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20多年的变迁,我国的乡村治理已进入权威性统治向代表性自治转型的变革时期.然而,村民自治制度在运行中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其中,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现实问题.即受计划经济以及传统行政命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村两委会之间出现了职责不清、争权夺利、相互推诿等不协调现象.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要实现协调只有采取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下村庄多层次分权治理模式;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建相互制衡的村级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积极推动村党组织内部的民主化建设;积极发挥村庄精英的作用,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等对策,才能更好地实现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刘广登 《青海社会科学》2003,(5):99-102,110
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换 ,它意味着国家权力纵向触角向上移动即国家权力不再像“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那样延伸到生产大队、小队直至农民的日常生活。国家的农村基层政权定位于乡 (镇 ) ,在乡以下则实行村民自治 ,由农村居民依法自主处理社会基层事务 ,由此形成的格局符合国家与社会的分权趋势。从应然的角度讲 ,它有利于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 ,既能实现国家的有效管理 ,又不至于压抑社会的自主性和活力 ,能够适应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就其现实性而言 ,村民自治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呈现出三个有普遍性的矛盾 ,即乡政与村治矛盾、村两委会之间的矛盾、村正式组织与其他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根本上起于农村基层的权力运作方式与利益结构之间的不够谐洽。为此 ,本文着重从适当地实现利益制约的角度 ,提出或分析了一些经验性解决办法 ,如基层财政自治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4.
徐强 《理论界》2011,(10):38-40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社会正在形成,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社会自治与国家治理保持互动,社会自治是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是自治的保障。适应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社会自治理念,明确社会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社会自治权,不断完善社会自治的规范体系,促进小政府,大社会的顺利转型,实现社会自治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作为国家法律确认的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制度安排,已成为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形式。然而,今天要发展村民自治却不得不将其置身于“农村落后、农民贫穷、农业危险”的三农问题这个大背景下去寻找出路。笔者以佳木斯地区三农问题为背景,分析村民自治的法律逻辑,并结合佳木斯地区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层面探寻完善村民自治的途径,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李树红 《理论界》2006,(7):99-100
围绕着是否可以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举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无论是在学术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论。针对上面的问题,本文作者就村民选举行为与选举权、自治权之间的关系作以分析,并期望通过此分析,能对解决农村基层自治中的一些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农民群众的自治。作为法治的村民自治,它具有秩序、自由及正义的价值内涵;作为政治制度的村民自治,它是国家宪政框架内的制度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作为治理模式的村民自治,它的实际运作过程是由村民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过程,从而构建起一个以自治权为核心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农村正在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村民自治将引领着现代农村迈向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农村血缘族群,不光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不规范现象在我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转型加剧了其失范的隐患,司法应当介入这一民主范式所产生的纠纷。但在中国农村的乡土社会,法律、法院作用有限,明确村民自治的团体社会性质,从呵护宝贵的基层民主制度出发,社会转型期的介入性司法应审慎介入村民自治纠纷,以救济的可行性为核心把握司法介入村民自治的范围、限度并推动村民自治与司法介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就本质而言,公民社会就是民主社会,其目标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与村民自治的目标完全一致。村民自治的基本目标也是要通过全面推进“四个民主”来实现村民的当家作主。公民社会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体现在:公民社会对村民自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村民自治对推进公民社会的构建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矛盾数量不断增加,矛盾类型也日益多样。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法律的要求逐渐提高。因而,中国社会在转型中,必然伴随着法治的发展进程。然而,法治改革的浪潮,与我国传统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冲突,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其影响。因此,通过本文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方自治思想在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详细考察了美利坚乡镇自治的政治建制以及观念基础,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培育公民精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削弱多数的暴政、对抗个人主义等重要价值。近年来,我国各地方的法治举措频仍,这在法学界引起了一定争议,学者们对地方法治褒贬不一。地方法治与地方自治紧密相关,托克维尔的地方自治思想在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公民参与等方面对回答我国为何地方法治、如何地方法治等问题有着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私权作为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加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势必同其另一项基本权利--知情权发生冲突.因此,应从利益衡量和遵循人格尊严的角度出发来协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合理地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制度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村民自治实践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制度创新。本文在分析了村民自治的本质及其自利性、非强制性、直接性和发展性等特点的基础上,从村民自治的立法、决策规则、组织结构以及救济途径四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由我国民主建设的性质、特点和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农村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执政地位决定的.同时,实行村民自治,也给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就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从而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村民自治在"大变革"、"大调整"的现代社会变迁之中出现发展困境.为了使其摆脱这种困境,本文从动态的角度,以社会变迁为切入点,分析经济变迁、政治变迁、去律文化变迁对村民自治带来的影响,以便从中找出阻碍村民自治发展的根源,进而对其进行改革,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的视角对我国村民自治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价值不菲,但却都是从村民自治制度内部求解。本文认为村民自治组织在运行中没有可供调动和整合的经济资源以及它的性质与功能的蜕变,是造成村民自治陷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对我国现行村民自治与其它自治实践的对比考察,也可以印证这个结论。解决的方案也只能立足这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外嫁女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纠纷的实质是作为政治自由的村民自治与外嫁女的平等权冲突,对该类案件的裁判涉及宪法和法律中的平等规范与村民自治规范的适用。在规范援引方式上,法院有三种选择:援引宪法中的平等规范、援引法律中的平等规范和村民自治规范,以及同时援引宪法中的平等规范、法律中的平等规范和村民自治规范。平等是外嫁女参与收益分配案件的重点审查问题,涉及审查框架;村民自治是审查过程中必须处理的另一个问题,涉及审查基准。在援引其他规范能够处理外嫁女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纠纷时,法院也会“便宜”地选择适用其他规范。法院裁判这类纠纷时,注意村民自治和外嫁女平等权之间的微妙平衡,但基于男女在集体收益分配事实上的不平等,法院更强调平等作为村民自治的边界。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 ,也是党的农村基层政策广泛实践的结晶 ,党的政策为村民自治的立法提供了根据和指导。本文通过论述村民自治政策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价值基础 ,阐明村民自治政策的指导功能和意义主要在四个方面 ,引导村民自治方向 ,为制定村民自治法律奠定基础 ,协调村民自治关系 ,维护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至今它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中的违法现象却有蔓延的趋势,如果对之不加以注意和克服,势必后患无穷。文章探讨了村民自治中违法的界限,指出违法现象的特点,剖析违法现象严重的成因,并提出克服违法现象的设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