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良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的一生政治经历,表现为一种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他从“为韩报仇强秦”到助汉击楚,为刘邦夺天下,但是后来又消极引退。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对这种情况作过不少评论,有的赞誉他的才能和权变,也有的认为他是奴隶主贵族政治立场的转变,还有的说他一生始终坚持本阶级的立场。而笔者认为,无论是权变还是阶级立场的坚持和转变,都与张良一生的价值观的取向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忽略了这一点,便难以把握住这个历史人物的政治命运。价值取向即价值目标的选择,它实质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的问题,它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对一定的价值目标的追求,是历史主体把自身的需要转换成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功利目标。张良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是极其复杂的。他不但有物质的价值追求,而且有精  相似文献   

2.
冯道是五代时期著名的人物,在好几个王朝中担任过要职。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坏,是个无廉耻的小人,是奸臣之尤;有人说他好,好得像菩萨,可以与管仲、狄仁杰比肩。本文对冯道持肯定态度,认为正确理解冯道,必须破除愚忠观念、消融华夷之分、客观评价《长乐老自叙》。冯道长期受到重用,是因为他是一位乱世的杰出政治家。  相似文献   

3.
在李大钊的大量文章中,对众多中国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李大钊认为,历史上的英雄是由时势造就的;伟大人物也是在实践中求真知,长才干。他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分阶段评价一个人的漫长一生,并把历史人物的评价融入历史过程之中。李大钊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他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认为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和变迁全为人力所造,决不是几个伟人。李大钊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功过是非、褒贬抑扬依据于客观历史事实。李大钊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值得史学工作者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关于吕不韦其人其事,历来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吕不韦是一个大投机家,是大搞复辟的反动集团的代表头子;有人则认为吕氏是一个非常不起的人物,说他对秦统一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有论者从《吕氏春秋》中寻找出所谓吕不韦反君主专制的思想来。那么,历史上的吕不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本文试作论述以引玉见。  相似文献   

5.
论韩信     
韩信是西汉建国初期的三军统帅,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积极参加秦末农民大起义,在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建立西汉王朝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中,起过重大的作用.历史上把他和张良、肖何称为“汉初三杰”. 可是,对于这样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在十年浩劫期间,“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对韩信更是横加污蔑.本文拟就韩信的戎马一生及其终局,做一简要评述,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正>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历史人物。对他应如何评价?史学界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建党前后的陈独秀究竟是什么人?有人说他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人说他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还有人说他是资产阶级民  相似文献   

7.
张良论     
张良是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但对其全面剖析和评价不够。张良在博浪沙刺秦,为韩报仇失败后,后知遇刘邦,为西汉建国立下不朽的功勋。其中有辅刘邦入关灭秦、劝阻刘邦入居秦宫、使刘邦摆脱鸿门之险、使刘邦在楚汉相争中反败为胜、劝刘邦以权宜之计驾驭韩信彭越等人、赞同建都长安、谏阻易太子等举措、谋略,为汉室立下了功绩。这都与张良足智多谋,忠诚于刘邦等优秀品德有关。总之,张良是一位很有品德修养,多谋善断,光照史册的政治家、军事家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同的史学派别,其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把这个人物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下,看他对其所处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看他对历史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对阶级社会里的历史人物作这样的判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分  相似文献   

9.
论英雄品德     
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对英雄品德的专门研究,有关观点散在于对历史人物的具体研究过程中。有人认为英雄品德至善至美,白璧无瑕;有人认为英雄品德卑鄙恶劣,不可救药;有人则认为英雄品德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之别,好坏之分。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为推进英雄人物的科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同的史学派别,其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把这个人物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下,看他对其所处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看他对历史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对阶级社会里的历史人物作这样的判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即阶级的分析和历史的分析.因为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阶级,都是在一  相似文献   

