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郡辩略(续)白耀天(广西民族研究所)(三)与鄂卢梭氏引证的七类共34条村料相比,马司帛洛氏三类4条材料在数量上确是相形见拙,无怪乎冯承钧先生在《秦代初平南越考》的泽序中斥其为“几条孤证”。然而,冯氏之斥考虑欠周,是不公平的。常言说“三个木桩架起一壁...  相似文献   

2.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3.
九松州《旧唐书·吐蕃传》“贞观八年,其赞普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始遣使朝贡。……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按吐蕃产金无帛。按藏人自己的史书与《新唐书》当作“金甲”。)云来迎公主。”“松州”是今松潘县治,毫无问题。传云“顿于松州西境”未确指何地。按藏人传说,是顿兵于阿坝  相似文献   

4.
古武陵僚人,并非不同于各地僚人独为一族,而是整个僚族中的一部份。武陵僚人和各地僚人的同族、同源关系是研究民族史需要弄清的问题,本文就此探论。一、武陵有“僚”,它地亦有“僚”今湖南西部和西南部,贵州东部和东南部,以及广西西北边缘、湖北西南边缘,为武陵山脉南北的同一自然区域。这一带在秦及先秦大部分为黔中郡,汉初改称武陵郡,南部的今靖县附近是西汉昭帝时废象郡划属武陵的。本文所论,即以汉晋略同的此二郡域为范畴。对武陵民族,过去多着眼于今苗、瑶、畲和土家诸族先民的(舟木)瓠种人或廪君  相似文献   

5.
北朝与蛮族     
<正> 南北朝时期,在今湘、鄂全境以及川东、豫南、皖西、赣北的部分地区,遍布着“种类繁多”、“部落滋蔓”的“蛮”族。《魏书·蛮传》对“蛮”族在当时北朝境内的分布状况与历史发展过程作了下述概括的叙述:“在江、淮之间,依托险阻,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北接汝、颖,往  相似文献   

6.
“岛夷卉服”和古代海南黎族的纺织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记载:“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但“岛夷”在何处,“卉服”为何物,盖因其文辞简约,语焉不详,后代学者的注解又不一致,故众说不一。综观历代的注解,大抵有五说:(一)、日本说。清胡渭《禹贡锥指》四海图注:“倭与东鳀即扬州所云岛夷卉服也,”东鳀“后汉谓大倭王国,即今日本。”(二)、浙江舟山(定海)说。《定海厅志》引元《吴莱甫甬东山水古迹记》记载:“昌国即《禹贡》岛夷”,元代昌国州即今定海;(三)、琉球、菲律宾群岛说。扬守敬《历代地理沿革图》说:岛夷“当以琉球、吕宋诸国当之。”(四)、台湾说。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卷一记载:“台湾,《禹贡》扬州之域。”(五)、海南岛说。宋苏过在《斜川集》中说:“苏子居岛夷……其民卉服鼻饮,语言不通,”宋哲宗时,苏过乃是随父苏轼谪居于海南的。  相似文献   

7.
<正> 四川省西北部的茂汶羌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也是岷江上游多年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华阳国志》谓:杜宇(蜀王)“以汶山为畜牧”,即指现今以茂汶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一带地方。秦国于岷江上游置湔氐道,其他包括今茂汶在内。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氐、羌人为主的冉、(马龙)部落归附而置的汶山郡,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     
“云南”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云南通志》载:“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祥云县志》亦载;“汉元狩元年,彩云现于白崖,遂置云南县。”二是见《辞海》注:“旧以在云岭之南得名。”在历史上,《史记》和《汉书》称云南境域为“西南夷”。《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称为“南中”。汉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置云南县(今祥云县云  相似文献   

9.
二酉藏书洞     
<正> 我国古书中常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为“学通二酉”、“学富二酉”,称某人藏书丰富而珍贵为“家藏二酉”。何谓二酉?据商务印书馆1984年修订版《辞源》二酉条解释:“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又引《太平御览·荆州记》“小酉山上石洞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世称藏书多曰二酉,本此。《荆州记》乃是南北朝时代私人撰写的方志,遍述荆州地方乡国灵怪、人贤物盛以及山水郡邑  相似文献   

10.
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及其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元代的三部重要农书之一,初刻于延祜甲寅(1314年)。元、明、清各代均有多种版本刊行。该书的作者鲁明善,是生活在我国元代的一位优秀的少数民族农学家。对于他的身世,在《元史》中无传,别处至今也未找到任何资料,只能从他当时的幕僚张桌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得知:“延祜甲寅,明善鲁公出监寿郡”,“公名铁柱,畏吾儿人,以父字‘鲁’为氏,明善其字也。”(第17页)·这里所讲的畏吾儿人,即今之维吾尔族人。而鲁明善当时所担  相似文献   

