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史料对石砫女土司秦良玉生卒年的记载不一,经过比对朝鲜文献可知秦良玉生于万历十二年,卒于顺治五年,享寿65岁;大约明代开始马氏土司就开始构建先祖汉人身份,以掩盖自身的"蛮夷"身份标签。但在构建马氏土司先世世系之时没有注意到时序合理性问题,致使出现较大漏洞,入清以后,土司后人调整了石砫土司先祖的世系排列,从而使之"合理化";石砫土兵参与援辽征调,抵达通州的准确时间为万历四十八年五月,从四川行军至通州的时间约为5个月;在石砫土兵之中,存在为数不少的苗兵。  相似文献   

2.
论秦良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良玉是明末四川的一员女将,是一个存四川地区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文艺作品中,不乏见以秦良玉为题材的篇章,然而专门论述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却不多。郭沫若同志在歌颂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的时候,曾经联想到秦良玉,为宜宾赵一曼烈士纪念馆题下了这样的诗句:“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后来郭老又在《四川日报》上发表题为《关于秦良玉的问题》的文章,进一步指出:“秦良玉这个人物是不好完全抹杀的。”“要称秦良玉为‘巾帼英雄’,似乎也还不  相似文献   

3.
果亲王赴泰宁及其“七笔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清雍正以后,有关果亲王赴四川甘孜州乾宁事以及他的诗作“七笔勾”,无论是文字还是口碑记述均正误混杂。如:一曰果亲王赴泰宁看视七世达赖后,还亲自与章嘉呼图克图一道送达赖到西藏。二曰果亲王送达赖返回打箭炉后,在明正土司官邸留住了很长时间,并与明正土司的公主相爱情深,生得二男,乃拆其果字为甲木,成为尔后明正土司“甲”姓和木坪土司的“木”姓。三曰康定头道水瀑布的“小天都”三个摩崖石刻大字系果亲王所书,宗古也有他的手书石  相似文献   

4.
土司制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官”与“土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官”一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词语,宋代开始成为统治少数民族的官职、官员的称呼。“土司”一词的原意是指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府衙门,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土司”分为文武两个系统。明代中叶以后“土官”与“土司”被混同了起来。土司制度是以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机关——土司为中心而实施间接统治的政治体制,因此它不应称为“土官制度”,而应称为“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5.
抗金名将岳飞,他率领“岳家军”将士,南征北战,平息游寇、镇压义军、北伐伪齐、抗击金兵,并“大小数百战,未尝败北”。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和岳飞这位“致远之材”善为将、善用人分不开的。他要善用人,善知才,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岳飞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高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 问题的提出 清代四川西北部,今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理县、小金县和金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屯制”,在《清史稿·土司传》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以上各土司外,有理番厅(古维州,今理县)之杂谷脑屯、乾堡寨屯、上孟董屯、下董孟屯(应更正为下孟董屯)、九子寨屯,懋功厅(今小金县、金川县、丹巴县)之懋功屯、崇化  相似文献   

