,雷锋的雷,雷锋的锋。虽然我比雷锋叔叔正好晚出生二十年,但是我爸爸给我起了个名字雷锋。我小时候也没有感觉到我的名字有什么不同,但是一切改变从上学那天开  相似文献   

12.
雷锋生前的好战友陈广生,被人称为“宣传雷锋第一人”。2003年3月6日,陈广生来到雷锋家乡长沙,参加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的活动。趁着这个机会,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年届七旬的陈广生,满头华发,身体精瘦,思维敏捷,谈吐文雅。他深情地向记者谈起了当年与雷锋相处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阐述了他对当前学雷锋的一些看法。(一)雷锋于1960年1月8日参军,与陈广生同在一个部队。那时,陈广生已29岁,提了干部,任俱乐部主任。俱乐部的主要工作是组织球赛、演出等文体活动,这使陈广生有了与雷锋多次接触的机会。一次,俱乐部…  相似文献   

13.
吉林 《当代老年》2008,(6):23-23
198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志把“学习雷锋标兵”朱伯儒的事迹材料报送邓小平,请邓小平题词。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段尘封了40多年的、关于雷锋的爱情故事。这个与雷锋短暂生命历程密切相关的神秘女性——王佩玲,沉默了几十年,于今年3月初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0周年之际,首次通过媒体露面,并北上沈阳抚顺给雷锋扫墓。  相似文献   

15.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是一个“共和国长子”式的角色,他代表了“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雷锋在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他其实是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喜爱文艺、写诗、学开汽车、参加解放军,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胡道明 《老年人》2004,(3):18-19
雷锋喜欢照相是出了名的。在他眼里,新生活多么美好,每一天都要好好度过,每一瞬间都值得永久珍藏。雷锋的第一张照片是他读小学加入少先队的那天照的。1954年上学期,品学兼优的雷锋被批准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这是雷锋向往已久的事情。新队员宣誓那天,雷锋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衬衣、蓝裤子,精神抖擞地走进学校礼堂。入队仪式上,新队员在队旗前庄严地宣誓后,辅导员把鲜艳的红领巾戴到了新队员的脖子上。雷锋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无比激动,第一个跃上讲台代表新队员讲话:“我心里有很多话要讲,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是个孤儿,今天光荣地入队了…  相似文献   

17.
见证与坚守 对于别人来说,雷锋可能是一张照片、一本书,或者一个好人,但对张兴吉来说,雷锋是一个聪明的战士、一个热心的战友、一个曾经自己手底下最得意的兵。  相似文献   

18.
雷锋热爱生活,喜欢照像,生前留下了许多张照片。这上下级照片大部分是张俊拍摄的。张俊当年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政治部的宣传干事,他现在已经77岁了,离休前是辽宁省鞍山市司法局的一名干部。  相似文献   

19.
雷锋不忘本     
1958年10月,雷锋从团山湖农场来到鞍钢,当了工人。按说,工资比以前多了,生活条件好了,该置办几件新衣服了。可雷锋还是老穿着那身青布衣裤。有人提醒他说:“这是鞍山,是城市,你总穿着一身旧衣服,太寒碜了。”这样的话听多了,加上每逢参加集体活动,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雷锋觉得自己还真有点“老土”,便萌发了换装的念头。同伴听说雷锋要买衣服,非常高兴,一起陪他去逛商店。在大伙的参谋下,雷锋挑了一件合身的棕色皮夹克,还买了一条蓝呢裤。这是雷锋第一次买这么高档的衣服。第二天,他穿着新衣服参加团组织举办的联欢会。大家都夸他精神…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看到每年的3月5日孩子们上街做好事、青年们入户送温暖,心里总是想起30多年前为了雷锋题词奔忙的同事们。 1962年8月,沈阳部队某部运输班长雷锋同志因公殉职了。他生前牢记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做了大量的好事,人民群众非常怀念他。1963年初,一些报刊先后刊登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和日记摘抄。当时,我们《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难得的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