11.
吴汝纶的思想及其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关系密切,但又和严复的思想大相径庭的古文家,他就是清代文坛上后期桐城派的领袖吴汝纶。由于他在晚清文坛上的影响,所以学术界在论及近代文学时,常常提到他。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提倡西学的“新人物”;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欲废尽中国典籍”的“崇洋分子”;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云云。笔者认为这些看法都未必恰当,或不太全面。本文试从当时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中,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恢复自由后,开始接受媒体和专家学者的采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张学良口述历史.张学良口述历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谈历史人物占有较大的比例.张学良评论历史人物,既不像一般政治家那样强调政治,也有别于学者的咬文嚼字,具有鲜明的个人的独到见解:他注重实际,评论人用事实来说话;他强调做人,看人不以成败论英雄;他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标准;他认为兼具雄才大略者,才能得天下.张学良对中国近代史上诸多人物的评论,对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博浪沙》石碑位於原阳县东关秦时张良狙击秦始皇处。秦始皇统一中国後,采取不少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他的暴虐统治也使生产遭到破坏,不断引起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18年,他东巡至博浪沙,韩国贵族後裔张良结力士暗怀大铁锥隐於道旁。当秦始皇车辇到跟前时,用铁锥袭击,误中付车,秦始皇幸免於难。张良逃跑,投奔下邳刘邦。张良谋刺秦始皇虽未成功,但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在《史记》、《前汉书》上均有记载,後人把张良当作英雄来进行歌颂。李白诗:“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历史上有着"以身弑秦的任侠"、"运筹帷幄的谋圣"、"独善其身的智者"等多重文化形象。其历史文化形象的多重性首先源于其社会角色的多样性。文章拟从张良的角色转变来考察其历史文化形象的差异,并对文人笔下张良文化现象进行探讨,探究张良历史文化形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卢梭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学者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也有人指责他是极权主义的先驱。根据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他希望人民能够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这并非极权主义学说的主张,可是他的学说却遭遇了极权主义的尴尬。当然,卢梭的政治哲学确实包含一些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因素,包括公意的概念、主权的至高无上以及由投票引发的问题的等,本文旨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一澄清,还原卢梭自由主义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6.
《史记·留侯世家》叙写汉初三杰之一张良一生行状,塑造了一个为“为帝者师”的“画策臣”形象。因有此篇著名史传文学作品,张良遂成历代智囊人物的共名而流芳千古。 按照《史记》逐年叙事的撰作体例,这篇人物传记先叙张良的家世和青年时期事迹,再写张良加入反秦起义及在楚汉相争中归汉并成为刘汉谋主,最后叙写刘汉帝国建立后,张良为巩固刘汉政权的种种谋画和已身的远祸自全。  相似文献   

17.
人是复杂的,伟人尤其复杂,瞿秋白则是伟人中更为复杂者。他在《多余的话》里用“二元人物”这个说法对自己的意识、情感、气质、人格的复杂性作概括。有人据他的“二元人物”论说他“连一点无产阶级的影子都没有”,有人说“二元人物”论是“自首的思想根源”,有人则给予完全的肯定和赞扬。这些人政治立场不同,对瞿秋白的爱憎不同,但有共同处,就是把瞿秋白的复杂意识、言论、情感都简单化了。为正确认识瞿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399年)是古希腊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有的著作称他是西方的“圣人”,我不敢苟同;有人把他说成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也缺乏说服力.为了对这样一位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给以正确的评价,我想就苏格拉底的政治立场和哲学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曾这样高度评价黑格尔:“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①然而,对他美学思想的评价,在美学界却有分歧。有人认为,黑格尔美学集德国古典美学之大成,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来源之一;也有人认为,黑格尔美学仅仅是他的神秘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一个环节,美学理论成就远不如康德,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来源,其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②理解不同。笔者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对黑格尔美学作了一点…  相似文献   

20.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一场真正伟大的革命,是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革命不仅扫清了国内的封建秩序,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斗争。伴随着法国革命,产生了一位叱咤风云、威震世界的人物,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象拿破仑这样的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拿破仑的论述。一个半世纪以来,出版了许多关于拿破仑的历史著作。关于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吃人妖魔”,对他恨之入骨;有的称之为“天神”,对他顶礼膜拜,显然,这些观点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