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现观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为什么发展、靠什么发展和怎么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它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促进了执政理念的整体跃升,推动了根本宗旨的充分展现,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立党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发展创新成果。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主题,规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任务,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规律。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先进性建设全局,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人用人,建设能推动科学发展的基层组织,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洁  李炳毅 《社科纵横》2007,22(1):142-143
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治校理念和方略。论文以传统和谐文化为切入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论述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尚明瑞 《社科纵横》2010,25(10):49-50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如何才能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是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基础;其次,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关系是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最后,切实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是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按照"十一五"规划,上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养老服务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不断完善政策,强化管理,拓展服务,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把南宁建成有强大创新动力和雄厚创新实力的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飚 《创新》2007,1(1)
<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2007年为“创新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方位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用创新办法推进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华同旭 《探求》2007,(1):75-78
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是广州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广州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工程。广州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把创建教育强市纳入发展大计,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构建了适应广州经济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防治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贤 《社科纵横》2005,20(5):11-12
本文对甘肃防治土地荒漠化现状、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防沙治沙工作,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社会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及有效化解矛盾,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由于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展开,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为根本途径,即必须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建设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生态城市研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引起的区域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退化,人们对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反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进行了反思,重新思考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城市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0.
在杭州市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杭州湖北商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正规化建设为抓手,坚持文化建会理念,突出服务会员和合作发展两个重点,团结务实,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整体上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核心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要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之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它主要由科学发展观、执政党建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创新型国家建设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论等"一观七论"组成,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形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统领作用."一观七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最鲜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强调和谐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在实践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道路,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廖开泉 《社科纵横》2010,25(9):13-14,3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人格也在发生变化,为此要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统领政治人格的重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笔者认为,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改革发展思路,呈现出十个新的亮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思路、实现节约发展、形成合理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注重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张利涛 《创新》2021,15(4):22-34
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是贯彻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夯实"中国之治"社会基础的必要举措,也是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青年个性特征从保守到创新、从顺从到自我、从孤立到合作的转向,对社区治理理念与方式方法更新、提高公众参与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都具有积极意义.民族地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独特性,经调查发现,青海省存在个别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强,相关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推进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要以组织建设为统领,提升党建对社区治理的引领力;以扶植社会组织为抓手,丰富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载体;以培育公民意识为关键,提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以健全机制为保障,畅通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陈苹 《探求》2006,(Z1):91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贯穿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个层面.当前,在实践中必须把握三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与产业空间优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在空间扩展上最大的进步,是快速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主导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制度的力量、政策的引导、产业的推动,将城市的主城区、郊区以及郊县纳入到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之中。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共进,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走上土地、资源节约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宏观调控是根本措施,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当前,基于"二元结构",我国实行的是混合的宏观调控模式,即将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进行了有机的统筹协调,这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党的十六大上,我国提出了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的宏观调控目标,印证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理念,即我国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又好又快,基本目标是稳定,关键目标是平衡,这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系。宏观调控的最终价值,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定位于促进和谐的核心理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为此,我国的宏观调控应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有效及高质量的供给,在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基础上,界定并发挥有限政府的作用,推进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