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看到”打败“听到”:论景观在传媒时代的特殊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景观是不同时期地球形态的集合。在文化地理学中,景观既有自然的、物质的形式和形态,又是指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景观是由感性的可观性影像建构起来的。在作为以影像生产和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里,景观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功能,而且已经成为现今人们主导性的生活模式。媒介每天都在提供可供大众消费的景观,以其丰富的影像世界构筑起景观社会,同时媒介也不得不受制于景观社会的商业逻辑的诱惑,走上了一条偏离自己本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歧路。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视域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消费社会的逻辑、对消费社会中大众作为媒介景观的被动观看者地位的认知,所展开的对消费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的批判,使作为消费文化产物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备受质疑.然而消费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又的确是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样态.在消费文化语境日益扩展的今天,回溯2003年中国文艺学界的那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并以当下的日常生活情境作为证明,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义敞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设计美学的景观追求是消费社会的一种重要表意方式,是消费寓言与商品逻辑的形象表征。作为消费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消费得以实现的设计审美规约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伦理意义,同时也暗含了不可消解的伦理冲突和逻辑悖论。一方面,符号“形象”的消费可以确证自己身份的确认,推动人生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打破传统社会的等级约定,破除现行制度的机械束缚,消解各种霸权的存在,推动一种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建构;另一方面,以符号消费为最终实现标志的景观追求,构筑了新的等级观念,新的霸权存在,与生态社会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关系及生态伦理、绿色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4.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宣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变成消费景观王国,资本所刻意建构的消费社会景观是在物质对人异化基础上的再度异化,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景观拜物教"。"景观"窒息了人的创造性与革命性,使人屈从于这一异化的力量,主体从被殖民转向自我殖民。景观社会理论揭露了资本的意识形态控制,在更深层异化统治中寻找人类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尖锐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5.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自然和社会情景中创造出的农业生产系统,它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在遗产旅游影响下,扎尕那人在房屋景观的筑造、村落文化宫的营建和农林景观的营造中体现出栖居的生命逻辑和消费的生存逻辑的结合。这种结合体现了景观、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景观的营造中,旅游不仅消解了传统的农林牧复合系统,也重塑了农林牧复合系统。景观营造是当地人在传统文化、地方社会和旅游经济的相互关联中的生活实践。这种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现实境况,而且有助于拓展遗产旅游和人类学“栖居”理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现代"消费主义"与经济、政治的同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主义文化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景观,是世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向往,同时它也是许多人文思想家关注与忧虑的一个焦点.在当代经济运行机制下,经济、政治以及消费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决定了这种生产方式下消费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与逻辑合理性.因此,在现行的生产方式与经济运行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的状况下,试图仅仅在文化领域作细枝末节的改变以消除消费主义是难以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7.
文艺消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这个研究对象的顽强的客观存在迫使我们必须去研究它、认识它.文艺消费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中心客观上必然由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图象化和景观化是当前文化消费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当正视这个事实,按照当代审美活动的特点来正确对待公众文化消费的欲求,引导中国文化产业、文艺产业良性发展.文艺消费对文艺生产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文艺样式的层面.现代文艺消费模式所制约的不仅是文艺生产的内容,而且是文艺生产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德波的景观生产批判伦理是后现代符号消费的必然逻辑。他采用生动、形象的后现代叙述方法,将景观生产的异化现象和内在机制呈现出来。在描述景观生产的分离图景之时,也流露出他对真实生活的执着追求。他声称,景观生产是资本增殖的必然逻辑,也是科技理性的进一步强化。景观作为后现代工业社会生产主导模式,不仅生产了政治经济秩序,还生产了思想文化体系。面对景观生产,德波号召人们认清自己所处的异化情境,构建自己真正需要的日常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观文化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景观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构成。本文认为旅游景观文化有其自己的结构与特点,就景观文化的内容而言,大体可由景观的“形”、景观的“意”、景观背景文化(社会文化)和景观阅读文化四部分所组成;就景观文化的特点而言,则可从景观文化的时间性、空间性和民族性诸方面理解。  相似文献   

10.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白噪音》,通过细腻的文本描写,呈现出消费时代的种种社会景观,其中既包括商城、超市、大众传媒和广告设计,又涵盖家庭社会关系、“空中毒雾事件”和死亡恐惧.这些消费景观的文本呈现,深刻揭示了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探索了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并展现了后现代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中,对景观的审美感知和判断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文化的美感。文章研究各历史阶段社会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认为这与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心理定式及世界观相呼应。既然环境是文化的,任何关于环境美学的讨论同时也必然是所称作的城市独特景观文化美学价值的讨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体现新价值观主导下的审美,在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营养,同时当代艺术的介入又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美学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丹尼尔·贝尔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 ,他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均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立足于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框架 ,对其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文化思想进行深入了解与探讨 ,并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异同进行研究 ,对了解西方当代社会学发展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发生转变与个体的独立化相伴互动 ,构成了中国今天向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的两个侧面。由于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品性是市场经济社会所迫切要求的 ,而且有道德价值目标引导的生活才是合乎人性本质的生活 ,我们就必须关注这一转型时期的个体道德价值面貌 ,并研究、解决个体发展道德价值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的文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使他介入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分析,面对后工业社会"文化的扩张",他进而转向了对世界范围内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关注,对后现代主义各阶段文化的特征做了极为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 ,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 ,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 ,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 ,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 ,“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影响下,美国、加拿大、欧洲等西方国家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及样式均出现了生态化的转向。通过文献研究及实地踏勘,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美学价值取向及审美观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揭示了风景园林美学范式转向的背景、过程,以及对风景园林设计样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新世纪风景园林美学可能的发展趋势。推演的结果表明,在新世纪美学运动的影响下,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美学由人文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美学转向了生态主义美学,并将发生伦理化美学的范式转向。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到不同文化传统的改造以及遭遇现代主义的攻击 ,后现代主义分化为极端否定性与建设性两种向度。二者的差异表现在 :面对现代性的极端否定与否定中的包容 ;哲学观念上的彻底决裂与中断中的连续 ;面对后现代的悲观与乐观取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日益凸显警示价值 ,并将在 2 1世纪拓展出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风险社会理论的范式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分析风险社会理论的现代性论说,得出其范式变革的3个基本路向:颠覆经典社会学理论的范畴框架,避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言路,超越激进的意识形态批判路线。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五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测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大致可把握五方面的特征: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当代文化,既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全球趋同,又引发传统文化的民族化;人们环境意识的苏醒和生命哲学的重建,使当代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峙趋向于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经济与东西方文化互动加速,全球经济大迁移迟早导致人类文化大迁移;大众审美观念的急剧嬗变,显示着现代主义艺术正在向后现代主义艺术演绎;伴随东西方意识形态冷战特点的变化,文化激进主义正在逐步让位于文化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20.
由现代到后现代看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9世纪末以来,西方现代性发生了僵化与异化,其突出表现就是科学对人文的背离。后现代主义以逆向思维方式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具有打破僵化、开辟多元创新思路的积极意义,但它宣扬科学无真理,主体无价值,是对科学与人文的共同消解。后现代社会扬弃现代性、汲取后现代主义可取的一面,达到综合创新的新高度。后现代科学是整体的、系统的、多元的、协同学的,注重对科学事实的价值评价,科学重新被纳入人文精神的轨道;科学的发展以改变客观世界来改变人的精神世界,促成了人文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