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望文生义”是翻译之大忌。然而一些初涉翻译的人在翻译过程中却经常犯这种错误。究其原因,我认为大概有如下几种。一、缺乏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翻译家严复说过:“一名之立,旬月踌躇。”足见翻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初涉翻译的人常这样认为,所谓翻译,不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的大意表达出来吗?这种求“大意”的态度结果就导致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率尔操觚,信手乱译,望文生义。例如,有的学生把 1)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成“约翰为人可靠,他一向不吃鱼而且经  相似文献   

2.
一代伟人歌德说过:“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已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影视艺术观念何尝不是如此呢?所谓不同的时代便有不同的观念认识,而这类认识往往为突出一个方面而片面强调影视艺术的一种规律、一种特征、一种历史与时代的制约性。因而,狭隘的影视观念常常是“一元”而非“多  相似文献   

3.
孙君飞 《社区》2010,(23):24-25
虽然成功不全靠运气,但拥有好运气毕竟会快人一步;在竞争激烈的时候。有很多人会首先渴望拥有好运气,这会助人快些脱离困境吧,因为在他们看来。运气是具有神秘色彩的一个词语,更具有难以想像的力量,“四两拨千斤”、“化腐朽为神奇”、“无心插柳柳成阴”之类,大概都可以归于运气好。好运气突然降临,可遇不可求,人无法控制运气,敬请命运之神来眷顾,果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理解王阳明哲学,有必要还原其问题意识——“志圣求道”.“道”意味着宇宙、人生的终极,而“圣人”则是证悟此终极的人.王阳明在遍求博览之后选择了理学的“天理”为皈依.然而,王 阳明在格物穷理时面临着心理为二的困惑:所谓心理为二,代表理以一种现成存在者的姿态被给予人,这意味着理学兼具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终极(“天理”)丧失了其超越性,而沦落为形下世界的现成法则,因此只能为芸芸万象之一象而不复为宇宙、人生之终极.事实上,这一困惑触碰到了理学之“天理”在超越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的张力及困境.  相似文献   

5.
所谓“人欲”,不外乎饮食男女、穿衣吃饭、生老病死的事,是民众求生存、求发展、求富裕的基本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并非与“天理”不相容。“天理”就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作为官吏,无论是讲廉政,还是讲勤政,首先要理解和尊重民众的基本欲望,顺民之欲,富民而治。要“宽以养民,严以治吏”。  相似文献   

6.
许多专书认为“人声”是一种以其“短”而独立存在的声调。“人声”和别的调类的区别凭借音长,别的调类相互间的区别凭借音高。换言之,平上去人四声有两套划分标准。那么,怎样证明“人声”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短调”呢?一些专家称,是调长的对立。可是笔者发现,证明其“对立”的论述与音理不合,所谓“对立关系”不能确立。可行的解释应是,声调是以音高为声学特性的语音单位,人声音节上的声调和别的调类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平上去人”的“人”并不是一个独立调位,而是声调系统中某调位的条件变体。  相似文献   

7.
有寄心常静,无求味最长。儿童擒柳絮,不得也何妨。——《偶成》这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小诗,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袁枚49岁时所写。所谓“有寄”,即有所寄托,有所追求;所谓“无求”,即不斤斤计较得失,不刻意追逐名利,就象儿童擒柳絮,聚精会神地干着,即使不得也无妨。人若“有寄”,就能振作精神,若能“无求”,则会解除诸多烦恼,经常保持心理平衡。“有寄无求”的人生哲学,袁枚写此诗时还只是偶有所感,不料10年后竟成了他  相似文献   

8.
《水浒》的作者为了宣扬投降主义,竭力为梁山泊农民革命的叛徒宋江歌功颂德,说宋江为人“仗义疏财,从而吸引了八方壮士云集梁山”。什么是“仗义疏财”呢?作者在书中说,所谓“仗义”就是能讲兄弟“义气”;所谓“疏财”就是能慷慨解囊,济人贫苦,无贪财之心也。其实这完全是在为宋江涂脂抹粉。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的“仗义疏财”实际上是完全没有的。宋江的“仗义疏财”是有阶级内容的,它不过是为了欺骗人民、出卖农民革命而使用的反动手腕罢了。  相似文献   

9.
《21世纪》2007,(2):30-31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SAT考试并不是进入美国高校必不可少的敲门砖,但是美国一些排名前几位的高校依然要求申请本科的学生提供SAT(美国高中成绩评定考试)成绩。由于在目前中国大陆暂时没设考点,这就给所谓的美国“高考”——SAT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究竟是否需要考SAT?它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何谓SAT?SAT(ScholasticAssessmentTest)中文译为“学术水平测验考试”,是由ETS(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组织的,也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的标准入学考试,简单地说,SAT就是美国高中生所谓的“高考”。但和国内高考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与但丁:三个世界圈的观点分歧 中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即概念世界、摹仿世界、超自然世界。在柏拉图看来,所谓“概念世界”存在于心外,是思想的非物体表现,它是万物的原型,不以人的主观印象和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所谓“摹仿世界”是以概念为原型,它体现真理与概念的相一致。所谓“超自然世界”,由于摹仿世界并不是  相似文献   

