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建民 《21世纪》2010,(12):27-30
各地中学语文教材从今年新学期开始纷纷做出调整,有网友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有《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遂名之为“鲁迅大撤退”。此说一出,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2.
余东海 《社区》2014,(29):56-56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第三章) 花言巧语甜颜蜜色的人,很少仁德。在《论语》中,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就有三次,《公冶长篇》加上了“足恭”,《卫灵公篇》说“巧言乱德”,足见孔子对巧言令色的反感鄙视。《诗经》说:“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尚书皋陶谟》说:“巧言令色孔壬”,孔壬是很奸佞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及内容,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应是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起码要求。朱熹曾在《朱子语类·沈读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睢》篇,于其训沽名物全未晓,便说‘乐而不活,友而不伤’。某因说与他道,公而今说《诗》,只消这人字,更添上‘思无邪’三字,并成十一字,便是一个《毛诗》了。其它三百篇,皆成渣滓矣”。朱熹的这段话,是对“一言以蔽之”的读书方法的讥讽。联系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形,我们有些教师的“一言以蔽之”的教学方法,恐…  相似文献   

4.
偶尔听到有人诵读《敕勒歌》,诵曰:“敕勒川,明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a)。”初整不解“野”何以要读为“ya”,翻看1993年版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该诗下的注解,才知道自己以前读野为“y6”竟然全是错误。然心中颇不以为然,查《广韵》:“野,羊者切,”今音应当切为“ye”;另外还有“承与切”,今音应切为“Shh”,是为“墅”字音,《玉篇》云:“墅,田庐也。”《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请书,“野”字均无“ya”音,始语中学语文教材盖沿用古代“叶音”之法,以求与上句的…  相似文献   

5.
《墨子·公输篇》,是我国先秦诸子散文名篇.因此,一向被选人高教文科教材和中学语文课本.在笔者看来,某些高教教材和中学语言课本的注释,颇有几处欠妥.故提出商榷,聊备同行教学时参考.一、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云:“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何……焉为’;表疑问语气的一种句式.”中学语文课本注:“‘焉’和‘为’合用,表疑问语气.认为“焉”和“为”连用,表疑问语气,欠妥.问题在于,除《公输篇》外,在我国古书中,找不到“焉为”连用表疑问语气的例句.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6.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背诵与默写白守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同学们要“熟读、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注重背诵与默写这一教学内容,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师必须下水对于要求背诵与默写的篇或段,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背诵能滚...  相似文献   

7.
《师说》是一篇传统课文,参考资料对它的阐释众说纷纭.一种说,《师说》的论点全在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全文都是围绕“从师”的必要性展开的(见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其实,看过第一段就发现这种说法讲不通。第二句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方面是说教师的职责、作用;一方面也是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说,“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言意人人都要从师解惑。可见,这几句都围绕着“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但是,后几句说的又是一个中…  相似文献   