11.
今湖南中部湘、资流域,汉代为长沙国,后汉置长沙郡。从西晋末年起,在湘中、湘南及桂北、粤北边缘地区置湘州,辖长沙、衡阳、零陵、桂阳等郡。对于汉、晋以来居住在这一带的古代民族,旧史称为“长沙蛮”或“湘州蛮”。一《汉书·两粤传》载:南越“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师古曰:“言长沙之国半杂蛮夷之人。”故汉末王莽改长沙国为“填蛮”。东汉后期,“长沙蛮”的记载多见于《后汉书·桓帝记》:  相似文献   

12.
三、渤海的地方行政机构从前引《新唐书·渤海传》的记载可以确认:九世纪前半叶,渤海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府和州。有关府的设置年代,《续日本纪》卷三四,光仁天皇宝龟八年(777)正月癸酉条记载渤海遣日使从“南海府吐号浦”出航;州的设置年代,同书卷二一,淳仁天皇宝字二年(758)九月丁亥条记载渤海遣日大使的职衔是“木底州刺史”,而“玄菟郡刺史”则见于同书卷二二,淳仁天皇宝字三年(759)十月辛亥条。这些,都应在第三代大钦茂时代(738—793)。  相似文献   

13.
据中外文献记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三条:一出西域,一出海道,这已被后人所探明。除此之外,历史学家们认为,还存在着一条更早、更长的从四川成都起,南下滇、缅经印度、西亚抵里海的南方丝绸之路。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据史书记载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买到了“蜀布邛竹杖”。《汉书》中记  相似文献   

14.
扬越即南越而非东越辨李勃陈增芳先生的(“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辨》一文(刊于(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下简称陈文)认为:(史纪·南越列传)所记秦“略定扬越”,与“置桂林、南海、象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因为“扬越是勾践的东越,桂林、南海...  相似文献   

15.
顿国考     
<正> 顿国、子爵、姬姓,乃周朝同姓亲族。当周武王灭商后,亦并吞了屯氏之国,转封其亲族于顿。在今河南商水县。公元前496年,被楚国所灭。遗民被迁于湖北潜江、沔阳一带的沌水。另有一部分遗民则投奔吴国,安置在今安徽屯溪。后裔以顿为氏。一、屯氏的来源屯氏,被《路史·国名记甲》列为黄帝时姜姓之国。“留吁,潞氏属,屯留故城南,即故留吁国也,为赤部胡。”罗苹注:“《水经》”第十卷:一名戎屯。”戎屯即屯戎,  相似文献   

16.
一、茶叶何时传入西藏《尔雅·释木篇》中说:“槚、苦荼(茶)也。《释文》茶,(艹名)之类。《注》树小如栀子,多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艹名)。”由此可知,中原大地人们饮茶在秦汉以前就已开始了,距今已有4000多年。至于茶叶传入西藏的时间,据葡萄牙传教士在公元1852年所著的《中国西藏旅行记》中所说:“茶叶在公元前就已传入西  相似文献   

17.
苻坚略论     
苻坚,字永固,略阳郡临渭人(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北)。氏族,本蒲姓,其祖父蒲洪改姓苻。对于苻坚,旧史书中有毁有誉,论其贤者曰:“苻坚自是贤主,然贼君取位”。(《洛阳伽蓝记)卷二》)在封建社会,以臣弑君是“十恶”之首,苻坚被“贼君取位”之恶名,而论者犹不掩其“贤主”的事实,足见其“贤”。“坚有并包之度,怀绥之略”。(《宋  相似文献   

18.
储安平(1909—1966年)这位历史人物近年来颇受关注。他是江苏宜兴人,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后来去英国留学。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是创办了《观察》周刊。这份杂志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广受欢迎,储氏也由此成了名噪一时的人物。解放后,储氏做过《光明日报》总编辑,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是年9月)失踪(可能是自杀———笔者注)。1998年、1999年,谢泳先生曾先后主编了《追寻储安平》、《储安平:一条河流般的忧郁》两本书,汇集了一些回忆、评论文章以及储氏代表性著述,如散文、政论、序跋、书信等35篇。在后…  相似文献   

19.
黚阳地理考     
<正> 古代甘黚阳之始置及其地理,一般认为晋置在今湖南龙山县界,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释黚阳云:“晋置,南朝梁省,故城在湖南龙山县境。”光绪《龙山县志》也将龙山县定在晋代黚阳境内。黚通黔,黚阳晋以后逐渐写成黔阳。有的同志还进一步认为,《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国疆域“南极黔涪”,“其中的黔正是指‘黔阳’(即黚阳)而言,这是把今湘西酉水以北的地区都当作巴国南疆的。”又由此而得出关于土家族族源问题的结  相似文献   

20.
(一)华戎之交替“国当乾位,地列艮墟。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兕虎。华戎所交一都会也。”这是在司马彪的《续汉书·郡国志(五)》敦煌郡条梁刘昭注中所引的《耆旧记》中所看到的对敦煌的描绘。整个说来,包括敦煌在内的所谓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民族杂居之地。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来自北方或西方的蒙古、突厥和伊朗诸族,来自南方的藏族等,从这里进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