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方面的费用。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非农就业转移,包括影响选择非农就业的意愿、非农职业选择的能力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为此,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观点 ,它认为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它包括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产生活资料、教育训练等项费用 ,劳动价值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关系到全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性行业,因此教育产业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根本性的;承认经济价值是促进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教育产业化发展的 社会价值主要表现教育的基本社会意义是提高人的素质。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生产过程的体力劳动因素日益减少,脑力劳动因素日益增加,虽然科学知识和专门技术可以部分来自于直接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但是教育在这方面的功能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通过改变劳动力的劳动形态,增加一国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和脑力支出的比重,使劳动者从只有简单劳动的能力发…  相似文献   

4.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歉育投资的经济效果的计算,它是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重要内容。教育投资效果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在教育的过程中,劳动占用、劳动耗费同教育成果之间的对此关系,称之为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评价和计量,根据劳动价值论,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由于教育的劳动成果不是物质产品,而是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故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的评价标准应当是,在同等质量条件下,人均教育费用的降低,或者是用同等数量的教育经费,能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人才。这适用于各类教育。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恒新的问题,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例较高,虽然吉林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仍是制约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下大工夫,要坚持抓好基础义务教育工作,政府也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机化率和良种普及率,同时应转变思路,在努力培育劳务市场的前提下,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从标准英语的动态性可以看出中国英语变体的存在性和其自身的动态性。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是不可分割的、连续的,区分二者的标准是动态的。中国英语的动态性在词汇和篇章方面都有明显表现,在英语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以社会再生产活动以及为此而进行的资源分配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对此,谁也不会有甚异议。社会再生产首先是在一方面使用或消费物质资源;另一方面生产物质资源这样的反复活动中进行的。在所谓产业社会中,这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迂回度正在不断提高,物质资本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而且在质量上也不断体现为高度技术化了的东西。并且,在支配物质资本的主体——劳动力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表现为接受更高的教育。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准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提高了劳动力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活动,其传播的过程模式由一些要素组成,包括教育者(传播者)、受教育者(受众)、教育内容、教育媒介和信息反馈等。这些要素是动态性的变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传播的效果。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德育及其传播过程应加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研究,采取恰当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国外大部制改革是多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推进过程主要表现为改革启动的权威性、改革原则的动态性和改革策略的渐进性等三个特征,其内容主要表现为宽职能的大部门架构、高效率的整体性协调机制和大范围的公共服务供给等三个方面。与国外大部制改革相比较,我国大部制改革既具有共性的内容,也呈现出中国国情的个性特色。国外大部制改革的经验对推进我国大部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因素等的总和,它反映了劳动力质的差别。人力资本是由投资产生并由使用者按某种价值衡量标准量化并可在劳动力市场上按市场规划进行评估的能力和技能。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的内涵进行了诠释:(1)人力资本体现出在人身上,表现为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2)假定人的素质既定,则人力资本可表现为劳动人时,即参加工作的劳动者总数与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时间;(3)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力投资获得的,因而,人力资本在货币形态上表现为提高人力素质的各项支出,如教育和培训的支出等;(4)人力作为一种资本,其投资者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必须取得相应回报。人力作为一种生产能力,已经远远超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拥有1.5亿有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理论上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因此城乡比较利益差距的拉力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但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也奠定了农民工工资较低的现实基础。一些外企和个体私营企业,产生了无限利用廉价劳动力,拼命赚取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动机。但劳动力的再生产不同于一般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具有特定的要求。突破或者接近这个底线,将造成劳动力回流农村的后果。劳动力回流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但从总的趋势而言,是城镇化进程的倒退。因此,善待农民工,确定合理的工资标准,不仅是保护农民工利益的需要,也是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准确理解和掌握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和熟练劳动等范畴,运用比较和规范的方法分析复杂劳动及其相关问题。分析认为,复杂劳动是就劳动力形成过程的特点而定义的,创造性劳动是从劳动的作用结果而言的,熟练劳动是以同一劳动过程的重复次数为条件的。同时认为,复杂劳动不是创造性劳动,也不是熟练劳动,更不可能是简单劳动的成千上万倍;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创造性可能很不相同,应当重视发挥创造性劳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陷阱是指当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阶段时,农业就业比重将相对稳定。发展中国家会提前陷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转移了,农业就业比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应对此问题对策是尽快实施农地规模化经营战略,顺利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产权是资本要素所有权。资本要素包含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按资本要素分配,就是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共同分配劳动成果,“按劳分配”是按资本要素所有权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工资是劳动力价值补偿,不属于“分配”范围;明晰产权关系,就是要明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关系;明晰劳动力价值补偿和“按劳分配”的关系;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山西省忻州市670组农村劳动力的截面数据,考察非农活动参与率与性别、收入、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土地数量的关系,并运用Logit模型估计农村劳动力分化不同动因的各自影响程度及其综合作用下的分化程度,然后依据分化程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概率。实证表明:非农收入是农村劳动力选择参与非农活动的最主要动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土地数量对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非常显著。按照分化程度与转移可能性的数量关系,可将农村劳动力划分完全转移、一级潜在转移、二级潜在转移以及农村必需劳动力四个类型,并可模拟得出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概率。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之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必须加强劳动力权的法律保护,即把过去重点保护劳动者就业与工资薪金收益的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权利,转变到重点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力的发展与再发展的权利上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本来就是价值的源泉和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劳动者分享剩余具有正当性,也是其劳动力发展权的实现,对劳资双方合作共赢都有利。我们应当通过完善劳动法、公司法、有关再分配的法、教育制度和工会法等,来加强劳动力权的保护,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使劳动力权人与财产权人实现共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是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它应当以劳动的价值为基础,应当通过竞争过程形成.这样才算揭示了社会主义工资的特殊本质,才算说明了社会主义工资是"和谐工资",进而才能说明和谐社会,相反,用劳动力价值范畴就错解了社会主义工资的本质关系,这样既不能说明"和谐工资",又不能说明和谐社会,反而会诱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成长对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集群产生的规模效应带动了中心镇的发展,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中心镇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供了出路。通过以广州市番禺区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走向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和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产业集群与中心镇建设和农村人口转移相互促进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 ;但是 ,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 ,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 ,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 ,从方法论层面看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 ,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无论是劳动价值还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只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界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第三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人类天生赋予的、意识决定的,意志与理念决定价值的存在与否。马克思通过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批判,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代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新的内容和意义,而在当前发展中继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