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结合丰都实际,新世纪伊始,丰都县绘制出了新的发展蓝图、未来30年丰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2001年到2005年为打牢基础阶段,县城迁建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特色经济骨架形成,旅游产业规模壮大,人民生活相对富裕,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二是从2006年2015年为经济起飞阶段,实现特色产业做优、工业规模做大、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0,(38):28-29
随着我国碳强度下降目标即将分解到地方,探清全国各省碳排放“家底”则成为目标分解的首要问题。对此,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十一五”期间发布的能耗数据,推算了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量(西藏除外)。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全国各地都没有详细的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推算依据是学界认定的1吨标准煤排放2.3吨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决策探索》2011,(7):6-6
工业和信息化部3月28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18):19-19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有多个省份明确将“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写入“十二五”规划.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江苏省也提出.要从2011年开始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目前,无锡、南京两市已对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出明确安排。  相似文献   

5.
2004年,璧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努力克服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全面完成了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礼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本届政府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十五”计划、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和到201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本着能快则快尽量快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工业4.0”自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之后,便一度成为业界的热点话题.面对工业强国的崛起,作为传统工业大国的中国迅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专项行动计划,计划第一步就是“中国制造2025年”行动纲领.此次战略总方针就是计划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工厂,实现国内传统制造的智能转型,最终完成将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甚至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分析此次制造行动纲领,不难发现.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转型是本次战略计划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0,(24):26-27
“城市矿产”利用发展的目标非常明确,要用5年时间在全国建设30个左右“城市矿产”的示范基地。第一批7个示范基地.到2015年要形成的能力是再生铜150万吨,再生铝20万吨,再生铅35万吨。回收废塑料180万吨。 ——6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将直接布局“城市矿产”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两会上,重庆率先归还“普九”欠账的做法受到温家宝、曾培炎、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两个100亿元分别投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这意味着,重庆教育即将翻开新篇章。面对重庆教育发展取得的优异成绩,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说:作为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我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就是竭尽我的智慧和力量,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措施,推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那就是2007年实现全市高质量的“普九”,到2010年实现“普十二”即普及高中教育,到2015年实现普及大学教育即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9.
“2015年至2020(或2025年)阶段, 重庆的经济总量会有1.2万亿元的GDP, 等于现在香港的GDP”最近,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作当前全市的形势政策报告时透露。同时他还表示,到 2012年江北机场将扩大一倍。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27):17-17
正7月2日,欧盟公布中小企业"绿色增长行动计划",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将环境挑战转化为商业机会。这项计划的重点是通过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以提高产品使用寿命,使其易于修理,并鼓励消费者多租用少购买。通过实施该计划,欧盟希望实现3个目标:从2025年起,禁止填埋处理可回收垃圾,到2030年70%城市垃圾和80%包装垃圾实现  相似文献   

11.
吴同 《决策探索》2010,(14):54-56
以去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为标志,低碳经济时代已宣告到来。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必将成为推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我国工业用能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6%,而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中多数为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型企业。因此,实现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降碳的庄重承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保持绿色GDP的增长,中小型企业的成功转型无疑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0,(23):30-31
2009年12月,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上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是我国摆脱长期以来依赖的高污染、高能耗传统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不久前,多个机构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就中国面临的碳排放状况和未来的可能的减排情景作出了分析。本文根据已公开资料就我国的碳排放问题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1,(37):26-26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对外公布。“纲要”中称,到2015年,试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目标为7600亿元,占全省76%。其中,合肥市为5000亿元,芜湖市为1800亿元,蚌埠800亿元: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目标为12000亿元,占全省75%。“十二五”期间.试验区计划引进高端人才30000人,占全省70%。其中。合肥市20000人.芜湖市6000人,蚌埠市4000人。同时,争取有20人入选国家“科学家工作室”、“长江学者”和“千人计划”。  相似文献   

14.
《科学咨询》2005,(7):10
“2015年至2020(或2025年)阶段,重庆的经济总量会有1.2万亿元的GDP,等于现在香港的GDP“最近,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作当前全市的形势政策报告时透露.同时他还表示,到2012年江北机场将扩大一倍.……  相似文献   

15.
《科学咨询》2009,(4):I0002-I0002,1
中共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重庆教育的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建成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实现“三个普及”,即2012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双高普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20年“普及大学”。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领导者》2006,(9):I0002-I0002
山东省泰安市贷岳区山口镇油坊村近年来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关怀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总抓手,三个文明一起抓,三个效益一起上,使油坊村发生了巨变,由于集体积累壮大和经济实力的充足,油坊村由一个经济空壳村逐步发展成为泰安市第一批小康村,先后被命名为“村庄建设先进村”、“乡镇企业明星村”,村党委多次被授予省、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之初。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把南阳打造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的发展目标,进而提出了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三头并举”.中心城市、县域经济“两轮驱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南阳规划部门紧紧围绕“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努力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区县部门以及企业加快发展的热情,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要素,融入到城市发展中,从而使城乡规划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1,(43):18-18
从建设“五个重庆”.到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再到“缩小三个差距”.重庆市近年来坚持用民生导向、共同富裕统揽发展。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转型路径.清晰可见。而其中.作为落实“缩差共富”精神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重庆市长黄奇帆10月24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贫困区县脱贫致富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现有18个贫困区县至少摘帽50%.支持剩余9个县提前脱贫摘帽.凡摘帽的贫困区县均享有相关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9.
《咨询与决策》2013,(9):61-62
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冲剌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目标,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深化、丰富、完美总体战略规划,深入开展“建设年、创新年、落实年”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计划和目标确立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方针;第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性转变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从历史观的角度审视这一方针.能够使我们加深对它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一、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对当代中国经济运行规律的自觉遵循唯物史观的一条根本原则.就是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