7.
一、土司制度的延续 辛亥革命后,彝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延续未变,所有土司、土目仍保留清代建制,“夷务费”照样拨发。根据民国元年下川南三边屯务调查员的报告,有些地方的“夷务费”还有增加。仅雷波、马边两县所属土司、土目的“夷饷”就增发了二千七百八十多两①。此后,由于四川军阀混战,曾一度形成“省款断绝,抚夷费用,无从筹集”;割据上、下川南和建昌道的地方军阀,只管“勒索夷人”,不再发“夷饷”。但对彝族地区仍然是实行“防御和羁麋”的政策,即军事镇压和笼络、欺骗,“以夷治夷”的政策②。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土司研究经过长期的学术积淀,目前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2015年中国的三处土司遗址成功申遗之后,土司研究更是备受瞩目。作为土司研究的重镇,吉首大学的研究一直是走在最前列的。2004年,他们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他们首次提出“土司学”概念,并为其理论架构的搭建进行了不懈努力;2013年,为给土司遗址申遗提供学术支撑,他们组织全校力量,编写了《中国土司文化丛书》(共十一册)。今天,为适应土司研究发展形势的新需要,吉首大学决定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辟“土司文化研究”专栏,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研究、讨论的学术平台。这无疑是一个有前瞻性的决策,我们衷心祝愿这个栏目能够长期坚持,办出特色,最终将其打造成一个精品学术专栏。 本期组织的三篇文章,均涉及土司文化研究基本的理论方法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有两篇文章专门探讨土司制度的终结时间。杨庭硕《对土司制度终结的再认识》指出,土司制度的终结时间,应以专制度政体的结束时间为参照,中国土司制度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已经宣告终结,“土司残留”并不代表土司制度没有终结。李良品《土司制度终结的三个标志》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以后,我国国家政治体制发生更替,民国政府解除了土司的义务,各地土司的政治、经济、司法特权完全丧失,这些均标志着土司制度的终结。还有尚晴的一篇题名为《历史记忆与家族建构——以湘西田氏土司后裔为中心的考察》的文章,利用新的方法论,专门讨论土司后裔在土司制度终结以后,为唤醒家族记忆,重续家族“传统”而做的种种努力。 本期的三位作者,既有资深的学者,也有在校的研究生。我们的栏目,不强调作者的资历,而看重文章的质量。欢迎海内外学者奉献佳作,共同把“土司文化研究”专栏办好。  相似文献   

9.
南戏是流行于湘鄂土家族地区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颇有影响的剧种。在鄂西八县、市曾流播城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与当年容美土司的戏剧活动有何关系?它与汉戏又有怎样的源渊?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正于方家。一、南戏的特点、源流“南戏”一名,一般认为是取“施南”之南,故南戏又叫“施南调”,“施南”的来历,是指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改鄂西十八个土司世袭制为流官制,设六个县,成立府。并“沿用施南土司”(司治设在宣恩县)叫施南府。过去,有人认为南戏是从湖南流  相似文献   

10.
整理秦良玉研究资料的时候,在重庆市文史中心查到清道光时《石硅直隶厅志》有瞿颉所写关于秦良玉的四首词“[金缕曲]于役石硅谒秦夫人庙四阕”。从秦良玉死后,文人题写秦良玉的诗、文为多,词和曲则很少见到,故觉得很珍贵,于是进行了抄录整理,并在《历代巴渝词曲选注》(新  相似文献   

11.
(一) 清承明制,在广西仍分设土司,鄂尔泰在雍正四年奏称“广西土府、州、县、峒、寨等司五十余员,分隶南宁、太平、思恩、庆远四府。”这些土官士目是宋代狄青征侬智高时和明代王守仁征田州时所留设的,分布在广西的西南、西北和西部一带,尤以在靠近越南的太平府的西南一隅最为集中,这里主要是壮族聚居的地方。土官土目享有世袭特权。清雍正二年谕四川、陕西、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督抚提镇说:“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每于所属土民,多端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艹徒)。甚至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雍  相似文献   

12.
胡羽 《华人时刊》2007,(1):30-33
在环球风险投资业界,有这样一位从理论物理学转而研究应用科学、从高科技研发跳槽到风险投资领域的“变形金刚”。他,就是一生两次转行竟能两次成功的“华人风险投资教父”,美国汉鼎亚太风险投资有限公司(H&Q Asia Pacific)董事长——徐大麟。徐大麟以四十不惑的沉稳颖智和果敢干练,经过21载的东拼西杀和南征北战,以世界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的风险投资实践经验,把美国汉鼎亚太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为亚太区风险投资的  相似文献   