11.
孟谦  周明星 《社区》2005,(16):F0002-F0002
“有一处两尺宽的地方可以安眠”,是人们在表述对简陋生活无欲无求时常打的一个比方。然而这却也有一个限度,在很多公共场合,比如社区中、公园里,随遇而“眠”就不对了。首先,这样的长椅不是为一个人设计的,这一躺便无形中站了别人也可享用的“地盘”;其次,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人横卧于此,附近的其他游椅上就不再有人,谁愿意坐在对面端详别人的睡姿呢?除非没办法,除非…是惦记你身上的财物;再有,中国古代的风水先生有一种理论,不能在没有墙的地方睡觉,否则会失去“真气”,看来这也不利于健康呀。小憩时,梦到别人了吗?@盂谦…  相似文献   

12.
缔造了两家全球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说:“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有一条单纯而坚强的追求人间正道的指针。”需要磨砺、提高心智的不仅仅是领导。任何人都需要将心智朝好的方向提高,不仅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还要做一个有人格的人;不仅要做一个聪明的人,还要做一个正确的人。可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本来的意义。所谓人生,就是提高我们人性的过程。那么,所谓提高心智,到底是指什么呢?我认为那绝对不是指到达省悟的境界或者至高至善的境界那样困难的事,而是指当自己死亡时,心灵会比出…  相似文献   

13.
说与做     
发明“盘尼西林”的英国著名科学家亚历山德·富莱明,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有一次,他所在的医院实验室召开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人员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而他却一语未发。主任问他有什么看法,他只说了一个字——“做”。 富莱明的回答虽然简短极了,但却道出了他的发明创造得以成功的真谛——“做”。正如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家们一心一意地做啊做啊,终于给他做出来了,也就是说,给他发明出来了。” 发明创造是如此,要在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上有所成就又何尝不是如此?试想,倘若没有工人的“做”,哪来的工业品?没有农民的“做”,哪来的农产品?没有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如何读书呢?这里介绍五种读书方法。一、带题求读法。带着问题,带着渴望正确的解答去读书,就好像给你的思想多上一个钻头,不会泛泛而读,空无所得。例如不知道“秋天枫叶为什么会红似火?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为实现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一生坎坷,历尽磨难,不管是从政而不达,还是周游列国而不遇,不气馁懈怠,矢志不渝,其“克己内求”的道德修养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一显著特色,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析孔子的道德修养思想,阐释其深刻内涵,挖掘其合理因素,摒弃封建糟粕,对加强和提高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有效性,培养“四有”新人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一、“克己内求”思想探源孔子的学说,乃至整个儒家学说,被称为“为己之学”,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①。“为己”即完善自…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为什么乐此不疲地追求完美的语言表达形式?人在言语行为中为什么会有求美的动机?人的求美策略源于何处?笔者认为:宇宙、人、语言的全息关系是人类求美天性的必然性,而“耗散结构”是人类求美天性的表现形式。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的一切结构和层次是人按照生命之本质———耗散结构建造而成的,人们在使用语言这个工具的时候,也总是要选择能够迎合自己生命动态平衡的需要并引起赏心悦耳的话语形式。人的言语行为充满着对抗死亡、远离绝对平衡的反熵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人在言语行为中有一种永无止境地追求创造的快乐、美的享受的本能,为了追求美,他会在言语活动中,做永无休止的审美选择,人对语言的审美选择也就形成了修辞。  相似文献   

17.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这是我国美学界当前十分流行的新概念。最早提出这个新概念的是李泽厚同志,他在一九五六年的文章中谈到自然美时说:“自然对象只有成为‘人化的自然’,只有在自然对象上‘客观地揭开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的时候,它才成为美。所以,高山大河等自然现象本身,并不如旧唯物主义所形而上学地认为的那样,有所谓美的客观存在。自然本身并不是美,美的自然是社会化的结果,也就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结果。自然的社会性是自然美的根源。”李的这段话可谓大胆而雄辩。所谓大胆,是说他把一切主张自然美在自然本身的观点一律斥为“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断然宣称“自然本身并不是美”;所谓“雄辩”,是说他机敏地援引当时还为读者所不甚了解的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  相似文献   

18.
对于汉字形音义三者的辩证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只注重形体,而忽略声音,或望文生训,或不知贯通,易简之理既失,大道遂多歧亡羊。为矫正此弊,清代乾嘉学者才不得不反复申言“训诂之旨本手声音”,“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然而,倘若由此而走向一种极端,唯文字声音是求,全然不顾汉字形义关系的一般约定俗成性,不顾汉字使用的基本规范性,那就必然要走火入魔,闹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训诂新解"的笑话来。  相似文献   

19.
论马建忠——早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早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中间,有一些人原来是洋务派大官僚的门客。他们的改良主义思想是由洋务派中发展出来的。洋务派只求搬用西方技术,加强军事力量,对内维持封建统治,对外以屈辱求苟安。他们内部有少数急于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逐渐看出这种所谓求强求富之道,不是根本办法,进而要求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勇 《今日南国》2007,(5):13-13
据报道,情人节甜蜜的氛围对一些人来说是触痛神经的,他们就是所谓的“剩男”、“剩女”,简单地说,就是单身人士。虽是“剩”下的,但其中不少人却有着十分优越的自身条件,形象好、职位高、收入丰……既然如此优秀,为何“沦”为“剩男”、“剩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