8.
1956年,杨伯峻先生在《文言语法》中提出了“定语后置”一说。此后,古汉语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八十年代前后,“定语后置”做为古汉语的一种语言现象,基本定论。1979年,“定语后置”又被纳入中学语文教材。我们认为,一种语言现象从研究到结论,必须经过严密的,无懈可击的论证过程。而“定语后置”一说果真成立吗?笔者试图从两个方面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以求方家指正。一、关于表达重点问题刘瑞明同志在《从定语的意义和作用论古汉语后置定语可确立》(见1981年《中学语文教学》第二期。以下简称《可确立》一文中谈到:“居正…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鲁迅与瞿秋白都是杰出的杂文作家,他们的杂文,是两块可以互相媲美的文艺瑰宝,值得进行一番比较。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杂文代表作之一,《一种云》则是瞿秋白杂文的代表作,两篇杂文在解放后都曾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本文便试图通过这两篇杂文的比较说明鲁迅杂文与瞿秋白杂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两条《经》、《说》的校勘和诂释。文中,在考察前人成说并指明其正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一)校“知”条《经》的“间”字并《说》文的“闻”宇作“问”,从而根除了前人从《说》校《经》作“闻”而与“身观焉”的“亲”纠缠不清之弊.(二)释“知”条《说》文“志行”的“志”、“行”即《小取》篇“以辞抒意”的“意”和“抒”,“志行”就是意志(对事物的断定)能够表达出来,也就是思想的沟通。又校本条《经》《说》为“知、问、说、亲”和“[辞]名、实、合、为”两条。这样,就解决了前人以《经》《说》所述为七种知识的种种格。(三)训两条《说》文的“观”字为“游”,即身临其地的“游历”、“交游”,略似今语的“实践”;并纠正了历来认为下条与上条直接有关之误。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收故事8则,即:《补天》、《奔月》、《理水》、《采蔽》、《铸剑》、《出关》、《非攻》、《起死》。[1]如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所说,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从动手写作(1922年)到结集成书(1935年),先后经历了13年。从创作方法上来看,作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第一篇作品《补天》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此后7篇“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油滑”是《故事新编电作上前后贯穿一致的地方,也正是该作品引人注目之处。什么是“油滑”?油滑,即圆滑、世故、不诚恳,用在创作中是指将…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中常常用到“通感”和“移就”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它们能够启人们联想,体味余韵,由此及彼,互相映衬,互相交融,渲染气氛,加深诗文意境,提高表达效果。例如:(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相似文献   

13.
《玉篇零卷》与《说文》的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野王所撰《五篇》,是继《说文》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字书,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楷书字典,在中国字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顾野王(公元519-581年),宇希冯,吴郡吴1(江苏吴县)人,(玉篇)是顾野王在梁大同九年(公元543年)所编撰。原本(五篇》引书十分丰富,仅就(玉篇零卷)统计,已达50余种,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个方面①。正如(玉篇·自序)所言:“总会众篇,校雕群籍。”《说文)是(三篇)征引的重要书籍,也是(五篇》释义的主要依据,确切地说,(玉篇)就是在许慎(说文)的基础上增字加注而成。(玉篇零卷)今存…  相似文献   

14.
茅盾同志的散文《白杨礼赞》是有口皆碑的名篇,现在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雷雨前》,也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这篇散文大约是在一九三四年写的,曾收在《速写与随笔》散文集里。“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闯进中国,人民残遭蹂躏,而国民党蒋介石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推行法西斯反动统治,对中国共产党、进步团体和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  相似文献   

15.
刘邦从何处入关?张和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中关于刘邦从何处入关,历来的“教参”没有比较确切的说明。1978年山东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委托山师中文系编写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三册)(1978年2月版本)中说:“楚怀王一方面派项羽北上救赵,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首先怀疑“孔子删《诗》说”的不是孔安国许廷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称:“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后人据此概括为“孔子删《诗》说”。司马迁的这一说法,自唐代起始受到学者怀疑,但程俊英教授在《诗经漫话》中说...  相似文献   

17.
巴金1941年3月在重庆写了《爱尔克的灯光》,事隔不到一年,1942年2月在桂林又写下了《灯》。这两篇散文一脉相承,都以灯光作为线索,都写到了传说中的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现在,《爱尔克的灯光》选作了《大学语文》的教材;《灯》选作了《中学语文》的教材。教学中,师生对这两篇著名散文都是很喜爱的。下面试根据我教学的体会对这两篇散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著。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选作中学语文教材供学生讽诵揣摩,无论从扩展思想视野,吸取历史教训上说,或是从摄取阅读与写作营养上说,都有不可胜数的好处。但是怎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  相似文献   

19.
周仕龙,1964年4月生,江苏泰州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江苏省口岸中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江苏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兼任泰州市“陶研会”理事、泰州市“青少年科普协会”理事、扬州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员、全国农村中语会研究员、《学习方法报》版面主持人、《中学语文》和《创新作文》杂志社特约编辑以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从来都相当重视文言文。1980年修订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列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修订中,对高中语文教学所达到的目的,考虑了“在初中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具有文学鉴赏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高中语文课文言文的内容,编写比例占高中三年语文课教学内容的30.4%。1997年在浙江、天津、上海一带试用的实验教材,编写比例增加到50%,这套教材已于2000年在全国推广使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