13.
乾隆朝两金川改土归屯之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朝,两次征伐大、小金川地区。平定土司叛乱之后,在当地驻兵设屯,并将当地藏民改土归屯。这是继乾隆初年黔东南苗区设屯后,又一次大规模兴屯。此事向鲜为学人注意,惟凌纯声先生40年代初在《中国边政之土司制度》一文中略加提及:“四川大小金川土司在清朝乾隆年间两次叛变,至四十一年平定大乱,乃取消土司,改土为屯。”然凌先生于屯政兴起之具体情况,未尝详考。此项史实,旧史未备,兹依档案资料,述其兴起之大略。两金川改土归屯,始于乾隆四十一年,然溯其筹议之始,则起于乾隆十二至十四年第  相似文献   

14.
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有作为之君,对南方各族实行了有效治理。兹分析如下: 1 明成祖经过四年靖难之役即位后,在全国范围内首要任务即稳定政局。而南方当时是遵元旧制实行土司制,各地土司有很大独立性,故不例外,为此: 第一,申严号令,榜谕全国,称“吾为天下君,则天下之民皆吾赤子……令各安心乐  相似文献   

15.
德格土司辖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康、青、藏交叉地带,据藏文文献记载,早在七世纪德格土司的祖先就生息繁衍于这一地区。到了近代,发展成为有德格、石渠、白玉、邓柯、同普(现西藏江达县)五县的康区最大的土司,“其疆域,北至河源与青海界;东至绒坝叉与甘孜界;南至女扒拿山与巴安界;西至觉雍山与昌都界,西北一隅连塔里木沙漠地方。”“所管部落,地广人稠。”从卫藏地区(地区政权管辖区)传入的本教(佛教未传入西藏时的古老宗教),随着常宋时期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涉足,噶举派的接踵而至,其在德格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聚居在湘鄂川黔边土家族先民的社会形态,《土家族简史》(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简史》)有过概括性的论述,认为唐宋时期土家族的经济是“封建领主经济”,实行农奴制;元末明初,土民私人占有土地已经出现,明末清初,土地买卖更加盛行,封建领主经济逐渐“向地主经济转化”。土司时期,土家族聚居地区所建大小土司数十,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个土司,必然各有各自的个性。那么,容美土司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呢?由于前史未详载,本文对容美土司社会形态的考察,主要只能拘限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唐崖土司城址”申遗成功以来,城址艺术价值的发掘与研究却相对滞后。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艺术价值研究》(雷宇著)弥补了这一缺撼.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成果,是系统研究“唐崖土司城址”艺术的第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将城址艺术概括为“选址艺术”“建筑艺术”“石雕艺术”“纹样艺术”等四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环州李氏土司的先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来自四川安宁河流域的安氏土司。但查阅史料,环州李氏土司先祖来自安 宁河流域安氏土司查无实据,可能为后世所附会。其实,彝族李氏土司先祖安讷是在明嘉靖年间被从寻甸调征武定凤氏土司 有功而“功授总管”,得以镇守大、小环州,在环州世袭了前后十六代土官。  相似文献   

19.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清政府授以赵尔丰川滇边务大臣之职,开始了川边改土归流,在政治上,赵尔丰废除土司制度,改设流官管理;在宗教方面,抑制寺庙势力的恶性膨胀;在经济上,禁止土司、头人、寺庙放高利贷,严禁买卖土地,废除土司、头人、寺庙的经济特权,废除无偿劳役和各种杂派,鼓励垦荒,兴厂开矿,改善交通,发展邮政,统一度量衡;在教育方面,发展官学,打破了寺庙对于文化教育的垄断。这一时期,赵尔丰的功劳是第一位的,他对推动川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贡献,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是永垂青史的。宣统三年(1911年),赵尔丰调署四川总督之初是同情保路运动的。面临来自朝廷的巨大压力,赵尔丰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转而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成都血案”的发生,从而最终把自己送上断头台,成为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20.
羌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四川岷江上游的羌族地区,相继推行土司制度,清初又进行了“改土归流”,由此,羌族社会从封建领主制逐渐过渡到封建地主制,成为羌族历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关于土司制度及“改土归流”的性质和作用,史学界、民族学界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措施予以科学地评价。现仅就文献及实地调查材料,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