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相关论著中也提出了这一重要思想,但是后人在马恩的基础上去理解和阐述这一重要思想时,却争论不断,因而在笔者看来,要想正确把握马恩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回到马恩的语境中理解它的内涵;其次,需要把握这一论断的目标;最后,需高瞻远瞩,理清这一论断实现所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斯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提出了马克思哲学的非本体论性质这一著名论断.斯密特的这一论断触及到了马克思思想的基本性质,却又因为对本体论反思的失足,最终导致从批判本体论出发复归于对本体论的隐性捍卫.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终结了西方旧人本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论断.马克思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提出新人本主义,转向了马克思的科学结论.对人的本质命题内在逻辑构架和历史演进线索的破解和整体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新旧人本主义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周来祥美学思想在90年代出现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的理论意义,指出这一转变的背景,是带有浓重黑格尔色彩的周来祥美学内在的两个根本缺陷--由黑格尔过于浓厚的目的论色彩和它回归式的封闭性.90年代周来祥美学的自我超越正是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的,从美学层面上思考与把握现代社会与历史,则成为和谐论美学解决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的契机,最终导致周来祥美学思想开始了从"体系时期"到"后体系时期"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在某种哲学的体系中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对文艺问题进行某种哲学的讨论,这并不是到马克思才有的。这样一种具有哲学高度的美学思想,在古希腊时期就早已出现了,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马克思美学思想同这些美学思想的区别,不在于有无哲学高度,而主要在于各自哲学基础的不同。那么,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讨论中主要提出了两种意见:一是蔡仪同志提出的认识论(反映论)说;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时空观区别于旧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关键在于,不是把时空看作纯粹外在的与人无关的存在,而是坚持时空的社会历史性.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马克思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如同国民经济学家们想象的那样一种超时空的非历史性存在,而是在一定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中的存在.也就是说,马克思摒弃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化的论断,科学论证了它的必然性和社会历史性.这一论断对于深入把握当今社会的本质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多种观点,学者们要么全面关注其美学思想的中国传统,要么关注其西方哲学精神,要么强调其中西合璧的思想特色,要么突出其所受庄子哲学的影响。综合考察,宗白华美学思想是中西古今思想相互融合的结晶,而其核心精神则是佛学思想。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对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体系及特色的认识,有助于对宗白华美学的主体风貌、精神特质、现代意识、科学思想、时代精神等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他关于市民社会是"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论断,是对市民社会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市场经济社会中全部物质交往关系的总体把握.在马克思那里,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交往关系只是全部社会物质关系的本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却遭到不同立场研究者们的误解.只有消除这些误解,才能发现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中蕴含的巨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教育没有关注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仅仅理解为量和广度上的.完整的人是摆脱了拥有感的人,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全面与片面,有助于抵御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今天,揭示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切中市场经济社会现实中的人的发展问题,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深刻丰富的美学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基础。这一点,国内美学界似无异议。倘再深化,具体化,分歧就来了。五六十年代的美学讨论,主要从认识论(反映论)的角度,即主要以反映论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探讨美学基本问题,取得显著成绩,形成几大学派。近来又有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主要不是认识论,而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提法,对于突破仅把美学局限于认识论的传统,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但我认为,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补充,似乎才更全面。——其基本点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看作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克思早期美学思想,我们必须从这种思想的最早源头入手。我们不仅要从马克思本人最早的文字作品中去探索,还要到他生活的环境中去寻找一些影响他的美学思想的精神因子。 马克思本人写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是哪些人对他的美学思想产生过重要作用,他读过哪些人的著作,他受过什幺样的文化思想教育,这对于研究马克思早期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方面。一个人的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某种思想上的转变也不是一夜之间突发的,这里有着深层的精神土壤和思想种子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有没有美学体系,这是一个尚待探讨的问题。但他们有自己的美学思想,却是无可争议的。在劳动学说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劳动创造了美”。稍加留意就会看出,他们有关美的论述,都是这一命题的阐发,都和这一命题一脉相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命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纲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一种研究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新的路径,即思想史的路径,主张从思想史路径来把握马克思的哲学.本文结合大量的思想史案例,指出了思想史路径在当代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在三个方面上的合理性,这种路径可以使我们更为通透地把握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并且在思想史的比较中可以激发研究者的理论想像力,从而呈现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另一方面,本文根据马克思本人思想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指出了思想史路径的局限性.正是通过对思想史路径这一正一反的全面考量,从中发现马克思真正的当代性之所在,理论与实践的互文关系和总体视角是马克思在思想史中的独特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当代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将实践观点引进美学领域,得出"劳动创造了美"①这一光辉论断,从而确立了美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这是马克思对于美学发展的一大贡献.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是在对黑格尔美学中实践观点的批判、继承与改造中产生并形成的.实践观点,在黑格尔美学中已经显露了它的萌芽,并开过几朵娇嫩孱弱但却清新艳丽的小花.一在马克思主义以前,黑格尔是唯一将历史和辩证的方法统一运用于历史生活和意识现象(包括哲学、宗教与艺术等)研究的哲学家.这种方法的运用,就为他一系列天才猜测和深刻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早在1806年成书的《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就得出了人的自我产生是一个过程,人是其自身劳动结果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是马克思在《1843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来的一个思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一思想?理论界有一种近乎定论的看法,即把它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等同起来.苏联学者巴加图利亚在《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中认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原理同‘生产关系决定国家’的原理大致相同,而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所达到的结果,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是相同的”(《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第23—24页)。国内绝大多数马哲史教材、论著也基本持这种看法.然而,具体研究《手稿》,我觉得“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不仅在涵义上不同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且二者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视角都各不相同.抹煞这种不同,把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既模糊了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思想特色,又妨碍人们对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逻辑的具体把握.因此,对这一命题重新作具体的辨析,。  相似文献   

16.
在诠释者们认定马克思是新的思想“开启者”时,总是夸大其对于西方思想传统的“断裂”,此种学术路径以马克思来审视其“前史”与“后史”,这就成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格义”方案.S.H.里格比以“反向格义”的方案,将马克思哲学研究植入人们并不熟悉的“芬格兰思想”中,通过“四个阶段理论”与对历史主体“人的能动性”、“历史进步观”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生产力决定论”并非独创,并展示马克思理论创造有着深厚的“思想史背景”,从而使我们摆脱“唯生产力论”的机械理解,更好地把握历史辩证法的“主客体向度”.作为“反向格义”的思想史研究路径,急切地需要突破“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这将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的思想主旨和扩展其研究路径以及在规避“学术限度”中提升“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哲学反思中,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又不能不涉及到马克思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搞清楚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思想实质,从中引出合乎逻辑的历史观结论,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研究,决不是无关宗旨的“琐事”。本文拟就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美学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无疑标志着人类对于美学研究的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而马克思写于巴黎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点又为美学界所广泛认同。因此,《手稿》在上世纪30年代,因被发现引起巨大的轰动,80年代则引起进一步研究热潮也就不足为怪了。蒋孔阳先生同样高度重视对《手稿》的研究,他精辟地指出:“我认为,马克思新的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都诞生、孕育和形成于《手稿》之中。”因为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运用辩证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第十条中,马克思把"人类社会"作为其"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石."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1].不过在以往学界的理论探讨中,这一论断的思想内涵未能得到应有的阐发.我们认为,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键点,需要结合相关文本进行仔细辨析.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总结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新经验、新趋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的思想,是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马克思在许多文献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