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不反对封建制度吗?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谈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曾有这样一个论断,(?):“当一定的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之时,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里面受到损失的那些人,也会赞美这种生产方式”。[註一]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战争不具有反封建制度性质的同志,几乎都引证了恩格斯这一论断,作为自己的一个主要论据。这些同志说,这个原理适用于所有的阶级社会;在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农民不是反对封建制度,而是“赞美”封建制度,文献上所说的“民乐其业”就是一个证据。怎样理解恩格斯这个论断呢?怎样理解“民乐其业”呢?恩格斯这个论断和“民乐其业”这个记载是否能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战争不具有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说: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水浒传》正是一部以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革命为题材的英雄史诗。它真实地、艺术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农民革命队伍的形成、发展壮大和失败的全部历史过程:深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但近几年“质疑”论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早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持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清匪反霸到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坚持群众  相似文献   

5.
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认为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只能是劳动人民自己的革命领袖和思想家们的思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进步历史作用,批判“四人帮”鼓吹的“法家爱人民”的谬论,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认为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只能是劳动人民自己的革命领袖和思想家们的思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进步历史作用,批判“四人帮”鼓吹的“法家爱人民”的谬论,都有积极意义。一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长期激烈的阶级斗争,是由被剥削者同剥削者之间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所引起的。依附在封建所有制这张皮上的地主阶级进步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归根结底是为其所属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有人认为,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部分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他们说进行革命的新兴地主阶级在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还没有形成特殊阶级的特殊利益,因此可以代表反对奴隶主统治的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这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为反抗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曾举行过大小数百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其规模之大,为世界历史之所仅见。其间,有不少农民起义领袖,先后在一定时间内,曾在局部地区建立过政权。这种政权属什么性质呢?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上凡农民建立的政权,“一开始就是封建性的”(孙祚民:《在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运用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载《人民日报》1964年2月7日)。笔者以为,此说,在理论上和史实上,都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8.
义利之辨     
近年来,常见报刊上有人把“重义轻利”溢之为“封建主义”,不禁愕然。什么叫“封建主义”?——地主阶级的剥削方式。难道“重义轻利”是封建剥削吗? 有了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就必然出现它的对立物。“义”恰恰就是这种对立物之一。认为利是“封建主义”的同志所持的论据大致有三:一曰“义”这一范畴产生于封建社会;二曰它见之于孔孟著作;三曰见诸封建道德。我们认为,“义”这一范畴在封建社会以前就有了。它属于上古流传下来的民主精华。不能认为凡是产生于封建社会的东西都是封建主义。在封建社会,“义”是受剥削受压迫的人们与封建统治阶级以及其他坏人作斗争的一种道德武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毛主席早已明确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①这是我们研究农民起义原因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四人邦”为其篡党夺权需要,大搞影射史学,妄图把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歪曲成农民为反对奴隶主儒家复辟路线的统治。在这个问题上,也必须拨乱反正,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著作中作过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历代的农民,就在这种封建的经济剥削和封建的政治压迫下,过着贫穷困苦的奴隶式的生活。农民被束缚于封建制度之下,没有人身  相似文献   

11.
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它的创作思想是什么?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不少研究《水浒》的人认为,施耐庵写《水浒》是为了歌颂农民起义,总结农民革命的经验,甚至称这部书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施耐庵写《水浒》是站在地主阶级招安派的立场上,把小说当奏折,为皇帝和整个地主阶级如何绞杀农民起义出谋画策的。我们知道,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激化的必然结果。“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象秦、汉、隋、唐、元、明等著名的封建王朝,都是被农民起义的革命风暴所摧毁。因此,  相似文献   

12.
试论明清时期官府和宗族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社会的官府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行政机构,它的政策和措施反映了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宗族是一种以血缘为组合形式的社会共同体,在封建社会宗族组织是地主阶级藉以控制农民的手段之一。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地主阶级控制农民的四大绳索。因此,官府与宗族的关系是研究封建社会之治乱所不能不涉及的问题。过去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研究得较多的是二者关系中互为支持的一面,全面地、系统地分析二者关系的论文尚属少见。明清时代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官府和宗族的关系的复杂性已充分暴露。探研官府与宗族关系的二重性,以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本质是本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对这一观点,我想依据明代农民战争的史实,略述管窥之见.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了明代,已进入它的后期,与以前各期相比较,显出了诸多不同之处: ①生产力的水平已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在封建社会内部开始生长,封建制度趋向衰落,封建贵族和开始发展起来的商业资产者,对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巧取豪夺,使被剥削阶级,首先是农民阶级走向破产.  相似文献   

14.
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农民战争,则是这种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自从我国历史一跨进封建社会的门槛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自从陈胜、吴广举起反对地主阶级的第一杆义旗起,农民战争的烽火就从来没有熄灭过.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仅有的,它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社会调查研究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他的一个著名论断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丰富和宝贵的社会调查研究新思想。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四人帮”之后,许多同志发表文章,对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皇权主义问题,重新展开了讨论和争鸣。目前,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问题。一、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对于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即农民皇权主义的概念问题,有不同理解。姚雪垠同志认为:凡是起义农民领袖不能“摆脱帝王思想或皇权思想。他们或者是希望自己称王称帝,或者是拥护别人称王  相似文献   

17.
前言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具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特点,就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动员之广、威力之猛,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红旗卷起农奴戟”,“敢教日月换新天”。自从大泽乡一声惊雷,震垮了第一代封建王朝,直到太平军横扫妖魔,揭开了民主革命序幕。两千年中,在苦难中不断觉醒的革命农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不仅对奴隶主残余的复辟活动和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实行了猛烈的武器批判;而且,针对以孔孟之道为核  相似文献   

18.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名著《矛盾论》中提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断。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我们深入地领会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正确评价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是我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权力的革命。在这场革命进程中,封建统治阶级在残酷镇压的同时,还利用糖衣炮弹腐蚀瓦解革命队伍,这是地主阶级反对革命的一个重要手段。李自成农民军与地主阶级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李自成农民军反腐蚀的经验教训,对于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林彪“诱:以官、禄、德”,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拉拢和腐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这样一个伟大的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只有伟大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指引我们无往而不胜。对此,毛泽东同志作了科学的概括:“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33页)这一论断总结了中国革命的根本经验,是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战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值此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十周年之际,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这条历史经验,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